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材料热电性能测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在微纳材料的热电性能表征方法方面取得进展,为微纳材料热电参数的精确测量和一体化原位表征提供了研究思路。 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是学者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将材料进行微纳结构化是提高热电性能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热电参数(热电优值ZT、热导率k、赛贝克系数S和电导率σ)是评价材料热电性能的关键指标,热电参数的精确表征是高性能材料研发及应用的基础。然而目前商用仪器只能在热导仪表征材料热导率、赛贝克系数仪测量赛贝克系数及电导率后,通过公式ZT=S2σT/k计算获得热电优值,误差较大。更重要的是,商用仪器不适用于微纳材料,而随着微纳结构化处理,由于样品尺度减小带来的测量困难越来越突出。实验室里通过悬浮器件、扫描探针、预置电路等方法分别制样,分开表征微纳材料热导率、赛贝克系数及电导率计算获得ZT,不仅误差大,而且会因为多次制样的微纳结构不同导致错误的ZT计算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准确和精确的原......阅读全文

微纳材料热电性能测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在微纳材料的热电性能表征方法方面取得进展,为微纳材料热电参数的精确测量和一体化原位表征提供了研究思路。  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是学者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将材料进行微纳结构化是提高热电性能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热电参数(热电优值ZT、热导率k、赛贝克系数S

工程热物理所微纳热电薄膜材料热物性表征研究获进展

  将热电材料制作成纳米柱状薄膜结构是一种理论上能有效降低热导率、大幅提升热电优值的操控手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纳米柱状薄膜热导率的精确获取困难,由于Bi2Te3取向纳米柱状薄膜是由直径为微米量级的纳米柱阵列组成的多孔结构,其表面粗糙度较大,因此在表面上直接沉积百纳米厚的微型金属探测器的实验方案无法

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赵启龙(第一作者)、崔欢庆(共同第一作者)和王运龙在材料领域期刊Small上发表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全面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形态、形貌、结构、组成乃至性能精准可调的微纳功能材

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赵启龙(第一作者)、崔欢庆(共同第一作者)和王运龙在材料领域期刊Small上发表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全面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形态、形貌、结构、组成乃至性能精准可调的微纳功能材

智能所应用微纳分级结构材料除砷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砷是一种毒性很高的原生质毒物,已被国际癌症机构确定为第一类致癌物,许多国家把水中的砷列为首要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因而,发展高效的除砷技术和除砷材料至关重要。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首席科学家刘锦淮研究员和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黄行九研究员

新型有机微纳激光材料的激发态过程研究获进展

  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在军事国防、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领域涉及能源、信息、生物医学等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技术也不断发展,其中微纳激光是激光技术与纳米科学交叉产生的研究前沿。在微纳尺度,激光三要素(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AFM微纳加工技术

 微纳加工技术随着器件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快速发展,微电子工业的芯片制造工艺逐渐向10 nm 甚至单纳米尺度逼近时,传统的电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EBL)技术和极紫外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EUV)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

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制造和微纳生物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信息-生物-纳米是微纳制造产业和单分子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纳米观测、操控和制造技术是支撑微纳米科技走向应用的基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使能技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组长期以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信息、生物、纳米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在微纳制造和微纳生物领域取

半导体热电材料

  半导体热电材料(英文名:semiconductor thermoelectric material)指具有较大热电效应的半导体材料,亦称温差电材料。它能直接把热能转换成电能,或直接由电能产生致冷作用。    1821年,德国塞贝克(see—beck)在金属中发现温差电效应,仅在测量温度的温差电偶

上海微系统所等在热电材料SnSe电子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大伟团队和浙江大学物理系研究员郑毅课题组合作,利用超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极低温量子输运测量两种互补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目前保持着热电优值最高纪录的热电材料SnSe的精细电子结构表征,并成功利用“

“高性能、多功能纳/微杂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验收

     验收会议现场   8月3日,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苏州召开验收会,对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高性能、多功能纳/微杂化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

宁波材料所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最新进展

  纳米制造技术是实现纳米结构、器件、系统生产的基础,以微纳器件制造需求或关键技术为牵引,解决微纳米制造的设计、装备、工艺以及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是提升纳米制造技术的关键。   为了便于实现材料和器件在微纳尺寸下的合成或组装,实现其高度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宁波材料所许高杰研究团队利用自行研制的三维微

微纳流控发展及展望

  微流控技术,称它是“颠覆性技术”丝毫不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微型化操作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尽管微流控技术只经历了短短30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毛细管电泳的微型化技术,演变成为一种涵盖了从基础生物技术到生物医学诊断等各个领域的富有活力的工具性方法平台

