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肌酸激酶的基本信息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断。......阅读全文

肌酸激酶的基本信息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

肌酸激酶的介绍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

肌酸激酶的原理

  本法采用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肌酸激酶的测定

  肌酸激酶(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CK~BB(CK1):主要存于脑组织、前列腺、肠、肺、膀胱、子宫、胎盘及甲状腺中;  CK~MB(CK2):主要存于心肌;  CK~MM(CK3):主要存于肌肉组织。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

肌酸激酶的测定

肌酸激酶(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CK~BB(CK1):主要存于脑组织、前列腺、肠、肺、膀胱、子宫、胎盘及甲状腺中; CK~MB(CK2):主要存于心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CK~MM(CK3):主要存于肌肉组织。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

肌酸激酶的测定

肌酸激酶(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CK~BB(CK1):主要存于脑组织、前列腺、肠、肺、膀胱、子宫、胎盘及甲状腺中;CK~MB(CK2):主要存于心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CK~MM(CK3):主要存于肌肉组织。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

肌酸激酶的简介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

肌酸激酶的测定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新生儿CK常为正常成年人的2~3倍。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男性参考值高于女性可能与这点有联系。白种男性CK均值为黑种人的66%,可能与种族有关,但也不排除两个人种之间体力劳动的差别。

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1)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此酶对诊断心肌梗死较AST、LD的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是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一项较好指标,同时对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也有参考价值。应注意测定时受

肌酸激酶的注意事项

1.测定标本应该用血清而不是血浆。2.避免溶血,使细胞内腺苷酸激酶干扰降至最小。3.在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引起酶失活的因素,如加热、光照等。4.要防止二氧化碳丢失导致PH升高而影响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