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病毒的激活机制

维也纳医科大学病毒学中心和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一项合作,为蜱媒脑炎(TBE)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见解。特别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子开关,用于控制病毒组装、病毒成熟和进入新细胞的过程。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结构上的同源性,从TBE病毒模型获得的认识对所有黄病毒都有效,包括几种主要的蚊媒病毒(如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日本脑炎和西尼罗病毒)。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为了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复制,病毒必须被组装并作为稳定的粒子释放出来。相反,当它们进入新被感染的细胞时,它们必须分解以释放它们的遗传信息。在包膜病毒(如TBE病毒)中,这些对立过程的控制是基于病毒包膜蛋白改变其结构并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被激活的能力。就黄病毒而言,这些构象开关是由不同细胞间隔内的不同pH值触发的。为了研究依赖于ph值的病毒稳定和激活TBE病毒的机制,人工生成了病毒包膜蛋白E和第二膜蛋白(prM)的复合物......阅读全文

黄病毒的激活机制

维也纳医科大学病毒学中心和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一项合作,为蜱媒脑炎(TBE)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见解。特别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子开关,用于控制病毒组装、病毒成熟和进入新细胞的过程。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结构上的同源性,从TBE病毒模型获得的认识对所有

黄病毒相关知识点

黄病毒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小球形,+ssRNA, 有季节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致病性强,病情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简称乙脑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培养特点:出生2~3d的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即可发病;可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培养细胞内增殖,并

《PLoS综合》:新型黄病毒引发中国鸭病

一种新发现的黄病毒对中国东部的养鸭场造成了致命打击。  北京烤鸭、咸鸭蛋、鸭羹——中国的鸭美食举世闻名,而鸭养殖场则散布于中国的农业带上。因此2010年春季,当中国的鸭农注意到,与往常相比,这种被视为最有价值家禽的产蛋量骤然减少时,他们开始忧心忡忡。一些鸭群的产蛋量直线下降超过了90

微生物所等发现新型黄病毒BYD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组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苏敬良研究组联合发现了2010年引起我国部分养鸭区鸭产蛋下降的“元凶”,一种新的黄病毒——BYD病毒,这是鸭感染黄病毒的首次报道。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部分省份的鸭场流行着一种严重的疾病,该疾病迅速蔓延至中国各养鸭重省市,包括

科学家解析虫媒黄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团队领衔,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牛津大学、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解析了虫媒黄病毒重要成员——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的精细三维结构,发现了一系列影响病毒致病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位点,研究论

Nature:利用CRISPR筛选出潜在的黄病毒药物靶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潜在的方法阻止寨卡病毒和类似的病毒在体内扩散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RISPR screen defines a signal peptide pr

胰岛素可增强蚊子对黄病毒的免疫力

  12日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哺乳动物胰岛素能够激活蚊子的抗病毒免疫途径,从而增强了其抑制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能力。研究人员称,相关发现有助于开发减少蚊媒传染病的干预措施。  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是黄病毒属的代表性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感染会

研究揭示蚊媒黄病毒胃肠道传播新机制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陈舜团队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题目为“TLR4和肠道共生菌LPS协同调控禽黄病毒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蚊媒黄病毒的胃肠道感染传播模式并解析其调控机制。 坦布苏病毒病是由

黄病毒重要蛋白NS5晶体结构研究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龚鹏学科组在乙型脑炎非结构蛋白NS5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相关结果于8月8日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期刊PLoS Pathogens上,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ull-Length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NS5

武汉病毒所关于荆门蜱虫病毒与黄病毒的比较研究获进展

  荆门病毒是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的一类分节段的正链RNA病毒,因其代表种荆门蜱虫病毒(JMTV)最早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一种微小扇头蜱样本中分离得到而得名。2018年至今,陆续在有发热头疼症状或有过被蜱虫叮咬经历的患者血液样本中检测到荆门病毒,其基因组特征亦趋于多样化,对人类健康具有现实和潜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福研究组,微生物所研究员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Paul R.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

我国科学家在蚊媒黄病毒感染及传播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81301412,81422028,81571975) 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员团队首次发现了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病毒“宿主-蚊”传播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NS1蛋白促进病毒感染蚊虫的分子机制,回答了“登革病毒如何从宿主传播到蚊虫”这一重

研究揭示黄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协同作用新机制

  目前已知的RNA病毒的基因组长度均不超过35kb,编码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包含一个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这类病毒中较为常见,黄病毒科NS3蛋白即为丝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体,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组复制这两个重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两个功能域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  中国科学院

