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裔科学家邹哲获NASA颁特殊科学成就奖

邹哲是全程参与“星尘号”计划百位科学家中唯一的华裔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负责执行“星尘号”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PL)资深华裔科学家邹哲(Peter Tsou)因参与该计划并在去年成功搜集到彗星样本,对解开太阳系的奥秘有极大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6月21日颁发邹哲特殊科学成就奖。邹哲是全程参与该计划百位科学家中唯一的华裔。 邹哲指出,“星尘号”在外层空间飞行48亿公里,去年1月15日返航地球并搜集的彗星样品,不仅数量多且粒子完整,初步化验结果推翻过去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有助于解开40亿年前太阳系如何形成,以及解开生物的奥秘。 他表示,这次任务不仅采集到低温的粒子,连高温度的粒子也搜集到,体积也比预期大,代表彗星比科学家想象得更为复杂。他还说“星尘号”计划成功令他无比欣慰,现在也正在着手进行下一个计划,希望有机会再到其它彗星或恒星上收集样本。 耗费两......阅读全文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图片来源:NASA   经过长达数年的大量工作,研究人员终于从返回地球的星尘号探测器中采集到7颗星际尘埃微粒。科学家在上周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报告说,尽管整个样本的重量只有几百万兆分之一克,但这却是科学家第一次将自己的手放在自太阳系形

美星尘号探测器拍得坦普尔1号彗星照片

由星尘号探测器在之前拍摄的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  情人节这天对于Steve Chesley来说无疑具有双倍的浪漫。这位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行星科学家不但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朋友——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Jana Pittichova——求婚,而且他所供职

工信部公布2017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获奖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获奖名单的通知  工信部人函〔2018〕134号  部属各高校:  根据《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工信厅人〔2016〕173号),2017年度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审工作已全部完成。经部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共评选出创新奖学金

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

  2019年度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特等奖成果1无人机电力线路巡检遥感安全监测关键技术与工

彗星炙热烙印揭秘星系形成机制

人们曾经假设,彗星是由冰——太阳系中未曾改变的遗迹——构成的。因此当科学家在去年开始研究由彗星返回的第一个样本时,他们无不大吃一惊。这颗彗星所携带的矿物质竟然要在14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够形成,这意味着这些矿物质一定来自于太阳附近。一个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而这一发现将可能改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空间技术

在航天领域,美国依旧扮演着全球航天领导者的角色,有序推动空间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务的开展。2020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携手研制的“太阳轨道飞行器”成功发射,并在4个月后完成了首次掠日飞行,开始帮助科学家揭示太阳磁场的奥秘;7月,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人

148个2019年度江西科学技术奖揭晓 一等奖23项 附名单

三、科学技术进步奖(90项)一等奖(14项)  1.项目名称:高难度消化内镜手术相关并发症防治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陈幼祥,吕农华,曾春艳,李国华,王翀,祝荫,舒徐,龙顺华,周小江,刘志坚  主要完成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项目名称:智能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科学家首捕获7粒系外尘埃:有助了解星系演化

  在“星尘”号飞船收集器上发现尺寸最大的星际尘埃痕迹,一个长35微米的洞,由一粒微小的宇宙尘埃在高速飞行时撞击形成。  左图展示了星际尘埃撞击“星尘”号飞船铝箔片时留下的小坑,直径大约280纳米。在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宽度内,科学家发现400个这个撞击坑。右图展示了带有结晶质矿物橄榄石(粉红色)的星尘

为中国“典赞”!中国科协揭晓2019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典赞·2019科普中国”揭晓盛典在京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9年12月17日,在“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揭晓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事件: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

日本和美国联合科研小组从南极首次发现彗星尘埃

  日本和美国的联合科研小组在从南极钻取的冰中找到了彗星尘埃颗粒,这是首次在地球表面发现彗星尘埃。他们在《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上发表论文,描述了发现彗星尘埃颗粒的过程以及分析结果。  找到彗星物质的样本并不容易。一种方法是发送探测器,从彗星取样并返回,但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探测器屈指可数。因此,科学家们

科技部公布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

序号评审组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初评建议等级1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CIMMYT小麦引进、研究与创新利用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邹裕春,吴振录,庄巧生,于亚雄,袁汉民,杨文雄,李梅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

