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中首次成功培育出植物

《通讯·生物学》杂志12日发表一项太空生物学实验,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在月球上生长的可行性,表明与在地球火山灰中相比,拟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样本中的生长速度较慢,并表现出更多应激迹象。这些月壤是阿波罗任务中收集的样本。科学家指出,这些发现表明为了让植物能在月球土壤中有效生长,对植物和月壤的相互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此次测试了月壤是否能支持植物生命,他们让拟南芥(一种产于欧洲和非洲的开花植物)在12个土壤样本中生长,这些土壤由阿波罗11号、12号和17号月球任务收集。由于每次任务中收集的样本来自不同土层,阿波罗11号的样本暴露于月球表面的时间比阿波罗12号和17号样本更久。研究团队检查了这些植物之间、以及与16份地球火山灰样本中生长的拟南芥相比是否存在生长和基因表达差异(火山灰的颗粒大小和矿物组成与月球土壤类似)。 研究人员发现,种子虽然可以在所有土壤环境中生长,但月球土壤中的植物比在火山灰中长得更慢,需......阅读全文

月壤中首次成功培育出植物

  《通讯·生物学》杂志12日发表一项太空生物学实验,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在月球上生长的可行性,表明与在地球火山灰中相比,拟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样本中的生长速度较慢,并表现出更多应激迹象。这些月壤是阿波罗任务中收集的样本。科学家指出,这些发现表明为了让植物能在月球土壤中有效生长,对植物和月壤的相互作用还需

新型雷达揭示月背月壤粗细规律

基于“嫦娥四号”获取的可透视月壤内部状态的月面雷达数据,深圳大学深空与深地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等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月球表面年龄与月壤内部非均匀性呈正相关。  论文第一作者、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科学研究核心团队成员、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丁春雨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国际上首次获知月球表面年

俄研究发现月壤对人类有害

  《参考消息》13日刊登俄新社报道《俄研究确认月壤对人类有害》。报道摘要如下:  俄罗斯谢切诺夫国立医科大学新闻处向俄新社发布消息说,俄科学家已确定月球土壤对人类有害,其中的微量元素会刺激皮肤和呼吸道,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应作为登月前的考虑事项。  据该新闻处说,谢切诺夫国立医科大

月壤玻璃微球揭秘地月系统小行星撞击事件

嫦娥五号在月表采样图,着陆区月壤中玻璃球粒研究揭示地月系统20亿年以来出现撞击频率激增。 图片来源:探月中心小行星撞击是人类文明未来面临的潜在灾难之一。地球上记录有约200次大型撞击事件,直径数千米的小行星撞击足以造成生物大灭绝。地球形成45亿年以来撞击通量呈指数下降。那么,地月系统小行星撞击频率是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揭开月球更多奥秘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一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获悉,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月壤样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质、月球火山活动历史及年轻火山活动成因、月球水和挥发分的含量与来源、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和太空风化作用等。 时间回溯到两年多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样品舱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揭开月球更多奥秘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又有了新突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一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获悉,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月壤样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质、月球火山活动历史及年轻火山活动成因、月球水和挥发分的含量与来源、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和太空风化作用等。  时间回溯到两年多前。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带着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发射,这句颇为形象的话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回”,嫦娥五号将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飞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带着月壤返回地球,这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工程之一。 “这次

深圳首次获批领取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8.shtm8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代表深圳大学前往国家天文台领取了100毫克的月球样品,这是深圳市首次获批领取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据了解,我国月球样品于

我国公布嫦娥五号月壤颗粒典型形貌特征

今天(9月9日),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会上,中核集团发布了月球样品研究成果:较系统研究了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形貌特征,获得了数百个月壤颗粒的典型形貌特征,为研究月壤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用了0.2克月壤,南大顶尖团队发现重大秘密

第一次用月球土壤做实验,称量0.02克,南京大学教授姚颖方紧张得整个手都在发抖。他所做的研究,是利用月球土壤中的一些成分作为人工光合成催化剂,把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月球表面开采的水等,制造成氧气、氢气、甲烷以及甲醇。如能掌握这项技能,就算没有地球的补给,人类也能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生产氧气、水等生存所

我国月球车将探测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号探月车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嫦娥三号”月球

深圳大学获批领取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6.shtm

全自动月壤资源化利用-有望助力人类向外定居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熊宇杰教授、龙冉教授等团队与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紧密协作,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可以进行原位资源化利用(ISRU),作为电催化剂驱动地外燃料和氧气的生产。他们进一步展示了利用机器人实现从催化剂制备到地外燃料和氧气生产的全过程无人化操作。这种高效的地外

嫦娥五号月壤揭示月表中纬度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

  前人通过对遥感光谱探测的研究发现,月表OH/H2O的含量与纬度可能存在正相关性,即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增加水含量逐渐增加,在极区达到最高值。有研究还发现,月表同一地区早中晚水含量有明显变化。例如,在赤道位置,月表水含量日变化可达200 ppm,指示太阳风成因水在月球表面的丢失速率较高。美国阿波

