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休克的若干进展

近年来,新型抗休克药物不断问世,加上对休克认识的深入,对某些药物的抗休克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1)纳洛酮 许多神经肽在介导多种休克状态的心血管反应中起作用。休克时血中β-内啡肽水平增高,它通过中枢的阿片受体抑制心血管功能,使血压下降;而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阻滞药,故可逆转休克状态。 (2)1,6-二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系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促进细胞内高能基团的重建作用,可用于心源性休克的辅助治疗。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上述作用。常用制剂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阅读全文

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休克的若干进展

  近年来,新型抗休克药物不断问世,加上对休克认识的深入,对某些药物的抗休克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1)纳洛酮 许多神经肽在介导多种休克状态的心血管反应中起作用。休克时血中β-内啡肽水平增高,它通过中枢的阿片受体抑制心血管功能,使血压下降;而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阻滞药,故可逆转休克状态。  (2)1,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一旦确立,其基本治疗原则如下:  (1)绝对卧床休息 立即吸氧,有效止痛,尽快建立静脉给药通道,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建立必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留置尿管以观察尿量,积极对症治疗和加强支持治疗。  (2)扩充血容量 如有低血容量状态,先扩充血容量。若合并代谢性酸

AMI伴心源性休克——血运重建还是药物治疗?

  最新分析显示,急性心梗(AMI)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入院后,与保守管理策略相比,接受经介入血运重建策略(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的患者生活显著更好。该研究于2014年12月29日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

如何诊断心源性休克?

  1.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广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机械瓣失灵等)。  2.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低血压、少尿、意识改变等)。  3.经积极扩容治疗后,低血压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4.血流动力学指标符合以下典型特征  (1)平均动脉压

心源性休克的基本介绍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而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

心源性休克的分类简介

  按休克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休克。  (1)轻度休克 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干、出汗、心率>100次/分钟、脉速有力、四肢尚温暖,但肢体稍发绀、发凉,收缩压≥80mmHg(10.64kPa)、尿量略减、脉压

心源性休克的常规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增多,一般在(10~20)×109/L(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增高常提示血液浓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  2.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尿量减少,可出现蛋白尿,红

概述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1)止痛 应用止痛剂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止痛后患者血压可能回升,但必须警惕这些药物可能引起的副反应,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缺氧和二氧化碳张力增高以及心动过缓等。在应用止痛剂的同时,可酌情应用镇静药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既可加强止痛剂的疗效,又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心理负担。  (2)供

心源性休克的X线检查

  特别是计波摄影和选择性心室造影,对心肌梗死的病情估计有一定帮助,紧急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对确定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有重要价值,也为溶栓疗法,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和冠脉搭桥术提供资料。此外,床边X线胸片检查也可发现有无肺充血、肺水肿征象,以评价心功能状态,对鉴别诊断如肺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和

心源性休克的预后相关介绍

  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大多在80%以上。近年来开展各种早期冠状动脉再灌注和维持血压的措施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心源性休克仍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泵衰竭已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