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成功发射

搭载量子微纳卫星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量子保密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提供了目前唯一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中国科大牵头研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基于纠缠的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并与地面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构成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面向日益增多的用户需求,在“墨子号”所奠定的技术基础上,发射多颗低成本量子卫星实现组网运行,是构建高效率、实用化、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必由之路。研究团队成功攻关低成本小型化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实时密钥提取技术等关键技术,完成星载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微纳卫星平台研制,将量子微纳卫星的重量降低到“墨子号”的约1/6、光源频率提升约6倍、密钥生成时效性提高2-3个数量级,配合小型化地面站系统,可完成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开......阅读全文

中科大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消息,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的研究人员日前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rds and people both depend on China’s wetlands的通讯(Nature 460, 173; 2009)。该通讯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湿地和水鸟

中科大最新《PNAS》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周丛照教授和陈宇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张承才教授课题组合作,阐明了蓝藻全局性转录因子NdhR通过结合不同的代谢小分子,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协同调控碳氮代谢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ng carbon and n

中科大研究“神奇材料”获进展

  记者13日从中科大采访获悉,中英两国教授通力合作,在被称为“神奇材料”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离子筛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水快速淡化成饮用水等领域不再科幻。   中科大吴恒安教授与诺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在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氧化石墨烯

中科大等锁定华南雾霾“元凶”

  近日,从中国科技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沈延安带领团队与美国研究人员等合作,通过系统地测定华南气溶胶的硫酸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代表性煤的稳定硫同位素。 每每遇到雾霾锁城,人们除了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希望科学家们能找到雾霾形成的原因,进而渴望从根本解决这一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围绕一种关键小蛋白:Stc 1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研究,从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与染色质修饰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指出了非编码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

中科大X射线成像技术获突破

中科大X射线成像技术获突破 CT辐射有望大大降低  今后,病人做CT不仅有望更方便有效,而且辐射也可能会大大降低。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取得了“近二十年来X射线成像的重大突破”,它弥补了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对轻元素材料不敏感的不足,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医疗诊断等展

中科大新成果入围科技创新“奥斯卡”

  R&D100大奖被誉为科技创新的“奥斯卡奖”,日前,R&D100评委会公布了2017年大奖入围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教授主持的“太阳光的光谱分离与光伏农业”项目入围。R&D100是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大奖,今年已经是第55届。  现代植物学研究表明,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只有1%,

中科大长江学者连发权威期刊文章

  近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姚雪彪带领的研究小组,接连在《PNA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和《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细胞分裂调控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姚雪彪教授199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

中科大研制新型量子传感器

  记者近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用于搜寻类轴子的单电子自旋量子传感器,将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可更好地寻找标准模型外的新粒子。该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  在寻找新粒子诸多解决方案中,一类简单有效的理论假设是引入一类超轻质量的轴子

中科大颁发第31届郭沫若奖学金

  4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31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校长侯建国院士为27名获奖者颁发了证书。这27名获奖本科生全部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其中20人到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   “科大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是其中的部分代表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围绕一种关键小蛋白:Stc 1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研究,从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与染色质修饰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指出了非编码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

中科大实现高灵敏测量高频微波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孔飞等人在微波磁场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器实现了皮特斯拉水平的高灵敏微波磁场测量,相比此前该体系实现的亚微特斯拉指标水平,测量灵敏度提升了近十万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微波在人类生活和科

中科大解决复杂肿瘤基因检测难题

  5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李骜研究组在复杂肿瘤基因检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的一种新颖生物信息学算法,有效解决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复杂肿瘤全基因组异常的国际性难题。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生物信息学》上。  基因组异常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志性特征,在肿瘤发病机理、临

中科大:细胞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GTP酶激活蛋白ACAP4调控细胞膜动力学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信号通路及调控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线索,相关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姚雪彪(Xueb

科技“公转”成华中科大新名片

  40多个与企业共建的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10余个入驻地方的研究院,以1000万元成交的首例高校科技成果挂牌转让……5月8日,在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的系列成绩受到高度关注。  “三板斧”闯出横向转化新天地  据介绍,“企业合作”、“

