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介绍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利用被激发原子发出的辐射线形成的光谱与标准光谱比较,识别物质中含有何种物质的分析方法。用电弧、火花等为激发源,使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发射出紫外和可见区域的辐射。某种元素原子只能产生某些波长的谱线,根据光谱图中是否出现某些特征谱线,可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元素。根据特征谱线的强度,可测定某种元素的含量。一次检验可把被检物质中的元素全部在图谱上显现出来,再与标准图谱比较。可测量元素种类有七十多种。灵敏度髙,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在司法鉴定中,主要用于泥土、油漆、粉尘类物质及其他物质中微量金属元素成份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复杂且不准确。......阅读全文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介绍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利用被激发原子发出的辐射线形成的光谱与标准光谱比较,识别物质中含有何种物质的分析方法。用电弧、火花等为激发源,使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发射出紫外和可见区域的辐射。某种元素原子只能产生某些波长的谱线,根据光谱图中是否出现某些特征谱线,可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元素。根据特征谱线的强度,

原子发射光谱法

  许多的原子/离子在高温灼烧的时候,价层电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的轨道。由于不稳定,又会自动跃迁会低能级。在这个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由于不同原子/离子的价层电子所处能级不同,以及价层电子数量的区别,导致在灼烧的时候所发射出来的光线会有自己的独特性。  原子发射光谱法就是利用物质原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

方法提要试样经氢氟酸、硫酸分解,在!(H2SO4)=1%介质中,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硫酸钾作消电离剂,于波长670.8nm、780.0nm、852.1nm处,分别测定锂、铷、铯的吸光度或发射强度。一般常见元素均不干扰测定。测定范围0.001%~4.00%。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试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

方法提要试样经氢氟酸、硫酸分解,在!(H2SO4)=1%介质中,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硫酸钾作消电离剂,于波长670.8nm、780.0nm、852.1nm处,分别测定锂、铷、铯的吸光度或发射强度。一般常见元素均不干扰测定。测定范围0.001%~4.00%。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试

原子发射光谱法

  用高压放电、等离子焰炬、激光等手段可将原子或离子激活成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容易发射出相应特征频率的光子返回到基态或低(亚)激发态而呈现一系列特征光谱线。这些特征光谱线经过光学色散系统分别被会聚在感光板上或被光电器件所接收,根据特征谱线的波长及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便是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

方法提要试样经氢氟酸、硫酸分解,在!(H2SO4)=1%介质中,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硫酸钾作消电离剂,于波长670.8nm、780.0nm、852.1nm处,分别测定锂、铷、铯的吸光度或发射强度。一般常见元素均不干扰测定。测定范围0.001%~4.00%。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试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受激而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根据激发机理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有3种类型:  ①原子的核外光学电子在受热能和电能激发而发射的光谱,通常所称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以电弧、电火花和电火焰(如ICP等)为激发光源来得到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原子吸收光谱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对约70种元素(金属元素及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用于1%以下含量的组份测定,检出限可达ppm,精密度为±10%左右,线性范围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什么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对约70种元素(金属元素及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用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