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植物激素研究

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和多胺有利于雄性器官的发育,CMS 水稻不育株幼穗或花药中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可育株,此外,外施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雄性育性表达。多胺亦是一种重要的促雄激素,在 CMS 玉米中,结合多胺的含量极低,在 CMS 水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用多胺处理 CMS 水稻、油菜等可使花粉可育度有轻度提高。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被普遍认为对植物的雄性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乙烯的过度释放是造成 CMS 的主要诱因之一,这已在多种 CMS 植物上得到了证实,而研究发现生长素对雄性发育的抑制是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了乙烯的产生。同时在大多数 CMS 植物中发现细胞分裂素含量普遍较其保持系高,有人认为不育系花药中高含量的细胞分裂素抑制或阻止了花药组织的抗氰呼吸,导致不育花药呼吸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紊乱,进而造成小孢子发育受阻和败育。也有研究表明在一些不育株中脱落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保持系,外施脱落酸亦可抑制某些植物......阅读全文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植物激素研究

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和多胺有利于雄性器官的发育,CMS 水稻不育株幼穗或花药中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可育株,此外,外施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雄性育性表达。多胺亦是一种重要的促雄激素,在 CMS 玉米中,结合多胺的含量极低,在 CMS 水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用多胺处理 CMS 水稻、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酶活性变化研究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材料中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等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酶活上的差异。对6种具有应用前景的 CMS 小麦和其保持系中国春小麦和华麦8号进行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比较表明,CMS 小麦远低于其保持系中国春小麦和华麦8号。耿三省 等对 CMS 辣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获进展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及育性恢复调控网络受控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两套系统,是研究质核互作的模式系统。由于模式植物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未发现天然CMS,研究人员不得不利用其它遗传系统探索这一重要遗传机制。萝卜具有大量的天然CMS,与拟南芥 (Arabidops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营养物质

对影响 CMS 花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一些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方面。萝卜 CMS 系与保持系的物质代谢研究表明,在不育性的花蕾中可溶性蛋白质、多糖、淀粉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低于保持系。花蕾中多糖和淀粉含量低会减缓能量代谢致使细胞产能不足,同时,使花中各部分发育受阻造成败育。游离脯氨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基因组

根据研究,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重组与 CMS 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 CMS 系和保持系线粒体 DNA 的 RFLP、RAPD、AFLP 等多态性分析表明,CMS 系和保持系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自身的特点有关。与动物和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比起来,植物线粒体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叶绿体基因组

CMS 与叶绿体的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相对于植物线粒体而言,叶绿体基因组较为保守也较小(120~160 kb),因此对它的认识要比对线粒体深入的多。研究发现植物叶绿体一般分为4个区:两个反向重复区,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已有多种植物叶绿体的物理图谱被构建。对高粱的 CMS 系及相应保持系的叶绿体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核基因组

对胞质遗传物质的研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 CMS 现象分子机制的认识,但是 CMS 是一种核质互作的结果,因此核基因组在 CMS 发生过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在核基因组中可能存在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基因。在 Rf 基因存在下,与 CMS 相关的线粒体等胞质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概念和应用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母体遗传、花粉败育和雌蕊正常。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恢复育性。迄今已在15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 CMS。利用 CMS 培育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已成为国际制种业的主要趋势,其可免去人工去

Rf 基因对 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作用

  Rf基因可对 CMS 基因转录本的稳定性、转录后加工、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甚而基因的结构产生影响。对 CMS 小麦(T.timopheevi)的研究表明,CMS 相关片段 orf256 与线粒体基因 coxI 形成嵌合基因 orf256/coxI共转录,在 CMS 系中转录起始点位于 orf256

杂交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耀光课题组经过10年艰苦钻研,成功克隆出三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水稻线粒体与细胞核有害互作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