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肝炎的辅助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 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 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检测血浆中支......阅读全文

输血后肝炎(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一些非特异嗜肝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psta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少见。病毒性肝炎可分为肠传性的传染性肝炎和血传性的血清性肝炎,肠传性的肝炎病变自限,血传性的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输血后肝炎由输入含病毒的血液或血

世界肝炎日:肝炎真的可以攻克吗?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之所以选定7月28日就是因为这一天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巴鲁克·布隆伯格的生日,他发现了乙肝病毒并开发出了病毒诊断检测方法和疫苗。目前全球努力的重点是消除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感染。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这三种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可持续数十年,并最终导致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肝硬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区别

  (1)急性肝炎:其中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均可能引起急性肝炎。一般起病急,病初可有发热,病症较明显,病情转归快,一般无肝掌、蜘蛛痣,肝脏肿大,边缘钝,脾脏肿大,但质地柔软。急性肝炎患者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两个月内肝功能就可以恢复正常,然后经过积极休息可以痊愈。  (2)慢性肝炎:主要

世界肝炎日|如何做好防治肝炎工作?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乐观行动、共抗肝炎”,昨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的科普义诊活动上,专家透露:我国是肝病大国,目前乙肝患者有所控制,但脂肪肝人群正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脂肪肝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近四分之一,不少人以为脂肪肝没有什么症状、并无大碍,专家对此

肝炎的介绍

  肝炎(Hepatitis)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

肝炎的介绍

  在临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细在临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虽然也可引起肝损伤,但不属于病毒性肝炎;曾被热议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经血传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争议,但现在认为不属于嗜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为

肝炎的介绍

  在临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细在临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虽然也可引起肝损伤,但不属于病毒性肝炎;曾被热议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经血传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争议,但现在认为不属于嗜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为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

丙型肝炎诊断

丙型肝炎诊断

戊型肝炎会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吗?

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经胃肠传播的肝脏疾病。戊型肝炎的流行绝大多数是因水源污染所致,特别是因暴雨的冲刷将粪便冲入河流或饮水井中,导致暴发流行。HEV感染为自限性,一般无慢性化过程,也无慢性HEV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