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病毒的研究与发展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与1898年M.W.拜耶林克证明,烟草花叶病为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所引起,可通过病叶汁液传染,20世纪初,已经知道昆虫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1930年,Н.Н.麦金尼和汤清香发现病毒可以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间有干扰作用。1935年,美国W.M.斯坦利第一次把烟草花叶病毒(TMV)提纯结晶,F.C.鲍登和N.W.皮里进一步证实结晶物为核酸与蛋白质所构成的核蛋白,从而揭露了病毒的本质。1939年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TMV烟草花叶病毒是杆状颗粒。1956年证明TMV的核糖核酸(RNA)能独立侵染烟草,第一次证明RNA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60年代将TMV外壳蛋白和 TMV的RNA在试管内重组成完整的、有侵染性的TMV颗粒。TMV的外壳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第一个被完全测定的病毒蛋白。利用 TMV第一次证实病毒核酸的突变反映在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阅读全文

植物病毒的研究与发展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与1898年M.W.拜耶林克证明,烟草花叶病为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所引起,可通过病叶汁液传染,20世纪初,已经知道昆虫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1930年,Н.Н.麦金尼和汤清香发现病毒可以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间有干扰作用。1935

碱基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体中常见的碱基有5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 ,2019年又人工合成了4种碱基,美国科学家StevenA. Benner将这4个新成员分别命名为“Z”“P”“S”“B”(顾名思义,前5种碱基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属于嘌呤族(缩写作R),它们具有双

类病毒的发现与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植物病理学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病原时,观察到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70 ℃ ~75 ℃ )、对高速离心稳定(说明其低分子量)、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

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一、病毒病由来已久  地球上的人类,其他动物和植物遭受病毒病的折磨已有许多世纪。许多记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存在天花,中国从公元十世纪宋真宗时代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及英国。179

植物病毒的特点

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以纤维素为材料构成的细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实验室内常用摩擦叶面造成轻微伤口来接种某些植物病毒。农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时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传染。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

植物病毒的概念

植物病毒是一种病毒。早在1576年就有关于植物病毒病的记载,举世闻名的、美丽的荷兰杂色郁金香,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转基因动植物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转基因动植物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

中国植物学会倡导植物科学研究助推国家绿色发展

   4月9日,中国植物学会在西安召开省级学会理事长联席会。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等12位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学会理事长、秘书长等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协有关领导,以及中国科协科普部联络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病毒检测仪分析植物病毒的3种传播方式

    病毒是件很可怕的事项,人们听到这两个字都会感觉很恐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很容易感染病毒,植物病毒是指感染高等植物、藻类等真核生物的病毒,植物一旦感染病毒,那么对植物的生长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就要使用植物病毒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并且及时预防。植物病毒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