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如何检测“完美毒药”?火焰原子荧光让“铊”无处遁形

原子序数为81的铊(Thallium,Tl),在自然环境中含量很低,最近却频繁出现在环境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检出限要求均非常苛刻,前处理相当复杂,为不少检测人员带来了难题。近日,某企业推出测铊新方法,不仅可以轻松达到标准所需灵敏度和检出限要求,而且测试速度快,前处理简单,使用成本超便宜。日前,分析测试百科网来到北京金索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方法吧…… 铊:缔造天下奇案的“完美毒药” 如果说,古人用砒霜(砷中毒)杀人于无形;那么,无色无味的铊,就是现代人最厉害的“完美毒药”,所涉案件均为高科技犯罪。 1994年,扑朔迷离的朱令案,最终被鉴定是铊中毒。朱令至今五官扭曲,几近失明,智力下降,自己的生活根本无法自理。 接下来还有1997年北大投毒案,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2011年女化学家李天乐投毒杀夫案;2018年留学生杨宇楷投毒案。 除了故意投毒,还有铊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2002年山东章丘、2008年武......阅读全文

如何检测“完美毒药”?火焰原子荧光让“铊”无处遁形

  原子序数为81的铊(Thallium,Tl),在自然环境中含量很低,最近却频繁出现在环境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检出限要求均非常苛刻,前处理相当复杂,为不少检测人员带来了难题。近日,某企业推出测铊新方法,不仅可以轻松达到标准所需灵敏度和检出限要求,而且测试速度快,前处理简单,使用成本超便宜。日前,分析

精准检测,让德尔塔病毒无处遁形

  近期,由毒性大、传染性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多地散发疫情备受全国各地关注。世界卫生组织7月28日表示,在过去一周,又有8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德尔塔新冠变种病毒,该变种病毒已传播至132个国家和地区,德尔塔毒株已成为现阶段全球疫情传播的主要病毒之一。因此,进行精准检测,有效控制德尔塔等病毒传播已

“金针”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最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CS纳米》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研究人员以金纳米颗粒为

让食药谣言无处遁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论坛为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别是和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相关话题,更是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知微传播分析平台和中山大学对1000多条社交媒体的谣言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九成以上的谣言围绕着

“金针”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科技日报合肥4月11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最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CS纳米》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

PNAS: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在患者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揭示肿瘤细胞对于治疗的反应以及哪些药物有可能更有效对抗疾病。但首先,研究人员要做的是捕获这些稀少的细胞,将其从血液样本许多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   现在许多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能够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微流体设备,但大多数都存在两个主要的

新技术让病毒无处遁形

  4月9日,深圳检验检疫局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技术人员正紧张地在仪器前操作,“阴性对照OD405=0.03,阳性对照OD405=2.868,待测样品的OD405分别为1.86和2.079,结果判定为阳性。深圳罗湖检验检疫局送检的样品中检出建兰花叶病毒。”   这是该局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成立后,首次利用

靶向捕获让ctDNA无处遁形

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类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发展及预后状态的无创测定。现有的ctDNA检测方法要根据每位癌症患者的情况来制定繁琐的检测步骤,且敏感度低,难以适用于广泛的临床应用。近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1,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ctDNA

先进监测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不再担心温饱,而更多地开始关注食品安全。日常食品中有80%左右来源于农产品,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始备受关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到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如何?4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第2期“农科讲坛”在北京举行。本次

AI有望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如果肿瘤细胞刚刚生成,就可以被精准地“揪”出来,那将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变革。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成像方式就必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在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新型成像方法研究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将小鼠颅内脑胶质瘤的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