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央气象台:台风“轩岚诺”将影响我国东海及华东沿海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体型庞大、移动缓慢,预计将影响我国东海等海域及华东沿海等地,其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公众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预计1日至6日,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杭州湾、长江口区、黄海中南部海域以及台湾岛东部和北部沿海、福建中北部沿海、浙江沿海、上海沿海、江苏中南部沿海将有7至9级大风,阵风可达10至11级,其中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中部海域、钓鱼岛附近海域将有10至13级大风,“轩岚诺”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风力有14至17级,阵风可达17级以上。 降雨方面,预计2日至4日,台湾大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台湾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浙江东北部、山东半岛东部、辽宁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主要降雨时段为3日至4日。......阅读全文

中央气象台:台风“轩岚诺”将影响我国东海及华东沿海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体型庞大、移动缓慢,预计将影响我国东海等海域及华东沿海等地,其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公众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预计1日至6日,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杭州湾、长江口区、黄海中南部海域以及台湾岛东部和北部沿海、福建中北部

台风蓝色预警!“轩岚诺”将带来大风及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1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9月1日)上午10点钟位于台湾省台东市偏东方向约4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3度、东经125.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10百帕,七级

台风“轩岚诺”是否会在我国登陆?专家分析

“轩岚诺”在我国登陆的可能性较小 随着“轩岚诺”向我国沿海的靠近,它对我国的风雨影响正在逐渐凸显。专家分析,从目前“轩岚诺”的路径预报来看,它登陆我国的可能性较小。 预计,“轩岚诺”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今天夜间移入东海海面,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中央气象台

“轩岚诺”可能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

9月2日下午4时 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中心 距离台湾省台东市偏东方向 约390公里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 级别为强台风级 “轩岚诺”有何特点? 未来走势如何?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 首席预报员周冠博进行了解读“轩岚诺”尺度

西南等地多降雨 台风轩岚诺对我国影响趋于结束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预计,台风“轩岚诺”即将进入日本海,强度逐渐减弱,并变性为温带气旋。由于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中央气象台9月6日6时解除台风蓝色预警。9月6日8时至7日8时,西藏北部和青海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雨夹雪,黑龙江东北部、西藏东南部、广东东部、福建西南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

实时连续获取“轩岚诺”和“梅花”两次台风数据

22号浮标可视化系统获取台风期间的海况情况   海洋所供图  技术人员赶在台风到来之前紧急维护浮标   海洋所供图 今年9月以来,多个台风接连生成,其中,第11号“轩岚诺”和第12号“梅花”对我国影响巨大。黄、东海浮标观测站各观测系统发挥对极端天气有效实时观测的优势,实时记录了这台风过

台风轩岚诺将继续影响我国东部海域和华东沿海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强台风级)影响,9月4日08时至5日08时,浙江东北部和台湾岛北部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东北部的局地有大暴雨(100-120毫米),另外辽宁南部和吉林南部也将有大雨(25-40毫米);9月4日至6日,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中西部、云南、西藏

中央气象台:“轩岚诺”增强为超强台风级

  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天上午11时,“轩岚诺”的中心位于浙江省朱家尖岛南偏东方向约46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为超强台风级。预计,“轩岚诺”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东北部近海靠近,今天(4日)夜间到5日早晨将在浙江近海海面北上,5日上午开始转向东北

最新动态!台风“轩岚诺”移动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附近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气象厅称当地时间9月3日16时,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在日本冲绳县石垣岛东南80公里处,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向北前进,目前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每秒40米,瞬间最大风速达每秒68米。预计3日、4日两天中,冲绳本岛地区浪高将达到9米。  受台风影响,冲绳本岛地区或将在

警惕!交通运输部启动防御第11号台风“轩岚诺”Ⅲ级响应

根据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动态,交通运输部9月3日下午召开视频调度会,于3日17时将防御台风Ⅳ级响应提升至Ⅲ级。  交通运输部要求立足预防,加强预警,细化防范,及时组织海上作业人员撤离避险,做到应撤尽撤;突出重点水域、重点船舶,组织海上船舶科学选择避风水域,防止船舶走锚、搁浅、碰撞等事故发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