专家解析后航天飞机时代俄美航天战略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飞天50周年——1961年的这一天,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该国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这艘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分钟,而后安全返回地面。为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12日确定为国际

《自然》预测2013年科学进展与事件

  大型地下氙探测器正在寻找暗物质。 NASA计划向火星发射MAVEN探测器,目的是对火星上层大气展开研究。   新年伊始,《自然》杂志展望了2013年可能出现的一些重要发现和重大事件。   干细胞试验   一项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进行的早期临床试验应该在2013年产生具有里程碑意

未来太空探索,载人还是无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迈出了征服外太空的第一步:12月5日,其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完成首次试飞,升上距离地球3000英里的高空后顺利返回,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其成功发射被视作“美国航天的新起点”。NASA放言,“猎户座”注定将一马当先,有朝一日将人类送往月球、火星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火星已经成为人类认识程度最高外行星 20年内将登陆

  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面临的命运却十分脆弱,我们面临的重大自然灾难除了地震、火山、海啸外,还包括小天体撞击、地球磁极倒转、超新星爆发、超级太阳风暴等。生命体即使庞大如恐龙,也能在一夕间灭亡殆尽。因此,人类必须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还不具有飞出太阳系的能力。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为未来在深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已于8月21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正式刊出。  2017年6月15日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

6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

  星尘陷阱是行星制造厂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环绕恒星做轨道运行的星盘,其中的一小块区域内的星尘可帮助解释行星形成的神秘一面。根据最知名的行星形成理论,行星是通过环绕恒星做轨道运行的大小在微米至毫米的星尘颗粒集结在一起并形成较大的团块而形成的。但让人不能完全理解的是,毫米大小星尘颗粒中较大的那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2016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数千年来,人类依靠直觉去探索世界运行的原理。虽然这种方式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譬如曾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结果仍然是真理大过谬误。现在,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发生剧变:人工智能刷新着超越人类的成绩、引力波将带来天文学革命、基因编辑让设计生命近在咫尺、量子计算机虎视眈眈地要推翻50年来的经典运作方式……这

宇宙中冰石撞击或是迈向生命诞生的第一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5日报道,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肯特大学和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当冰体彗星与岩石行星相撞,或岩石陨星与包裹着冰层的行星相撞时,会产生氨基酸。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证明了太阳系合成蛋白质成分的另一条途径,冰体与岩石的撞击也是产生生命的一种可能。由

小行星探测:采矿或更具实用价值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22年前去探访一颗神秘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  科学家之所以对这颗小行星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其全部由金属构成,包括铁、镍、黄金、铂金等。  就在前不久,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在一次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也表示,我国正规划

BBC展望2018年重大科技进展

  充满喧哗与骚动、也充满惊喜与美好的2017年已经过去。展望2018年,科技同样是推动我们前行的伟大力量。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我们展望了今年可能会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突破,囊括太空探索、下一代火箭动力超级跑车等领域。  太空探索精彩纷呈  BBC在1日的报道中指出,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太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中国已与29国家地区签署80多项航天政府协定

   “欢迎国际同行参与中国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等航天领域重大工程。我们将支持中外科学家在日地空间探测、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等领域的合作研究,积极推动各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全球环境与灾害监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11月10日珠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

Nature:2015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出炉!

  从气候变化到基因编辑伦理,研究人员在2015年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们还作出了重要发现,包括冥王星上的冰山、量子怪诞性的证据以及关于细胞内分子机制的细节。  通往巴黎之路  今年,全世界开始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随着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首次承诺控制或减少温室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6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决胜“十三五”靠什么?靠创新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016年中国科技看什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和科研工作者带您提前了解今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事件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布

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证书编号奖种获奖等级项目名称/获奖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工作单位2015-201科技进步奖1(内部公告)鲍文,崔涛,常军涛,秦江,周伟星,于达仁,唐井峰,牛文玉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202科技进步奖1复杂高

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遭遇难题可能推迟发射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日前宣称,该机构向火星发射新一代核动力探测器的重要任务正面临开发问题和不断飙升的开支问题,这或将威胁到它定于明年的发射。 火星科学实验室之火星车 项目开支不断上升 格里芬在本月举行的一个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在测试发现“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热屏蔽无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