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证实细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

科技日报记者4月8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在《细胞》期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示它们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鉴定了肿瘤微环境中长期被忽视的新成分,揭示了影响肿瘤转移的新因素,为临床控制肿瘤转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胞内菌影响的不是肿瘤生长 2020年左右,有研究发现,细菌也是癌症本身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广泛的癌症类型中。这类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内,被称为“胞内菌”。 那么,胞内菌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017年起,蔡尚团队基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对这一问题启动了专项研究。 蔡尚介绍,当时“胞内菌”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猜想。胞内菌在肿瘤细胞内的含量很低,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细胞质内。 下一......阅读全文

Cell:发现胞内细菌能促进癌症转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细菌也是肿瘤组织本身的组成部分。这些细菌往往以较低的生物量寄生在肿瘤组织中,其菌群特征与癌症风险、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相关。然而,肿瘤驻留细菌在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近期我国科学家发现,肿瘤驻留的胞内细菌能够促

抗胞内菌免疫的基本内容介绍

  对人类重要的兼性胞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嗜肺军团菌等,它们主要寄居在人体单核吞噬细胞中。专性胞内菌有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的立克次体,引起Q热的柯克斯体,引起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衣原体等。它们主要寄居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内,有时亦可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发现。  巨噬细

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

  (一)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水源、土壤以及人的粪便中分离。本属细菌有的种可引起人类腹泻等多种感染。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4)μm×(0.1~1)/μm,菌体两端钝圆,单极鞭毛,运动极为活泼(除杀鲑气单胞菌外)。无芽胞,有窄的荚膜

铜绿假单胞菌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洗

NEJM:循环肿瘤DNA监测转移性乳腺癌潜力巨大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需要监测肿瘤负荷以明确治疗应答,并且还需要改善生物标志物,如癌抗原15-3(CA 15-3)和循环肿瘤细胞。这类生物标志物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对于乳腺癌,携带有肿瘤特异性变异的循环游离细胞DNA(循环肿瘤DNA)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或尚未与其他循环生物标志物进行比较。英国

什么是胞内运输?

胞内运输(intracellular transport)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与细胞内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与细胞内的物质交换。

流式胞内染色protocol

一、surface marker染色1、收获细胞,0.5-1x10e6/tube,用FACS Buffer 2ml洗涤一次,倾倒后滤纸吸干管口液体。2、加入预先配置好的你需要染的surface marker的抗体混合液(即CD3,CD4,CD8抗体mixture),充分混匀,室温下孵育20分钟。3、

肿瘤转移的转移方式

良性肿瘤无转移。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其方式有四种:①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②淋巴转移: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切口脓肿...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切口脓肿病例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广泛运用于烧伤、骨科、创伤科等各种创面治疗的技术,包含有一根或者多根引流管以及由聚乙烯醇水合藻酸盐泡沫制成的伤口敷料,用于覆盖和填充有软组织或者皮肤缺损的伤口,然后使用

鼻疽假单胞菌简介

  是马和人鼻疽的病原体,又名鼻疽杆菌,可经口、呼吸道或伤口感染。在实验室采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中,以补体结合反应为最普遍,其特异性也最高。对马类感染的诊断可采用(马)鼻疽菌素(mallein)进行变态反应试验。人的鼻疽常因与开放性的鼻疽患畜直接接触而引起,或在实验室因操作不慎而感染,过去常致死,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