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文涛:追光“梦之束”,甘坐“冷板凳”

■本报记者 许琦敏从30岁到42岁,王文涛为一束光追逐了3000多天。终于,这被称为“梦之束”的激光尾波场加速的电子束,在王文涛所在的团队手中,迈出了从梦想到现实应用的关键一步。默默无闻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文涛和团队经历了熬夜、争论、挫折、失败,也经历了从头再来、相互鼓励支持、见证惊喜。这一切,都为科技工作者的“最美”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执着、献身、攀高峰。日前,王文涛获评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得知消息时,他正和团队一起在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羲和”上,为获得更高能量、更高品质的电子束,熬了几个月“行军床+盒饭”的日子。从“公里级”缩短到“米级”计算机的体积可以从诞生之初的几间房,缩小到如今可随手塞进口袋。那么,动辄几百米、几千米的光子科学大装置,可否变成“台式机”?如果可以实现,动辄投资数亿元的装置就能“进入寻常实验室”,让更多科学家用得上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利器。缩短电子加速“助跑”过程是重要一步。传统......阅读全文

王文涛:找准梦想切入点

2019年1月11日凌晨3点,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传出一阵欢呼。随着这声欢呼,该所研究员王文涛团队在历经3000多个日夜奋战后,将“梦之束”变成了“现实之光”。2019年1月11日凌晨3点出光后,王文涛(前排左一)和团队合影。     上海

王文涛:追光“梦之束”,甘坐“冷板凳”

■本报记者 许琦敏从30岁到42岁,王文涛为一束光追逐了3000多天。终于,这被称为“梦之束”的激光尾波场加速的电子束,在王文涛所在的团队手中,迈出了从梦想到现实应用的关键一步。默默无闻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文涛和团队经历了熬夜、争论、挫折、失败,也经历了从头再来、相互鼓励支持、见证惊喜。这一

青年科学家王文涛:瞄准前沿 逐梦追“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4.shtm 核心阅读 十几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0后研究员王文涛孜孜追“光”。他和团队成功研制出稳定的台式化激光电子加速器,捕获到自由电子激光。借助这些“光”,科研人

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近日深入到佳木斯市及桦南县,就加快秸秆离田工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调研。他强调,当前要根据实际需求调配适用机械,加快工作进度,帮助农民在春播前将秸秆全部离田,确保备春耕生产不受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  王文涛在调研途中实地查看工作进展。佳木斯市离田工作进展顺利,能

“追光者”王文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中新网上海7月26日电 题:“追光者”王文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记者 郑莹莹“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42岁的王文涛说。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也是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王文涛的科研工作与光有关——自由电子激光。他说,其实自

王二涛:率直人带出“拼”团队

在“球友”眼中,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到场会让“球赛格外激烈!”。多位学生一致认为他“拼抢积极,全身心投入,能激起大家的好胜心”。 “率直、敢拼。”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这样介绍弟子王二涛。 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体育运动,王二涛“率直、敢拼”的特质

王福涛:项目经费管理观念亟须改变

  科研经费的管理,包括立项拨款、研究使用和报销审计等几个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这几个环节的工作,关系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国家科研目标的实现效果,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仅就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报销审计讨论。   至2012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已突破万亿元,投入总

王文:追问生命终极秘密

  基因,这个生命最终秘密的载体,在生命和物种的起源进化中,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新基因是怎样把一个新的分子功能,加进一个自然界长期演化历史形成的功能系统及其基因控制网络中,进而改变这一系统功能的?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些重要问题的所有答案。但是,至少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不可以研究的。”

王文彪:“治沙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董事长王文彪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生态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治沙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建设生态文明,荒漠化防治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王文彪表示,根据国家林业部门研究,我国26亿亩沙漠中

王华涛小组研制电子皮肤 让触觉更真实

  如何让智能机器人更像人类,只给它提供听觉、视觉,让它能与人对话,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因为在人类的五感中,除了听觉和视觉,还包括触觉、味觉、嗅觉。机器人不需要吃饭,那么味觉和嗅觉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触觉作为最重要的定位手段,则是机器人应该具备的。电子皮肤 王华涛课题组供图  于是,科学家希望在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