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科研人员携手保护布氏鲸

新华社曼谷6月8日电 通讯:跨越山海的“鲸”喜——中泰两国科研人员携手保护布氏鲸 新华社记者黄耀滕 王腾 任芊 每年在岛上近100天、出海超过200次,累计拍摄布氏鲸图片和视频资料超过6TB。从2016年开始,到涠洲岛对布氏鲸进行调查和研究,成为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负责人陈默主要的工作内容。 涠洲岛位于中国广西北部湾海域中部,陆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著名景区。 2016年,了解到涠洲岛附近海域有布氏鲸群活动的信息,广西科学院、北部湾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始着手对这个鲸群展开研究,陈默带着广西科学院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到涠洲岛上建立研究基地。 “2016年到2018年,我们识别这个布氏鲸群体个体只有10头左右,现在已经接近50......阅读全文

中泰两国科研人员携手保护布氏鲸

新华社曼谷6月8日电 通讯:跨越山海的“鲸”喜——中泰两国科研人员携手保护布氏鲸新华社记者黄耀滕 王腾 任芊    每年在岛上近100天、出海超过200次,累计拍摄布氏鲸图片和视频资料超过6TB。从2016年开始,到涠洲岛对布氏鲸进行调查和研究,成为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负责人

古代巨鲸以其他鲸为食

  几百万年前,一头巨型鲸物种在海洋中遨游。如今,对其胃中残留物的分析表明,它们可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甚至会吃掉其他的鲸。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综合》。   械齿鲸能长到18米,是逆戟鲸长度的3倍。3800万~3400万年前,它们生活在靠近现代非洲北部的大西洋海域。   9年

最新研究发现观鲸船噪音会干扰鲸类休息和育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发表一篇生物学研究论文称,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干扰短肢领航鲸等休息和育幼。  该论文指,过去的研究发现观鲸船产生的噪音会影响鲸类行为,但尚不清楚引擎的噪音水平对鲸类行为的影响,观鲸船只的噪音水平目前未得到监管。  论文通讯作者、西班牙拉拉古那(也音译

鲸鲨喜爱温暖浅水区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开放期刊《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分析了17处鲸鲨聚集地后发现,这些聚集地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均在温暖的浅水区,同时靠近通往深水区的海床陡坡。

鲸鲨喜爱温暖浅水区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开放期刊《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分析了17处鲸鲨聚集地后发现,这些聚集地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均在温暖的浅水区,同时靠近通往深水区的海床陡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鲸鲨是一种滤食性鱼类。研究人员认为,这类聚集地为鲸鲨提供了理想的觅食

巨大鲸鲨- 也会吃素

海洋科学家发现鲸鲨除了吃浮游生物和鱼类外,也会以植物为食,这使该标志性鱼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杂食性鱼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生态学》(Ecology)。鲸鲨是滤食性动物,人们长期观察到它们在西澳大利亚宁格罗暗礁群捕食磷虾。但当研究人员分析暗礁中鲸鲨的活组织样本时,发现这些动物实际上会吃下很多植物。这一

研究发现鲸头骨好比天线

  图片来源:TED CRANFORD,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鲸能唱歌、发出嗡嗡声,甚至相互间窃窃私语。但对于这些群居的巨人来说,有一件事情始终不详:它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考虑到一些鲸的大小以及它们身处的大海,即便研究这些哺乳动物的基本情况,都极具挑战性。不过

最新生物学研究:观鲸船噪音干扰鲸类休息和育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发表一篇生物学研究论文称,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干扰短肢领航鲸等休息和育幼。 该论文指,过去的研究发现观鲸船产生的噪音会影响鲸类行为,但尚不清楚引擎的噪音水平对鲸类行为的影响,观鲸船只的噪音水平目前未得到监管。 论文通讯作者、西班牙拉拉古那(也音译

第六次远海鲸类科考返航-发现15个鲸类物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38.shtm

鲸和海豚能主动抑制噪音

诸如宽吻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能降低对巨大噪音的听力灵敏度。  想象你在一场摇滚音乐会上无须戴耳机,只是调整一下耳朵里的控制器,便能降低音量并且保护听力。最新研究发现,4种鲸和海豚能很自然地做到这一点。这或许能使上述动物保护自己不受海军声呐或者石油钻探发出的刺耳声音的影响。自1963年起,至少有500起

鲸类为什么不能再大点呢?

   对大约300头被示踪鲸鱼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揭示,这些海洋生物的庞大躯体可帮助它们高效进食其猎物,但它们身体的硕大性受到可得到的猎物和觅食效率的限制。这些结果虽看似直观,但却很难用定量数据进行确认,这主要是因为很难对这些巨大的哺乳动物进行实地研究。   Terrie Williams

这个科考航次获得深潜鲸类和远海型海豚宝贵信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84.shtm7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组织的“第六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完成全

超强DNA修复让弓头鲸远离癌症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弓头鲸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很少受癌症的影响。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弓头鲸的细胞似乎能比人类或小鼠的细胞更快速有效地修复DNA,这或许可解释为什么它们能活到200岁以上,且癌症发病率较低。在最新研究中,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动物的皮肤细胞如何

新方法让鲸类生态“摸底”更靠谱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开展近海生态和珍稀动物的本底调查工作,但是单一方法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往往难以验证其可靠程度。 近日,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整合式鲸类生态研究新范式,并展示了示范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生物保护》(Biological

