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乳腺癌防治重在早发现、早干预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在众多癌症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指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首位。目前我国现有乳腺癌患者约150万,且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19%。换句话说,全球每5个新发乳腺癌患者,就有1个在中国。尤其是在新发病例中,约有6%的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此,他也建议做好乳腺癌“三方面”管理,助力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防治须早早行动乳腺癌是一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癌症。但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表现为乳房无痛肿块,大多数患者难以发现。同时,由于公众对乳腺癌了解不足,缺乏乳腺自检知识,往往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才会去医院就诊,导致疾病的延误。事实上,若能在早期发现乳腺癌,尽早干预,不仅可缩小切除范围,也可改善预后。“我国早期乳腺癌五......阅读全文

复旦大学揭示乳腺癌/卵巢癌耐药机制

  本报讯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卢仁泉等揭示了新蛋白——光调蛋白9的第五亚基(COPS5)表达与乳腺癌/卵巢癌耐药之间的分子机制,为攻克乳腺癌/卵巢癌内分泌治疗耐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乳腺癌和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相关的恶性肿瘤,术后辅以化

复旦大学揭示乳腺癌/卵巢癌耐药机制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卢仁泉等揭示了新蛋白——光调蛋白9的第五亚基(COPS5)表达与乳腺癌/卵巢癌耐药之间的分子机制,为攻克乳腺癌/卵巢癌内分泌治疗耐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乳腺癌和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相关的恶性肿瘤,术后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是非

复旦大学最新Cancer Cell文章

  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胰腺癌中乳酸脱氢酶A(LDH-A)的一种上调作用机制,指出LDH-A的一种乙酰化修饰会抑制其活性,并靶向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因此在胰腺癌患者体内,这种乙酰化会减少,并伴随L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1日C

复旦大学首份考古报告出炉

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第一份考古调查报告《丽水保定窑址》出炉,并作为书籍正式出版。“作为龙泉窑重要的地方类型,保定窑址的调查发现,将成为龙泉窑研究的重要补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沈岳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报告聚焦丽水保定窑址,记录了丽水保定窑始烧及早期窑业转移情况、保定窑的衰落与

“最毒乳腺癌”临床诊断有了“智能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记者20日获悉,中国的医学专家携手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团队,通过“院内多学科团队联合+跨区域医工交叉协作”的方式,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研制出了“智能方案”。  根据该智能方案,医生可在患者术前无创伤、准确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为后续精准治疗奠定基础;同时,医生

Thermo Fisher奖学金在复旦大学颁发

赛默飞世尔鼎力支持中国教育业,为高等人才培养做贡献---Thermo Fisher奖学金在复旦大学颁发 5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Thermo Fisher奖学金颁奖典礼,暨赛默飞世尔科技2008年暑期实习项目校园宣讲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经过院系推荐,学校严格评审,共计有6名本

复旦大学Hepatology乙肝研究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揭示了IFN-α在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中治疗无效的原因,证实HBV通过抑制importin-α5和蛋白激酶C-δ(protein kinase C-δ,PKC-δ),削弱了IFN-α诱导的STAT激活。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5日的肝脏疾病杂志Hepa

复旦大学Oncogene发表肝癌新成果

  肝癌是一种预后很差的常见癌症。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这种疾病。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1是细胞周期G1/S转换时的关键调节子,与肝细胞癌等多种癌症有关。尽管人们对cyclin E1的表达和稳定性调控

复旦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外显子(exome)组测序技术,揭示出了一个叫做UBE3C的基因在肝细胞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2.003)接受并在线发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Jian Zhou)教授和黄晓武(X

复旦大学研发新型锂电池

  记者日前获悉,复旦大学吴宇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突破传统旧制,首次提出“电位穿越”理论,并制成了平均充电电压为2.4伏、放电电压为4.0伏的新型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简称为“水锂电”),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论分解电压1.23伏。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子刊《科学报道》刊发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