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蜇号”海试成功

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近海底面移动探测系统——“海蜇号”,近日在南海甲烷渗漏区、3000米以深海域海试验收成功,标志着我国海底原位保真取样技术迈向国际一流。 据了解,国内外市场上有多种较为成熟的设备用于深海作业和海底观测,然而这类设备多聚焦于深海原位观测,部分兼具了原位样品采集功能,但都不具备原位样品保真保存的能力。可靠的样品是精细化研究的先决条件,也成为当代海底科学研究的瓶颈,我国仍缺乏一种可在近海底精确定位并能集多种探测、保真取样为一体的海底移动平台。 “海蜇号”是应国家能源和环境重大战略需求而生,由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局测试所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大专项团队项目,联合浙江大学等国内优势力量自主研发而成,是一套集原位探测、保真取样、无损转移和测试技术为一体的近海底面移动探测系统。 “海蜇号”设备最大工作水深超过3000米,可在绝大多数的海域进行作业,保证海底快......阅读全文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蜇号”海试成功

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近海底面移动探测系统——“海蜇号”,近日在南海甲烷渗漏区、3000米以深海域海试验收成功,标志着我国海底原位保真取样技术迈向国际一流。 据了解,国内外市场上有多种较为成熟的设备用于深海作业和海底观测,然而这类设备多聚焦于深海原位观测,部分兼

我国自主研发疏浚重器“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

新华社天津6月12日电 题:我国自主研发的疏浚重器“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 记者12日从中交天津航道局获悉,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

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料首飞成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4日宣布,当日清晨,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一架空客320型飞机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经过85分钟技术飞行测试后,平稳降落。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料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   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空燃料自主研

我国自主研发疏浚重器“天鲲号”投产首航

  南京3月13日 记者13日从南京海关获悉,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12日完成通关手续,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  “天鲲号”是现役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天鲸号”的升级版,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

我国自主研发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

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 该款氢气发动机属13L重型发动机,运转功率超500马力,同级排量动力最强,指示热效率突破55%,具有技术首创、行业首发、国际领先三大特点,标志着我国氢气直喷发动机自主研发取

“大洋一号”完成综合海试任务

5月3日,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航次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本航次任务共计45天,总航程6208海里,“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 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表示,本航段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共计完成8次

“蛟龙”号明年将7000米级海试

  记者从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将在2012年组织实施。   据介绍,2012年,在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方面,将切实提高极地和大洋科学考察能力和水平,组织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和第5次北极考察。积极开展资源调查和环境评价,加大在多金属硫化物勘探

我国自主研发猪蓝耳病预防控制技术成功推广

7月21日,记者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到,日前农业部已将该所自主研发的猪蓝耳病预防控制技术作为惟一成功技术向全国推广使用。 历经近20年科研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构建起中国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防制技术平台,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或

“蛟龙”号今夏将开展7000米级海试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代表3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6至7月,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开展7000米级海试工作。中国大洋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该人士表示,2012年,我国大洋工作将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为重点,继续推进大洋调查和环

我国首枚自主研发民营商业火箭首飞成功,这些技术值...

我国首枚自主研发民营商业火箭首飞成功,这些技术值得关注我国首枚自主研发民营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号于5月17日7点33分点火,7:38分落入预定区域。据地面监测,其飞行轨迹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弧线。“重庆两江之星”火箭预计飞行轨迹(红色)。飞行大约5分钟,可靠获取了所有重要数据。自主掌握固体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