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败血症抗菌药物的选择

①葡萄球菌败血症:因金葡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已达90%左右,故青霉素G对其疗效很差。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内酰胺酶的作用,对其敏感的菌株可达90%,故现常选用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或头孢克洛等,也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进行治疗,还可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一般首选万古霉素,另外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 ②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此类菌有强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及肺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故对此类败血症可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中选用一种,可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绿脓杆菌败血症时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或碳青霉烯类较好。或将上药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伍用,疗效也好。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G-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响小,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未见......阅读全文

败血症抗菌药物的选择

  ①葡萄球菌败血症:因金葡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已达90%左右,故青霉素G对其疗效很差。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内酰胺酶的作用,对其敏感的菌株可达90%,故现常选用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或头孢克洛等,也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进行治疗,还可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耐甲氧西

败血症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败血症诊断一旦成立,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应尽快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以后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单药或两种有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为了保证适当的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原则上应选用杀菌剂,静脉给药,剂量要足,疗程要长,一般在体温恢复

抗菌药物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抑制转糖基酶、转肽酶、D-羧肽酶、内肽酶,从而细菌细胞壁合成。2.氨基糖苷类:抑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3.喹诺酮类:作用于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复制、修复和重组。4.大环内酯类:结合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肽链延伸。5.糖肽类:阻断肽聚糖合成,阻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监测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指南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指南称,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微生物学上划分为于非发酵菌属。由于自身结构及抗菌药物诱导作用,该菌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耐药,临床上也常见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情况,因此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就该菌耐药的机制以及感染发生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个简述。一、PA的耐药机制      该菌的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一节  抗菌药物与化学疗法 一、            常用术语 1、抗菌药: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仅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抑菌药。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杀菌药。 2、抗菌谱:抗菌

抗菌药物试管实验

抗菌药物试管实验可用于:(1)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3)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 实验方法原理 浓度系列稀释法时把药物稀释成不同的系列浓度,混入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求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实验材料

抗菌药物试管实验

仪器、耗材 试管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汤培养基、药液刻度移液管实验步骤 1. 按无菌操作在每管中加入肉汤培养基1ml。2. 于第1管加入原浓度药液1ml,混匀后吸取1ml加入第2管,同样混匀后吸取1ml加入第3管,依次类推,将药液对倍稀释至第9管后取出1ml弃去。第10管不加药物,作对照。3. 第1管至第

抗菌药物与肝脏损害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多,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而临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经常有不规范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β-内酰胺类、抗结核类、抗真菌类等,笔者针对这些抗菌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不同机制和程度

张云小组发现天然抗菌肽可有效预防败血症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课题组发现,天然抗菌肽具有选择性免疫激活和调节功能,对败血症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药化学杂志》。   传统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临床上出现各种耐药菌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与致病菌变异竞争的过程中,自然界各种来源的抗菌肽成为人们研发新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