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记柯俊院士:金属物理奠基人

“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过英国和美国,但是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柯俊 1917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浙江省黄岩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茵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将其发展成这一现象的世界主流学说。 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中,人们总能见到一位精神抖擞、气质非凡的老教授。骑着一辆二八式旧自行车,穿梭于校园各大楼之间,耄耋之年的他思路敏捷、精力旺盛。 他总是风趣地说自己要小十岁来活,用实际行动弥补“文革”十年没能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时光。熟知他的人,都由衷地敬佩他的敬业、奉献。 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千里辗转路 1924年,7岁的柯俊在长春吉长铁路子弟小学插班二年级读书,......阅读全文

致真立人 中华骄傲:纪念柯俊先生

   在第3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在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热烈气氛中,我们推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烈军和江苏大学副教授霍向东撰写的《致真立人 中华骄傲——纪念柯俊先生》一文,学习柯俊先生的创新精神和立人情怀,学习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学习他“知行合一”的人生历程和“致真立人”的崇高境界。  

追记著名材料科学家柯俊:钢铁人生 孳孳百年

   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8月8日7时29分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这所有的荣誉和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柯俊。  

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柯俊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2017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柯俊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8月1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  柯俊先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励。曾担任国务

张兴钤的生命钤记:逾古稀仍不辍

  张兴钤,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获美国凯斯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系统地研究了蠕变过程中多晶纯铝及合金的形变、断裂机制,先后发表八篇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成为金属蠕变结构研究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回国后,在北京钢铁工

柯俊院士遗体捐献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今天上午8:30,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柯俊院士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学士学位,根据院士的遗愿,其家属昨日将其遗体捐献给母校武大,用于医学研究。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

亚太材料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出炉

   日前,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会议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召开。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3人当选,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毛新平(宝武研究院)、介万奇(西北工

亚太材料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出炉

   日前,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会议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召开。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3人当选,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毛新平(宝武研究院)、介万奇(西北工

黄兰友:三个月赶制出国内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黄兰友 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科学家黄鸣龙之子,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的制造者之一。(下文为口述内容整理)  我中学和大学都是在美国念的。大学毕业后在Johns Hopkins大学物理系念了一年研究生。祖国解放后,我爸爸黄鸣龙准备回国,我继母和姐姐也准备跟着回去。我

清明感怀:祭奠那些我们不能忘却的科学家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单上,又添33个名字。不管是平民布衣还是伟人英雄,离世归安本是自然归宿。而两院院士的逝去,还是让人们感到深深的伤悲与思念。  33位已故院士中,多为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  “80后”院士有13位:郝柏林、孙枢、何友声、管德、高伯龙、陆钟武、李正邦、沈祖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