最新研究揭示嫦娥五号着陆点月壤矿物组成

   总台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CE-5)着陆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年轻的克里普(KREEP)地体,成功带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轨道遥感数据对CE-5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和物质成分进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样品分析推进了对于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

月球储水层在哪里?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提供线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68.shtm 科技日报南京3月27日电 (记者金凤)月球究竟有没有储水层?如果有,在哪里?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揭开这一谜题带来惊喜。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刊发的一篇文章称,中

月球储水层在哪里?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提供线索

月球究竟有没有储水层?如果有,在哪里?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揭开这一谜题带来惊喜。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刊发的一篇文章称,中英学者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测量到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发现玻璃珠中的水含量从边缘向中心逐渐递减。科研团队推测,这是太阳风中的氢离子注入撞击玻璃珠,并在其内部扩散、

通过一粒月壤,我们“看清”月球上风化如此恐怖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淋,一块坚硬的岩石最终会风化成肥沃的土壤。风化作用虽然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却一直改变着地球上的地形地貌。  不仅地球,月球上的风化作用每天也都在上演。利用多种电镜技术,我国科研人员“看清”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背后的太空风化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

嫦娥四号最新成果:月壤可作月球基地隔热材料

月壤是冷是热?导热性好吗?我国航天人把温度计“贴”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基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月球背面表层月壤温度的就位测量结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月壤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性,可作为月球基地表面隔热材料。  论文通讯作者、嫦娥四号月

中科院地环所将开展月壤与黄土的科学对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44.shtm“非常高兴获得国家探月工程中心批准发放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这次我们共获得了两份月球表层铲取的样品和五份不同深度月岩钻取样品,共计 1400毫克。”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加速器质谱中心主

嫦娥五号样品首次揭示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红和研究员李雄耀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研究。他们通过红外光谱和纳米离子探针分析,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并估算出太阳风质子注入为嫦娥五号月壤贡献的水含量至少为170 ppm。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遥感探测发现月表普遍存在水(

AS专辑I:微区微束新技术助推嫦娥五号月壤研究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这是继美国阿波罗(Apollo)和前苏联月球号(Lunar)计划后,时隔44年人类再次从月球带回珍贵样品,举国欢腾,举世瞩目!  2021年7月12日,首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正式发放,拉开返回样品精细研究的序幕!截至目前,月壤样品

月壤样本抵香港,科学家希望解开月球玄武岩之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3.shtm

俄歇电子能谱在月壤纳米金属铁原位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利用高放大倍数显微镜,在月壤的胶结质玻璃相中以及月壤颗粒表面非晶质环带里,都可以观察到很多圆形小球。其中,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BSE-SEM)技术统计出胶结质玻璃相中圆形白色小球粒径主要在10nm到1500m之间,平均粒径约为138nm,由于受到背散射电子成像分辨率的制约,无法看到更小粒径的圆形小

俄歇电子能谱在月壤纳米金属铁原位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用高放大倍数显微镜,在月壤的胶结质玻璃相中以及月壤颗粒表面非晶质环带里,都可以观察到很多圆形小球。其中,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BSE-SEM)技术统计出胶结质玻璃相中圆形白色小球粒径主要在10nm到1500m之间,平均粒径约为138nm,由于受到背散射电子成像分辨率的制约,无法看到更小粒径的圆形小球

南京大学等发现有望借助月壤生产氧气和燃料

人类遨游太空,水、氧气和能源不可或缺。记者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发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一些成分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提出,未来可以利用月球自身

中国科学家:“月壤玻璃”为捕获和保存氦3的关键物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联合团队,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中的氦原子进行了探测和研究。发现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都存在一层非晶玻璃。研究人员在玻璃层中观测到了大量的氦气泡,直径大约为5~25nm,且大部分气泡都位于玻璃层与晶体的界面

在月球能生产氧气和燃料?月壤或可助一臂之力

如果想在月球上居住和旅行,水、氧气等物质和交通工具不可或缺。如果在月球能就地取材,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资源,那星际旅行的愿望或许不再遥远。 5月5日,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焦耳》的一篇文章称,团队在详细分析嫦娥五

南京大学等发现有望借助月壤生产氧气和燃料

  人类遨游太空,水、氧气和能源不可或缺。记者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发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一些成分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提出,未来可以利用月球

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撞击成因的亚微米级磁铁矿

  磁铁矿通常涉及古磁场以及地外生命等重大科学问题,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备受学者关注。月球表面极端的还原环境使得月壤中的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Fe2+)和零价铁(Fe0)为主,在阿波罗时代仅有非常少量的三价铁离子(Fe3+)及其赋存矿物被直接探测到。随着样品分析以及遥感探测技术的提升,大量数据指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