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洲地球观测项目经费被削减

Sentinel-3号,可监测地形、温度和陆地及海洋的颜色。图片来源:ESA/J. HUART 2008 乍看起来,欧洲空间局(ESA)的地球观测项目已经远离了去年预算理事会会议时的“幸运”,当时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19亿欧元到该项目中,这相当于ESA预算总额的20%。但是,为了保证新发射器和国际空间站等项目得到足够的经费,欧盟成员国决定缩减地球观测任务预算。 去年年底,欧盟预算谈判无果而终,导致ESA与欧盟合作开发、名为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GMES,最近被重命名为Copernicus)的环境监测系统的未来笼罩在诸多问题的阴影之中。 “目前最重要的是,欧盟无法联合起来。”英国地球观测国家中心主任Alan O"Neill说。 GMES计划建造一个可操作的环境监测系统,这与已经使用多年的气象系统类似。其中包含一整支携带不同传感器的宇宙飞船舰队,这支舰队由ESA负责建造和提供资金,并由欧盟提供后援飞船、......阅读全文

基金委新发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大计划 速看指南!

  4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项重大研究计划和1项重大项目2020年度项目指南。  其中,2项重大研究计划为“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和“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1项重大项目为“焦虑障碍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全文如下: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中国巴西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三十年跨越大洋的握手

  2014年12月7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烈焰升腾。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刺破苍穹,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送入预定轨道。  近三十年来,中巴两国坚持平等互利、技术互补原则,加速推动双方在航天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已成为中国航天走向国际的知名品牌,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国家国

诺奖得主阿罗什的科学观:畅想量子的美好世界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由于在量子光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科学家大卫·瓦恩兰共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塞尔日·阿罗什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父亲是犹太人,母亲

崔向群:“镜”观星辰 人生无悔

天文光学望远镜科学家 崔向群院士   用中国技术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天文望远镜,这曾是她的目标。为此,她十年磨“镜”,完成了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建造,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而今,年过六旬的她依然逐梦前行,在地球上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

  1月8日至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   26位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实施的前期背景、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黑河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傅伯杰研究员作了“黑河计划的实施思路与基础框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启动

  1月8日至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共有26位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实施的前期背景、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黑河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傅伯杰研究员作了《黑河计划的实施思路与基础框架》的报告。国家自然科

两年63万,2020博新计划启动!2月29日申报截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博士后设站单位: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

罗维均:致力喀斯特洞穴研究

  科学研究要注重国际前沿的探索。我们意识到喀斯特地区地气交换对于区域和全球碳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在王世杰研究员主持的“973”项目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又“大手笔”地对喀斯特地区大气、土壤和洞穴碳循环进行自动监测和采样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些令人惊奇的初步成果。  在中国西南的广大领域,

美缩减国家生态观测站网络经费

NEON流动塔中正在进行野外技术培训。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日削减了建造一个独一无二生态站网络计划的大量经费。NSF表示2010年未经深思熟虑就批准了该计划。因成本超支和工程延误,NSF官员决定缩减陷入麻烦的国家生态观测站网络(NEON)的范围,并取消大量水上研究部分。  NSF生物学理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全球最大巡天望远镜上马在即

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每3个晚上便会扫描一次天空。   过去的几年对于修建天文台来说并不是最佳时机。然而在这个预算紧缩、工期延误的世界中,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却要逆流而上。以美国为首的这项建造全球最强大天空绘图机的计划,如今已经敲定了为项目运作投钱的国际合作伙伴——该项目计

对地观测中心召开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会议现场  3月16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组织召开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会议总结了2011年以来中心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同时重点就本次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要求进行了通报。  会议评审了中心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持续性和适宜性;办公室、科技处、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卫星遥感中

卫星绘制地球引力变化图:地球外形似土豆

来自GOCE卫星的一幅新大地水准面图,黄色和红色区域引力较大,蓝色区域引力较小。  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绘制了一幅令人吃惊的地图。乍一看,地图展现的天体很像一颗土豆形的小行星,在太空中自由穿梭。实际上,这幅彩色地图呈现的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揭示出引力如何随地区不同发生变化。这幅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开展最深暗物质试验

