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各种情况的血胆症与胆管和血管之间的特殊的解剖学关系有密切联系。 肝外血胆症 (1)黏膜下血管丛出血:肝外胆管的血液供给来自十二指肠后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围绕着胆总管,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从外层的血管丛穿入胆管壁,在黏膜下形成血管丛,因而在急性胆管炎时,黏膜下血管丛充血、扩张,黏膜表面形成溃疡,特别是有结石阻塞处或狭窄的上方,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在胆道手术探查、胆道机械取石等情况下出血,但此种出血量较少,稍施压迫便可停止。 (2)动脉分支出血:胆总管的血管走向是呈轴向的,主要的血流从下向上,约占62%,在胆总管壁的3点钟和9点钟的位置处,有2支较粗的动脉,称为3点钟动脉和9点钟动脉;另外,约有1/3的人有一门静脉后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紧贴胆总管的后壁,上行汇入肝右动脉,有的入其门静脉后动脉的管径较粗。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特别是疾病的后期,胆管黏膜上的溃疡发展至......阅读全文

血胆症的介绍

  血胆症或称胆道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之间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为外科性、感染性、医源性和其它原因和血胆症。这些原因均可导致胆管与伴行血管间的异常通道,随着两侧压力的变化,而导致出血、出血停止,和血块自溶、脱落而再出血(5~14天)。

血胆症的病因

  我国血胆症的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除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和应激性溃疡外,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4位。由于我国的血胆症多来自感染,因而在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发病较多的地区,血胆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华西医科大学统计10年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302例中,血胆症占第4位,居溃疡病、门静脉高压并食管

血胆症的诊断

  病史与症状  根据典型的症状,结合有腹部外伤史、肝手术及肝胆疾病等病史,一般来说诊断不会有困难。①发热寒战、黄疸和上腹绞痛后出现呕血、黑便,伴肩背部放射痛。②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③出血一周左右发作一次,反复出现,具有周期性。④出血时可有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征象。  然而文献中报

血胆症的并发症

  黄疸  1/4~1/3病人有黄疸。多为阻塞性黄疸。如同时有发热,常提示胆道感染合并出血。  肝和胆囊肿大  50%~60%血胆症病人可有肝脏和胆囊肿大、触痛,出血停止后,血块被溶解或排出,肿大的肝脏和胆囊可随之缩小。

血胆症的发病机制

  各种情况的血胆症与胆管和血管之间的特殊的解剖学关系有密切联系。  肝外血胆症  (1)黏膜下血管丛出血:肝外胆管的血液供给来自十二指肠后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围绕着胆总管,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从外层的血管丛穿入胆管壁,在黏膜下形成血管丛,因而在急性胆管炎时,黏膜下血管丛充血

血胆症的辅助检查

  为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可选用下列辅助检查:  X线造影检查  (1)选择性血管造影  选择性经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了解血胆症最有价值的诊断和定位方法。在大多数血胆症病例可见造影剂从肝动脉支漏出汇集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囊内,或经动脉胆管瘘流进胆管或肝内腔隙。由于这种方法显影率高、定位准确

血胆症的鉴别诊断

  胆道蛔虫症  单纯的胆道蛔虫症多见于青少年,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绞痛或呈钻顶样痛,少数患者采取膝胸卧位时疼痛可有所减轻,疼痛常阵发性发作,缓解期与常人一样可毫无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呕吐,甚至有呕吐出胆汁者,也有呕吐出蛔虫者。疼痛发作期症状虽很重,但腹部常缺乏体征,这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如行B超

血胆症的预防的预防

  血胆症以其高并发症率和高病死率而引起重视,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预防血胆症。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早诊治胆道蛔虫症、肝胆管结石、肝脏肿瘤、肝血管瘤等疾病。  2.正确处理肝损伤。  3.肝穿刺活检或PTC时要用细针,尽量避免反复多次肝穿刺。  4.PTCD要在肝周边进行,不能

血胆症的临床表现

  病因不同,致病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各有差异。如肝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动脉瘤破裂后很快出现血胆症。损伤引起的血胆症,受伤至发病的时间约1天~2年,一般为4周。  疼痛、黄疸及胃肠道出血,是本病典型的三联征。Granl等报告一组病例,有胆绞痛者80%,大出血63%,黄疸55%。①疼痛:肝内血肿增大牵拉Gl

血胆症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有白细胞升高,中性多核白细胞增高。如为大量出血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检查可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显著升高,提示阻塞性黄疸。

血胆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血胆症病因与发生率,我国与欧美有显著差异。我国绝大多数属于伴有胆石或蛔虫的肝内化脓性胆管炎;欧美则以肝损伤为主,其次为肝动脉瘤和肿瘤。同济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1960~1981年收治胆石症和胆道感染2403例统计,其中血胆症21例,发生率为胆道病的0.9%。胡以则收集国内1978~1985

血胆症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辅助检查  为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可选用下列辅助检查:  X线造影检查  (1)选择性血管造影  选择性经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了解血胆症最有价值的诊断和定位方法。在大多数血胆症病例可见造影剂从肝动脉支漏出汇集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囊内,或经动脉胆管瘘流进胆管或肝内腔隙。由于这种方法显影率

