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端粒的发现历史简介

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科学家由此又开始研究精子和癌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是如何长时间不被缩短的原因。 1984年,分子生物学家在对单细胞生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种能维持端粒长度的端粒酶,并揭示了它在人体内的奇特作用:除了人类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外,端粒酶几乎对其他所有细胞不起作用,但它却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 早在30年代,缪勒(Muller)和麦克林托克(Meclintock)等就已发现了端粒结构的存在。 1978年,四膜虫的端粒结构首先被测定。 1990年起,凯文·哈里(Calvin Ha......阅读全文

关于端粒的发现历史简介

  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

关于干燥技术的历史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队和政府开始广泛地进行有关脱水食品的实验。当时,人们对于脱水食品的味道和营养就有了更大的期望,大家都指望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使食品保存得更长久一些,同时,人们对食用方便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存原味、质地,又要保留营养成份,但是,人们的要求又与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有一定的距

关于PCR技术的历史简介

  Khorana (1971)等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合成tRNA基因。”  但由于当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热稳定DNA聚合酶尚未报道以及引物合成的困难,这种想法似乎没有实际意义。加上70年代初分子克隆技术的

关于端粒的组成

  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染色体末端沿着5'到3' 方向的链富含 GT。在酵母和人体中,端粒序列分别为C1-3A/TG1-3和TTAGGG/CCCTAA,并有许多蛋白与端粒DNA结合。  端粒DNA主要功能有:  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  第二,防止

关于鼓风机的历史简介

  扇、吹管和皮囊,最早用于强制鼓风的器具是扇和吹管。古埃及金匠曾使用带陶风嘴的吹管,印加人有时用8~12根铜管同时吹炼。稍后,发明了用兽皮制作的鼓风皮囊,囊的两端分设风管和由操作者手控的进风口。这种简陋的鼓风器在近代仍在一些地区使用。埃及第十八王朝勒克米尔(Rekhmir,约公元前1450年)墓的

关于电子鼻的发展历史简介

  1964年,Wilkens和Hatman利用气体在电极上的氧化一还原反应对嗅觉过程进行了电子模拟,这是关于电子鼻的最早报道。  1965年,Buck等利用金属和半导体电导的变化对气体进行了测量,Dravieks等则利用接触电势的变化实现了气体的测量。  然而,作为气体分类用的智能化学传感器阵列的

关于安瓿瓶的历史简介

  在那不勒斯,每年的9月19日举行会举行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仪式:圣·热内罗之圣血(the Blood Miracle of San Gennaro)。在那不勒斯大教堂里,一个据称是公元305年前,盛满了圣·热内罗——贝内维托(Benevento)主教之血的安瓿,放在他的胸口旁边。经过“圣·热内罗之

端粒的功能简介

  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  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

关于催化剂的历史发现介绍

  催化剂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现。100多年前,有个魔术“神杯”的故事。  有一天,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化学实验室忙碌地进行着实验,傍晚,他的妻子玛利亚准备了酒菜宴请亲友,祝贺她的生日。贝采里乌斯沉浸在实验中,把这件事全忘了,直到玛丽亚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赶回家。一进屋

关于极谱仪历史发展的简介

  捷克化学家海洛夫斯基领导开发出第一代极谱仪以来已近百年,在我国第一代极谱仪为1883出生于50年代,这种连续快速滴汞的仪器至今仍用于教育与演示极谱分析基本原理。以 单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汞滴产生后期最后2秒完成一次扫描的极谱分析方法(简称单扫极谱法) 称之为近代极谱,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