欧盟积极开发应用热电材料

   作为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科技成果之一的新兴热电材料(Thermoelectric Materials),采用现代纳米结构合成技术,主要由三大类材料组成:硅基复合材料、碲基复合材料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热电材料通过“热”端和“冷”端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流,导电隔热特性愈好效率愈高,一般情

有机热电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合作,在提升材料热电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一系列二维热电材料性能的提升提供了研究思路。   有机热电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分子多样性、无毒、易加工等优点,被认为是可穿戴传感器和便携式冰箱的理想材料。同时,二维过渡金属

柔性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许昌学院教授郑直团队在环境友好、低成本制备高效率热电材料和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室温水溶液反应快速、结构独特且性能优越的硒化银热电薄膜与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面向商用柔性热电器件的微结构定制β-硒化银(β-Ag2Se)薄膜”为题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期刊《先进材料》  可穿戴设备让人

柔性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许昌学院教授郑直团队在环境友好、低成本制备高效率热电材料和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室温水溶液反应快速、结构独特且性能优越的硒化银热电薄膜与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面向商用柔性热电器件的微结构定制β-硒化银(β-Ag2Se)薄膜”为题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期刊《先进材料》 可穿戴设备

又薄又软的半导体新材料可制微纳光电器件

  性质柔软、厚度只有几纳米、光学性能良好……记者3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王琳教授课题组制备出一种超薄的高质量二维碘化铅晶体,并且通过它实现了对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光学性质的调控,为制造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  “我们首次制备的这一超薄

化学所在新型有机微纳激光材料的激发态研究中获进展

  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在军事国防、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领域涉及能源、信息、生物医学等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技术也不断发展,其中微纳激光是激光技术与纳米科学交叉产生的研究前沿。在微纳尺度,激光三要素(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热电偶测温仪常用热电偶材料

  热电偶分度号 热电极材料 使用温度范围(℃) 正极 负极  S 铂铑合金(铑含量10 %) 纯铂 0-1400  R 铂铑合金(铑含量13 %) 纯铂 0-1400  B 铂铑合金(铑含量30%) 铂铑合金(铑含量6% ) 0-1400  K 镍铬 镍硅 -200-+1000  T 纯铜 铜镍

微纳3D打印技术制造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是一门在微米尺度下研究流体的处理与操控的技术,微流控技术从最初的单一功能的流体控制器件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功能集成、应用非常广泛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分析化学、医学诊断、细胞筛选、基因分析、药物输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具有体积小、检测速度快、试剂用量小、成本低、多

微纳结构单模激光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龙、董红星领衔的微结构与光物理研究团队与南京晓庄学院、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国内研究机构合作在微纳单模激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创新提出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全无机钙钛矿RbPbBr3材料,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解析了钙钛矿材料的相

微纳机器人助力新药研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机器人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微组织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近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微尺度》杂志。  生物医药领域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其操作对象从结构化的零部件转变为非结构化的活体细胞,操作环境也由常态大气转变为生理液态环境,这对机器人技术的感

关于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

北大深圳新材料学院在3D微纳打印领域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设计与理论计算、能源采集、能源存储、能源转换及材料在原子和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等五大方面为总体发展布局,力争成为新能源材料基础到应用研发创新的枢纽和支撑平台,学院以薛面起、陈继涛、潘锋等教授领衔的纳米微米3D打印材料与技术实验室最近在3D微纳打印新技术开

宁波材料所在热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塞贝克效应或帕尔贴效可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换,包括热电制冷和热电发电两种应用形式。热电制冷器件具有结构紧凑、无噪声、无磨损、无泄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局部冷却或温度控制;热电发电器件可为无人区信号发射装置、深空探测器、植入式医疗器械等提供电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一种实现余热能

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热电极材料的要求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在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A和B的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T和To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导体A和B称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T>叫工作端(通常焊接在一起);温度较低的一端(To>叫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热电阻测温原理及材料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能源材料研究获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利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可以将其在300K~773K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大幅提高,从而使硒化锡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成果11月26日发表于《科学》。  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直接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技术。该技术凭借系统体

热电偶的电极材料要求

  1、在测温范围内,热电性质稳定,不随时间而变化,有足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不易氧化或腐蚀;  2、电阻温度系数小,导电率高,比热小;  3、测温中产生热电势要大,并且热电势与温度之间呈线性或接近线性的单值函数关系;  4、材料复制性好,机械强度高,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