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的定义和分类

中文名嘌呤核苷外文名purine nucleoside定义嘌呤核苷(purine nucleoside),是以嘌呤核为碱基部分的核苷的总称。分类嘌呤核苷把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的分别称为腺嘌呤核苷(腺苷)、鸟嘌呤核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阅读全文

嘌呤核苷的定义和分类

中文名嘌呤核苷外文名purine nucleoside定义嘌呤核苷(purine nucleoside),是以嘌呤核为碱基部分的核苷的总称。分类嘌呤核苷把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的分别称为腺嘌呤核苷(腺苷)、鸟嘌呤核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

嘌呤核苷酸的定义

中文名嘌呤核苷酸外文名Purine nucleotide类    型生物学定    义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合并而成来    源生物科学和新兴技术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的定义

中文名称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英文名称guanine nucleotide-exchange factor;GEF定  义有助于小G蛋白上的鸟苷二磷酸(GDP)和鸟苷三磷酸(GTP)相互转换,从而活化Ras和Rho等小G蛋白的一类蛋白质家族。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二级学科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的定义

中文名称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英文名称guanine nucleotide-exchange factor;GEF定  义有助于小G蛋白上的鸟苷二磷酸(GDP)和鸟苷三磷酸(GTP)相互转换,从而活化Ras和Rho等小G蛋白的一类蛋白质家族。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二级学科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分类

按照PNP底物专一性和分子量大小,可以将不同生物来源的PNP分为为高分子量同源六聚体类和低分子量同源三聚体类。多数细菌PNP属六聚体,亚基分子量为25kDa,底物专一性不强,能接受腺苷、鸟苷、肌苷为底物;哺乳动物和部分微生物(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tearothmoph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分类

按照PNP底物专一性和分子量大小,可以将不同生物来源的PNP分为为高分子量同源六聚体类和低分子量同源三聚体类。多数细菌PNP属六聚体,亚基分子量为25kDa,底物专一性不强,能接受腺苷、鸟苷、肌苷为底物;哺乳动物和部分微生物(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tearothmoph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蛋白的定义

中文名称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蛋白英文名称guanine nucleotide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定  义一种对G蛋白的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抑制G蛋白释放鸟苷二磷酸(GDP)和与鸟苷三磷酸(GTP)结合,使G蛋白维持在无活性的状态。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定义

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是一种化学物质,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还原态,还原型辅酶Ⅰ。N指烟酰胺,A指腺嘌呤,D是二核苷酸。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蛋白的定义

中文名称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蛋白英文名称guanine nucleotide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定  义一种对G蛋白的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抑制G蛋白释放鸟苷二磷酸(GDP)和与鸟苷三磷酸(GTP)结合,使G蛋白维持在无活性的状态。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定义

NADPH即还原型辅酶Ⅱ,学名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一种辅酶,N是指烟酰胺,A是指腺嘌呤,D是指二核苷酸,P是指磷酸基团。

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定义

中文名称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英文名称reduce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H2定  义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激活的载体分子。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定义

在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与腺嘌呤相连的核糖环系2'-位的磷酸化衍生物,参与多种合成代谢反应,如脂类、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合成,在暗反应还可为二氧化碳的固定供能。这些反应中需要NADPH作为还原剂、氢负离子的供体,NADPH是

关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分类介绍

  按照PNP底物专一性和分子量大小,可以将不同生物来源的PNP分为为高分子量同源六聚体类和低分子量同源三聚体类。多数细菌PNP属六聚体,亚基分子量为25kDa,底物专一性不强,能接受腺苷、鸟苷、肌苷为底物;哺乳动物和部分微生物(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tearothmo

核苷的定义和物理特性

核苷(Nucleoside)是一类糖苷的总称。核苷是核酸和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核苷都是由D-核糖或D-Z-脱氧核糖与嘧啶碱或嘌呤碱缩合而成。核苷一般为无色结晶,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易溶于热水,熔点为160~240℃。由D-核糖生成的核苷称核糖核苷,参与RNA组成,由D-α-脱氧核糖生成的核苷称脱氧核糖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结构和功能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化学式为C10H16N5O13P3,分子量为507.18,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

脱氧腺嘌呤核苷的基本信息和用途

中文名称:脱氧腺嘌呤核苷英文名称:Deoxyadenosine中文别名:脱氧腺苷英文别名:2-(6-amino-9H-purin-9-yl)-5-methyltetrahydrofuran-3,4-diol; 9-(5-deoxypentofuranosyl)-9H-purin-6-amine; 5

嘌呤核苷的基本信息

嘌呤核苷把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的分别称为腺嘌呤核苷(腺苷)、鸟嘌呤核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

脱氧腺嘌呤核苷的结构

脱氧腺嘌呤核苷,又名脱氧腺苷,英文名为Deoxyadenosine,分子式是C10H13N5O3,分子量为251.2419,CAS登记号为4754-39-6,用作生化试剂。

嘌呤核苷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嘌呤核苷外文名purine nucleoside定义:嘌呤核苷(purine nucleoside),是以嘌呤核为碱基部分的核苷的总称。嘌呤核苷把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的分别称为腺嘌呤核苷(腺苷)、鸟嘌呤核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结构和应用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7H33N9O15P2,分子量为785.56。为橙黄色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吡啶和苯酚,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黄绿色荧光,日光下遇碱分解为核黄素。由核黄素和两个磷酸基及腺苷组成的二核苷酸。广泛分布在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的体内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概念和特点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嘌呤环各元素来

脱氧腺嘌呤核苷的基本用途

脱氧腺嘌呤核苷的基本用途:用作生化试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⒈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

嘌呤核苷酸的基本结构

嘌呤核苷酸是一种嘌呤碱的核苷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鸟嘌呤核苷的结构及特性

中文别名:鸟嘌呤核苷;9-(β-D-呋喃核糖基)鸟嘌呤;鸟嘌呤-9-β-D-呋喃核糖苷。难溶于冷水,易溶于温水,18℃下1320 mL水中溶解1 g,沸水浴中,33 mL水中溶解1 g。可溶于酸碱,如稀矿酸、热乙酸。不溶于有机溶剂。如醇、醚、氯仿和苯。

嘌呤核苷的基本信息介绍

嘌呤核苷(purine nucleoside),是以嘌呤核为碱基部分的核苷的总称。嘌呤核苷把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的分别称为腺嘌呤核苷(腺苷)、鸟嘌呤核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

嘧啶核苷的定义

中文名称嘧啶核苷英文名称pyrimidine nucleoside定  义常指嘧啶核糖核苷。嘧啶碱基的N-1与D-核糖的C-1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磷酸酯为嘧啶核苷酸。RNA中的嘧啶核苷主要是胞苷和尿苷。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的反应步骤和过程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