血胆症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血胆症的临床表现  病因不同,致病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各有差异。如肝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动脉瘤破裂后很快出现血胆症。损伤引起的血胆症,受伤至发病的时间约1天~2年,一般为4周。  疼痛、黄疸及胃肠道出血,是本病典型的三联征。Granl等报告一组病例,有胆绞痛者80%,大出血63%,黄疸55%。①疼痛:

血胆症的流行病学

  我国血胆症的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除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和应激性溃疡外,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4位。由于我国的血胆症多来自感染,因而在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发病较多的地区,血胆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华西医科大学统计10年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302例中,血胆症占第4位,居溃疡病、门静脉高压并食管

血胆症的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

  血胆症的并发症  黄疸  1/4~1/3病人有黄疸。多为阻塞性黄疸。如同时有发热,常提示胆道感染合并出血。  肝和胆囊肿大  50%~60%血胆症病人可有肝脏和胆囊肿大、触痛,出血停止后,血块被溶解或排出,肿大的肝脏和胆囊可随之缩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有白细胞升高,中性多核白细胞增高。如为

血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各种情况的血胆症与胆管和血管之间的特殊的解剖学关系有密切联系。  肝外血胆症  (1)黏膜下血管丛出血:肝外胆管的血液供给来自十二指肠后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围绕着胆总管,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从外层的血管丛穿入胆管壁,在黏膜下形成血管丛,因而在急性胆管炎时,黏膜

血胆症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流行病学  我国血胆症的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除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和应激性溃疡外,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4位。由于我国的血胆症多来自感染,因而在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发病较多的地区,血胆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华西医科大学统计10年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302例中,血胆症占第4位,居溃疡病、门静

血胆症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有白细胞升高,中性多核白细胞增高。如为大量出血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检查可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增高,1min胆红素显著升高,提示阻塞性黄疸。  辅助检查  为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可选用下列辅助检查:  X线造影检查  (1)选择性血管造影  选择性经腹腔动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治疗

   1、处理原发病。   2、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药物治疗:补充钙剂或镁剂。低钙血症治疗宜补充钙剂,但对手足搐搦病人注入钙剂后不见好转者,应想到低镁血症的可能。低钙和低镁血症常与其他电解质的紊乱同时存在,应同时纠正。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病因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容易激动、焦急、谵妄,肌肉抽动,手足搐搦;耳前叩击试验(chrostek征)和上臂压迫试验(Trousseau征)阳性。[1]

简述消胆胺的适应症

  用于Ⅱa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本品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对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无影响或使之轻度升高,因此,对单纯甘油三酯升高者无效。本品还可以用于胆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瘙痒,以及治疗回肠疾病患者肠道胆酸过多引起的腹泻。

中耳胆脂瘤的并发症

  可进行性破坏耳及周围结构(如面神经、颅底等),导致听力下降。晚期由于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以及其基质或其他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颅内外并发症,如未侵袭脑板则只引起颅外并发症,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周围性面瘫、迷路炎等,如果病变已侵袭到脑板进入脑内将

一例黏胆症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于2014年10月20日入院。肝胆CT增强影像诊断:胆总管改变,待除外炎性所致,扩张程度略有减轻。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1)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壁略厚,炎症所致不除外;(2)考虑胆囊炎。肝功能:ALT 72U/L,GGT 979U/L,ALP

高HDL血症

高HDL血症血浆HDL含量过高导致高HDL血症,也属于病理状态。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人们公认的,然而并非血浆HDL含量越高越好。血浆HDL-胆固醇(HDL-C)含量超过1g/L,定义为高HDL血症。现已查明,高HDL血症是因为有CETP和HTGL等活性异常所致。高HDL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症状体征

  1、容易激动焦急谵妄肌肉抽动手足搐搦。  2、耳前叩击试验(chrostek征)和上臂压迫试验(Trousseau征)阳性。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鉴别诊断

   对有诱发因素而又出现低镁血症的一些病人,其症状很难与低钾血症区别,如在补钾后情况仍无改善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此外,遇有发生搐搦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病人,注射钙剂后,不能解除搐搦时,也应疑有镁缺乏。故在临床上必须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必要时,可作镁负荷试验,对确定镁缺乏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在正常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诊断依据

  1、急性胰腺炎甲状旁腺受损害长期肠娄胆娄等病史  2、易激动肌肉抽动手足搐搦耳前叩击试验上臂压迫试验阳性  3、血清钙低于2mmok/L血清镁低于0.75mmok/L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检查化验

  1、耳前叩击试验(chrostek征)和上臂压迫试验(Trousseau征)阳性  2、血清钙低于2mmol/L血清镁低于0.75mmol/L

中耳胆脂瘤的并发症介绍

  可进行性破坏耳及周围结构(如面神经、颅底等),导致听力下降。晚期由于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以及其基质或其他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颅内外并发症,如未侵袭脑板则只引起颅外并发症,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周围性面瘫、迷路炎等,如果病变已侵袭到脑板进入脑内将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

  症状体征  1、容易激动焦急谵妄肌肉抽动手足搐搦。  2、耳前叩击试验(chrostek征)和上臂压迫试验(Trousseau征)阳性。  3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肾功能受损  3、高镁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