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17.shtm 今天(4月26日)“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余海里。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站基多学科和近岸海洋业务化观测,对南大洋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积极开展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阅读全文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4月8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63天,圆满完成“一船三站”考察任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安全完成天津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中山站——

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2010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透露,根据《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应用,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154名队员,11月5日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执行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2年4月中旬返回国内。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大气成分、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

性骚扰困扰南极科考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日发布报告称,该国南极科考基地长期存在性骚扰问题。该报告还发现,在南极工作的人很大程度上不相信雇主会认真对待骚扰投诉、保护受害者或惩罚肇事者,而且有些群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据《科学》报道,报告援引一项2021年的调查显示,总体而言,72%的女性调查者表

中科院李英明博士参加南极POPs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

90后研究生南极科考:我给南极“做CT”

   行程数万公里,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  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  立志:半年的考察用3年准备  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

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

  根据《南极条约》的界定,南极或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即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面积约5200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

“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回国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长江口水域。   此次为“雪龙”号第三十三次赴南极执行科考与运输补给任务,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5万海里。“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生态环境中心参加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水

中国将首次运用科考机器人考察南极科学

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张建松)在中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将会出现两位特殊“考察队员”的身影——“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这是中国在南极考察事业中首次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 这两位智能机器人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