中科大最新Science:-分布裁剪碳氟键

  【引言】  氟既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也具有极小的原子半径,从而使含氟化合物展现出诸多独特的性质。特别是在药物学或者农用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常常通过引入氟原子来改性碳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如何高效温和制备单氟和双氟有机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  【成果简介】  近期,加州

中科大Nature子刊解析抑癌基因

  从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多年的岁月,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明星抑癌基因至今已被发现与多种作用因子,信号途径有关,近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美国滨州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一种抑癌基因读码框移位蛋白

中科大先研院将为成果转化探路

  11月11日,在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市校联席会议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提出,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着眼于合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希望中科大先研院成为合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目前尚在建设的中科大先研院,究竟会聚集怎样的“引爆能量”?  “四不像”的

中科大成功研制新型仿生人工木材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团队发展了一种冰晶诱导自组装和热固化相结合的新技术,以传统的酚醛树脂或密胺树脂为基体材料,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具有类似天然木材取向孔道结构的新型仿生人工木材。该系列仿生人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隔热防火等优点。研究论文8月10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这种新型仿生人

华中科大用基因编辑治疗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遗传构成和临床结局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由于对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的了解加深,以及相应靶向疗法的引入,在某些白血病亚型的治疗方面已经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但是,许多遗传高风险的亚型,目前用标准方案仍然是难以治疗的,并表现出预后不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

中科大开拓量子信息应用新方向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李力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并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经典通信的极限。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光通信网络的

中科大合成新材料提升锂电池性能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余彦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合作,成功合成一种可以实现量化生产的新材料——十三氧化六钒,该课题组通过新型结构设计,能够获得具有长循环寿命和高比能量的电极材料,能大大增加锂电池的动能,有望广泛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以及其他高能量密度电池应用领域,从而

华中科大用基因编辑治疗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遗传构成和临床结局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由于对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的了解加深,以及相应靶向疗法的引入,在某些白血病亚型的治疗方面已经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但是,许多遗传高风险的亚型,目前用标准方案仍然是难以治疗的,并表现出预后不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

中科大刷新量子纠缠态制备世界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最近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超纠缠光子薛定谔猫态,纠缠量子比特数目最高达到十个,再次刷新了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此前的最大光子薛定谔猫态是六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态,也是这个研究部创造的。同时,该工作还演示了薛定谔

中科大最新Nature子刊发现lncRNA新功能

来自中科大的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单革课题组发现并命名了一个长链非编码RNA――5S-OT,并发现在灵长类中,5S-OT RNA获取了调控多个基因可变剪切的新功能。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3日出版的《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课题组的博士生胡珊珊和硕士生王小林。从酵母到人类的

全国首个量子科技博士点落户中科大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全国共新增54个学位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位列其中。这是我国首个量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标志着该校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迈入了系统布局、成熟发展的新阶段。上

中科大实现全球公里尺度大气数值模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了长达7天的全球3公里空间分辨率大气物理-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试验,或将显著改善极端天气事件预报的准确性。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和高影响天气及空气污染事件,如暴雨、暴雪、高温、干旱、雷暴、台风、冰雹、寒潮、霾、沙尘暴等,不仅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

华中科大与武钢共建联合实验室

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WISCO)在武汉签署协议,决定依托校方的人才和学科优势,结合武钢的战略发展需求,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内组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努力将实验室建成为国内领先的钢铁创新技术研究平台和国内一流的钢铁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将按照共建共管、

中科大:纯粹的学术环境吸引人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雷久侯与中国科大的结缘,那就是从“偶然”到“水到渠成”。2010年,他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工作。当年,中心接收了一位来自中国科大的访问学者,同是中国人又有着相同的研究领域,两人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爬山、散步、进行科研合作。  在一次聊天中,该学者建议雷久侯到中国

中科大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新途径

科技日报讯 筹建近4年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坚持边建设、边运行方针,积极探索在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的途径和方式,现已成为资源集中的科研园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连续4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两次入选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该实验室作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