PandaX位于四川省锦屏山。图为移走碎石的输送带。    我们想要证明世界一流的暗物质研究在中国是可能的。  在地下1000多米处,物理学家正使用液氙设下陷阱来捕捉猎物:假想中的暗物质粒子——它们在穿越地球的过程中有极少数可能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每个陷阱的建设需要1000万美元,然

周忠和院士:古生物研究队伍要少而精

  工作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资料图片  科研人员在广西洞穴中挖掘化石。资料图片  【关注“濒危学科”】  开栏的话  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一些濒危的“大熊猫学科”。其中有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原因,也有公众对学科的误解、制度设计得不合理造成的影响。本版今起开设《关注“濒危学科”》栏目,选

周忠和院士:古生物研究队伍要少而精

工作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资料图片科研人员在广西洞穴中挖掘化石。资料图片  【关注“濒危学科”】  开栏的话  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一些濒危的“大熊猫学科”。其中有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原因,也有公众对学科的误解、制度设计得不合理造成的影响。本版今起开设《关注“濒危学科”》栏目,选取一些有

科学家将设迄今最大天文望远镜

  浩瀚无垠的宇宙给人类留下太多问号:那里还有其他智慧生命吗?我们到底起源于何处?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宜居的星球?这些都是天文学家探索清单上的问题。现在,为了找到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他们要“鸟枪换炮”了。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天文学家正计划在位于智利的坎卡纳天文台安装一个大型天文望远镜——巨

美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将迎来重大升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先进LIGO+”( ALIGO+)项目贡献2040万美元经费,英国研究和创新部将另外提供1070万英镑(合1370万美元),澳大利亚也将作出小幅贡献。对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两个LIGO地点进行的升级,将包括增加一个300米长的高真空光共振腔。这将帮助科学家在LIGO探

江门中微子专项:撑起中微子研究的新辉煌

   熟悉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人都知道,自2011年起,中科院组织实施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并把它分成了A、B两类,A类侧重于前瞻战略科技,B类侧重于基础与交叉前沿方向布局。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在A类先导专项的名单里,有一个特殊的条目——“江门中微子实验”。与所有其他专项都不同,“江门中微子实

重大科仪项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启动会召开

  2016年3月3日上午,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启动会在青岛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地球科学部相关领导,项目管理工作组、项目监理组、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中国海洋大学

3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遭黄牌警告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考核与评估结果的通知”,对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了绩效考核,对15个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估,其中20个平台支行管理规范,开放共享成效显著,专题服务效果突出,中央财政继续给予开放共享后补助。6个

973一三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初步方案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1012013CB837000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后三年300.00300.001022013CB837100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西北大学刘

186个973计划项目结题 56个项目验收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个项目通过验收,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免疫识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通知

关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  一、“船时”受理情况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调查船时费专款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的

科学基金新一年:“再创新高”与“再攀高峰”

  “我国青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后浪推前浪,逐渐开始挑大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8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如是说。  在此次发布会上,杨卫权威解读了今年项目资助进展情况。他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今年扩大了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规模,从每年实

人类再次探测到引力波意味着什么

  人类再一次探测到引力波!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科学合作组织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28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再次“清晰”探测到来自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这是继今年2月11日LIGO宣布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又一次探测到引力

耗时最长的5大科学实验是什么?

  尽管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但研究工作通常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和完成的,比如一个不连续的实验,或者一个受到资金周期长短制约的独立项目。然而,有些研究项目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和太阳表面的变动情况,则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本文列举了有史以来耗时最长的5个科研项目

“大尺度土地利用对全球气候影响”项目中期总结会举行

  9月28日,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中期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首席助理邵全琴研究员共同主持,项目专家组成员李文华院士、童庆禧院士、曾澜研究员、王桥研究员、延晓冬研究员,计划

明年973计划启动184个项目 预算经费近30亿

  1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称,2013年973计划启动的184个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为29.9313亿元人民币。   这184个项目涵盖粮食生产、作物多样性、遗传与基因、天气变

政策动向: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