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又一灭绝物种全基因组数据解析

日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获取已灭绝马属动物奥氏马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重建了马属动物的演化历史。 马科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家马起源与驯化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龙山时期,考古遗址中就有零星的马骨发现,但该时期马在中国是否被驯化在学术上一直存在争议。 蔡大伟团队对距今3500年以来中国北方龙山至青铜时代3个考古遗址(黑龙江洪河遗址、陕西木柱柱梁遗址以及宁夏沙塘北塬遗址)出土的26例古代马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证实这些古代马属于已灭绝的马属动物奥氏马,从而否定了之前认为的奥氏马灭绝于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之交(约1.2万年前)的论断,将奥氏马的灭绝时间向后推进了8500年。 此外,该研究发现奥氏马属于马属动物除马、斑马和驴3......阅读全文

有毒微生物助力物种大灭绝

一般来说,科学家们认为,大约 2.5 亿年前,即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火山喷出的温室气体主要推动了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些气体导致极端变暖,进而导致 80% 的所有海洋物种以及许多陆地物种灭绝。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无法确切解释高温是如何导致这些物种死亡的。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温

物种大灭绝真的会来吗?专家称每天灭绝74种

  日前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0年濒危动物名单”。名单显示,面临危机的动物种类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种,33%的动物种类面临灭绝危险。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调查公布的名单,不过是“冰山的一角”,有灭绝危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图片2:介形虫。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

又一灭绝物种全基因组数据解析

日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获取已灭绝马属动物奥氏马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重建了马属动物的演化历史。  马科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家马起源

谁是恐龙“终结者”?火山活动触发物种大灭绝

印度西部德干地盾坚硬的熔岩流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GERTA KELLER  谁杀死了恐龙?自从几十年前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一个巨大的陨石坑以来,答案似乎很简单: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同时尘埃遮住了太阳,导致全球气温骤降。  但这颗小行星并不是当时

地球因人类活动正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今日美国报》网站日前发表题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中》的报道称,据《科学》周刊上的数项研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栖息地丧失和全球气候异常而消失或减少,这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地球生物第六次大灭绝中。  一项研究发现,尽管全球人口数量在过去35年间大幅增长,但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同期减少了45%。无脊椎动物

你信吗 地球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濒危动物羊驼  在地质史上,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变,生物经历过5次自然大灭绝。现在,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进入第6次大灭绝时期。7月18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在首都科

PNAS:物种灭绝率或远超预期

  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下降一直都是环保人士以及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在1960年代出版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更是获得广泛关注。进入1980年代以来,一直有观点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物种大量消亡的时代。然而,在1900万种生物中,仅仅记录了799种是灭绝的

吕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人为导致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