高福团队证明了一种抗体可同时靶向多种致命的黄病毒

  目前尚无批准的黄病毒疗法,抗黄病毒疫苗的开发可能会受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破坏。黄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是一种有前途的疫苗抗原,具有较低的ADE风险,但尚未作为广谱治疗性抗体靶标进行研究。  2021年1月8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Daniel Watterson,Paul R. You

黄病毒属长链非编码亚基因组RNA的溶液结构研究中新进展

  9月10日,生命学院方显杨课题组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课题组合作,在《欧洲分子生物学报道》(EMBO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黄病毒属长链非编码亚基因组RNA在溶液中具有伸展的三维结构并具有柔性”(Long non-coding subgenomic flavi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Nature子刊报道蚊媒黄病毒进展

   2016年6月2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自然 微生物学》 (Nature Microbiology)以长文 (Article) 形式发表题为“Flavivirus NS1 protein in infected host sera enhances viral acquisition

RNA病毒聚合酶具有一个与宿主适应相关的特征区域

  RNA病毒编码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简称RdRP)是一类独特的核酸聚合酶,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靶标。病毒的RdRP由于可与其他功能域融合或与其他病毒蛋白共折叠,其整体结构多样性较高,但其催

清华团队发现促进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的新机制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4月1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蚊媒黄病毒基于一种进化保守的机制,从而使病毒实现高效率感染。该研究工作也为阻断蚊媒黄病毒感染和传播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据了解,蚊媒黄病毒包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其基因组先被翻译

PNAS:清华大学程功团队发现一种进化保守机制促进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

  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为代表的黄病毒(Flavivirus)由蚊虫携带并传播,每年导致数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引起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蚊媒黄病毒的基因组均为单链正向RNA,其病毒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使用,翻译成一条多聚病毒蛋白。随后,在病毒自身编码蛋白酶与宿主蛋白酶作用下

研究发现嵌合病毒可用于疫苗制造和疾病诊断

  诸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之类的黄病毒对全球健康构成沉重负担。黄病毒可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可引起人类出血热,并导致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科学家们正在寻求开发新的疫苗,以便解决与当前的减毒活疫苗相关的安全和生产问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

科学家构建出新型的嵌合病毒-用于疫苗制造和疾病诊断

  诸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之类的黄病毒对全球健康构成沉重负担。黄病毒可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可引起人类出血热,并导致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科学家们正在寻求开发新的疫苗,以便解决与当前的减毒活疫苗相关的安全和生产问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

微生物等揭示寨卡病毒保护性抗体结合病毒的分子基础

  寨卡疫情自2015年在巴西爆发以来已迅速蔓延至南美其他各国、中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并进一步扩散到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今年2月第一例输入性病例起至今已有12人感染了寨卡病毒。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症畸形密切相关,该病毒的感染还能引起许多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格林巴

跳跃病的病原体

  跳跃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员。抗原上与欧洲蟀传脑炎病毒极为相似,也与其他黄病毒有一定的抗原交叉反应性。研究了跳跃病毒编码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并与相关的蝉媒病毒进行比较,发现跳跃病毒与Negishi病毒最近,与单克隆抗体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为42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近期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成功分离出1株寨卡病毒。该株病毒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的SZ01株寨卡病毒属于同一血清样本,都来源于从萨摩亚入境我国深圳的患者。  武汉病毒所副所长肖庚富研究员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得最后50微升珍贵血清样本;该所黄病毒课题组研究员张波带

Science发现RNA全新结构,可抵抗酶降解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黄病毒(flavivirus)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RNA结构,该结构允许RNA抵抗宿主核酸外切酶的降解。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开发治疗药物或疫苗,对抗那些致病性的黄病毒,例如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等。   据介绍,世界上约有40%的人面

微生物所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通力合作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Zika virus NS1 structure reveals diversity of electrostatic surfaces among flaviviruses(《寨卡病

关于虫媒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

虫媒病毒的概述

  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

中国科学家揭秘寨卡病毒如何与抗体结合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中科院院士高福研究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团队合作,成功解析了寨卡病毒囊膜蛋白以及其与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的复合物结构。该研究揭示出该抗体结合寨卡病毒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已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发表。 2015年,寨卡疫情从巴西暴发以来,迅速

武汉病毒所筛选得到阻断乙脑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药物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JEV引起的乙型脑炎致死致残率高,我国是乙脑的高发区,曾一度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80%。目前JEV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乙脑的发病率,但对于已发病的患者,仍然没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