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朱彤院士: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

在健康管理中,个人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却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约有700万,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数有400多万。整体而言,空气污染具有人群易感性,它对患病人群的过早死亡贡献超过20%。具体而言,40%的慢阻肺过早死亡、20%的新生儿死亡和20%的糖尿病死亡都是来自空气污染。 健康中国提出,203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从现在的77.8岁延长到79岁。有学者估算,如果中国的PM2.5值降到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指导值5微克/立方米,我国人均预计寿命就可以增加1.2~1.4岁。这表明单从空气污染治理的角度就可能实现2030年人均寿命79岁的目标,当然这只是风险评估的结果。 空气污染物PM2.5成分复杂,它不是单独的化学品,而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且粒径大小不同。PM2.5进入人体后可能沉积到肺泡,穿透心血屏障,甚至是血脑屏障,影响人类神经。另外,不同疾病、性别、年龄......阅读全文

朱彤院士: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

在健康管理中,个人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却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约有700万,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数有400多万。整体而言,空气污染具有人群易感性,它对患病人群的过早死亡贡献超过20%。具体而言,40%的慢阻肺过早死亡、20%的新生儿

北大教授朱彤:让基金申请和评审有据可依

  经费下拨以后,到底怎么分配,我们希望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在经费分配上有参照依据。而对要申请项目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查阅这本《汇编》对全面认识基金项目有帮助。  作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自1999年至今,朱彤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与评审已有17年的经历。他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学抗霾,任重道远:北京大学朱彤教授专访| NSR访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彤教授 1991 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为政府提供重大国际活动(包括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控制空气污染问题的建议。  朱彤教授曾是国际全球大气化学

朱永官院士等:培育健康土壤,支撑健康中国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当下,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土壤科学,是科学工作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使命担当。土壤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更是人类健康的基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和退化在许多区域呈现

朱健康小组揭示等位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在《细胞报告》上在线发表科研成果,解析等位遗传发生、维持与传递过程,加深了人们对植物等位遗传分子机制的认知。   等位遗传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能够将生物响应环境应答的讯号在当代及后代中保留下来,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研

朱健康院士PLOS最新研究成果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调节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核心的ABA信号通路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ABA受体(PYR1/PYLs)、2C型蛋白磷酸酶(PP2C)和SNF1相关蛋白激酶2(SnRK2)。然而,ABA信号的复杂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国际遗传学期刊《PL

北京大学朱彤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8月1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详细名单),共181人入选,其中地学部共27人入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就是这27个入选候选人之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彤教授  去年9月,分析测试百科网小编有幸

朱健康院士PNAS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杂交种中甲基化互作需要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并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Jian-Kang Zhu)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朱教授是植物抗逆生物学领域世界级领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产生亚临床的和病理的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存在潜在的遗传效应,发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    成人每天约呼吸10~12立方米的空气,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一般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有少数的有害化学物质经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大气污染对

朱健康教授发表PNAS转基因研究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二月一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存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朱健康(Jian-Kang Zhu)教授。这项研究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提升PYL9蛋白的生产水平,可以显著提升水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