水生所在搁浅鲸类的听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大规模尤其是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在中国极为罕见,6月至10月,我国福建和浙江沿海接连发生了共计7次的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搁浅事件共涉及4个鲸类物种(包括瓜头鲸、糙齿海豚、瓶鼻海豚和布氏鲸)的47头动物。造成此次鲸类搁浅的原因众说纷纭。  齿鲸类主要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导航和探测。当鲸类的回声定位系统

北极露脊鲸的歌单曲目过百

   人们都知道鲸鱼会唱歌,但你知道鲸鱼会唱多少首歌吗?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项针对北极露脊鲸的研究显示,这种巨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具有令人惊讶的音乐天赋,它们能够表达的声乐曲目多达184首。 北极露脊鲸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鲸类,尽管寿命高达近200岁,但在17世纪却因人类的捕杀而几近灭绝。据科学家们最

陈鲸院士: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复杂艰巨

陈鲸    “未来的信息世界是‘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进展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表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机科学之后,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将成为人类科学研究的第四大范式。  “大数据中蕴藏着关乎社会动向、市

340吨,科学家发现最重古巨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72.shtm德国科学家报告了一个新发现的古代鲸物种Perucetus colossus,它被认为是有记录以来最大、最重动物之一。科学家基于部分骨骼估计其大小和重量堪比蓝鲸,此前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存

科学家探查座头鲸进食策略进化之谜

   1990年秋,一些座头鲸出现在南非西海岸,那里很少能看到它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里出现的座头鲸一再增加。如今,一年中有好几个月,这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有近200头会在这块比美国橄榄球场还小的海域中厮磨嬉戏。  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搞清了是什么在吸引这群或为全球最大规模鲸目物种聚集于此:大量容易

研究发现太阳风暴让鲸迷路并搁浅

  灰鲸更有可能在出现更多太阳黑子的日子里搁浅。近日,研究人员找打了灰鲸可能依靠磁感在海洋中判断方向的初步证据。它们可能完全迷失了方向,而不是内置GPS给出了错误信息。  美国杜克大学的Jesse Granger一直在思考:“是太阳风暴改变了磁场,给了灰鲸错误的信息,让灰鲸以为自己是在第四大街而实际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已知最小龙王鲸化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82.shtm

中韩科学家主导破译小须鲸基因组

  2013年11月25日,来自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破译了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并对鲸类独特生理习性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据了解,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是目前测序深度最高的海洋哺乳动物基因组图谱。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研究揭示我国海域鲸类物种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模式

拍摄于海南海域的热带斑海豚,是海南周边搁浅比较多的一个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1950-2018年间中国鲸类搁浅记录的鲸类物种多样性及时空格局》

研究揭示我国海域鲸类物种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模式

  拍摄于海南海域的热带斑海豚,是海南周边搁浅比较多的一个物种。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1950-2018年间中国

普京护鲸捕鲸被指两面三刀

  据路透社报道,8月2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距离俄罗斯太平洋海岸不远的日本海奥尔加湾海面上,与科学家们一起近距离观测考察鲸鱼,甚至还捕猎了一头灰鲸。普京同时也遭到环保主义者的非议,他们指责他允许俄罗斯公司在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  媒体称,作为一个黑带柔道选手的普京富

-Scientific-Reports:鲸能够改变皮肤色素沉积防止晒伤

  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不同种类的鲸利用不同机制来抵抗紫外线(UV)辐射的有害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弄清UV辐射对鲸的长期影响。   以前的研究表明,紫外线能对鲸造成皮肤损伤。Mark Birch-Machin、Karina Acevedo-W

化石显示早期鲸类听力与陆地近亲类似

  鲸依靠敏锐的听觉在水下生存,但不同的鲸类在听觉能力上却展现出巨大的差别。须鲸能接收到频率低到人类难以察觉的次声波,这使得它们可以远距离沟通,而齿鲸的情况正好相反,它依赖超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太高以至于人类也无法听到。发表在6月8日《当代生物学》杂志的报告称,研究人员从灭绝的早期鲸物种化石中找到了

研究揭示脑皮层细胞类型在鲸与人之间高度保守

从距今约5550万年前的陆地到如今海洋生境的转变对于鲸类而言无疑重塑了大脑,鲸类大脑集早期哺乳动物的保守特征与独有衍生特征于一身。鲸脑内各个细胞类型高效协同工作以维持其独特的认知、运动、听觉及视觉感知等过程。细胞水平的转录组学可以系统地表征脑内细胞的多样性,实现神经科学研究范式由重视细胞解剖向细胞类

研究呼吁关注水体噪音污染对全球淡水鲸类的影响

  鲸豚类主要依赖声呐完成导航、捕食和交流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而人为水体噪音污染作为一种新兴污染源会严重干扰鲸豚类声呐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人为水体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对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例如河流和湖泊)的鲸类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全球现存的6种珍稀淡水鲸豚

通讯:追溯早期鲸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过程

  “这些4300万年前两栖四足鲸的化石是古生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有助于我们追溯早期鲸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过程。”埃及曼苏拉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开罗美国大学古脊椎动物学教授希沙姆·萨拉姆日前告诉新华社记者。  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8月2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埃及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