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素是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受体结合部位

利用X线晶体衍射技术证实,流感病毒的HA蛋白以三聚体(trimer)的形式存在于双层类脂膜上,即由 3个非共价结合的HA蛋白单体所组成,长约 13.5 nm(135A)。HA蛋白三聚体可分为呈杆状的基底部及呈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长约7.6nm(76A),纤细杆状,有3个HA。肽链螺旋缠绕而成;头部较膨大,主要是由HA1肽链组成。病毒的受体结合部位呈浅口袋状,位于HA蛋白的头部。受体结合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在不同亚型病毒HA蛋白中高度保守,如第98位的酪氨酸残基,153位的色氨酸残基,183位的组氨酸残基,190位的谷氨酸残基和 194位的亮氨酸残基。此外HA蛋白中第224~228 位和第134~138位两个区域分别构成受体结合部位的左右两缘,HA蛋白头部有 5个抗原位点,分别为 A、B、C、D和E。......阅读全文

血凝素是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受体结合部位

  利用X线晶体衍射技术证实,流感病毒的HA蛋白以三聚体(trimer)的形式存在于双层类脂膜上,即由 3个非共价结合的HA蛋白单体所组成,长约 13.5 nm(135A)。HA蛋白三聚体可分为呈杆状的基底部及呈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长约7.6nm(76A),纤细杆状,有3个HA。肽链螺旋缠绕而成

血凝素是HA蛋白的融合肽

  HA2多肽的氨基末端即为融合体,对热敏感。当PH为中性时,HA2多肽的第76~126位区域形成一个较大的α螺旋;第56~75位区域形成半环状结构;第33~55位2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另外一个较小的α螺旋。当PH 降至5.0~6.0时,HA2多肽的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性改变,第 40~105位区域形成

血凝素的生理功能

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受体结合部位利用X线晶体衍射技术证实,流感病毒的HA蛋白以三聚体(trimer)的形式存在于双层类脂膜上,即由 3个非共价结合的HA蛋白单体所组成,长约 13.5 nm(135A)。HA蛋白三聚体可分为呈杆状的基底部及呈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长约7.6nm(76A),纤细杆状,

血凝素的功能介绍

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受体结合部位利用X线晶体衍射技术证实,流感病毒的HA蛋白以三聚体(trimer)的形式存在于双层类脂膜上,即由 3个非共价结合的HA蛋白单体所组成,长约 13.5 nm(135A)。HA蛋白三聚体可分为呈杆状的基底部及呈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长约7.6nm(76A),纤细杆状,

关于血凝素的性能介绍

  血凝素:是由3条糖基化多肽分子以非共价形式聚合而成的三聚体,其C末端有一疏水区插入病毒囊膜的双层脂质膜中,是HA与病毒囊膜的结合部位。N末端有一疏水区,具有膜融合活性,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是必须的。HA能与多种动物(如鸡、豚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把这种现象叫血凝。

关于血凝素HA的基本信息介绍

  流感v包膜表面柱状抗原,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具有免疫原性。为保护型抗原,其诱导的抗体为血凝抑制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  血凝素是指红血球凝聚素。病毒的表面存在两种蛋白质,一种称为红血球凝聚素(hemagglutinin),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

H4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团队在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预警预测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H4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从结合禽源到人源受体适应的分子基础》为题,于8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  H4亚型流感病毒在野

血栓形成关键受体三维结构被揭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赵强研究组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揭示了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受体——嘌呤能受体P2Y12R的三维结构。5月1日,两篇独立的研究论文同时发表于《自然》杂志。据悉,这是中国科研人员极其罕见地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背靠背”同期发表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为药物所的张凯华和张进。  据介绍,

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团队在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预警预测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Avian-to-Human Receptor-Binding Adaptation by Influenza A Virus Hemagglutinin

中外科学家Nature解析:禽流感病毒如何能感染人

  来自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国家医学研究所(NIMR)、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流感病毒结构改变介导病毒在人类传播的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4月2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流感病毒传播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如何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从鸟类和动物种类

研究解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跨种传播机制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个有囊膜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的RNA病毒。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在历史上曾引起多次流感大流行事件以及散发性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人事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点

G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膜外N端(N-terminus),膜内C端(C-terminus),3个膜外环(Loop)和3个膜内环。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简介

  G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膜外N端(N-terminus),膜内C端(C-terminus),3个膜外环(Loop)和3个膜内环。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点

G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膜外N端(N-terminus),膜内C端(C-terminus),3个膜外环(Loop)和3个膜内环。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膜外N端(N-terminus),膜内C端(C-terminus),3个膜外环(Loop)和3个膜内环。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含有

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膜外N端(N-terminus),膜内C端(C-terminus),3个膜外环(Loop)和3个膜内环。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含有

血凝素的生物组成

病毒基因组片段4编码流感病毒的主要膜蛋白血凝素(HA),各型及亚型病毒的HA基因长度略有不同,从1742~1778核苷酸不等。HA蛋白的命名来源于病毒颗粒通过HA蛋白与特异性含唾液酸的受体结合,凝集血红细胞。其合成是首先在细胞内质网合成分子量为 76 kD、含有 562~566个氨基酸的 HA蛋白前

简述血凝素的生物组成

  病毒基因组片段4编码流感病毒的主要膜蛋白血凝素(HA),各型及亚型病毒的HA基因长度略有不同,从1742~1778核苷酸不等。HA蛋白的命名来源于病毒颗粒通过HA蛋白与特异性含唾液酸的受体结合,凝集血红细胞。其合成是首先在细胞内质网合成分子量为 76 kD、含有 562~566个氨基酸的 HA蛋

血凝素的生物组成

病毒基因组片段4编码流感病毒的主要膜蛋白血凝素(HA),各型及亚型病毒的HA基因长度略有不同,从1742~1778核苷酸不等。HA蛋白的命名来源于病毒颗粒通过HA蛋白与特异性含唾液酸的受体结合,凝集血红细胞。其合成是首先在细胞内质网合成分子量为 76 kD、含有 562~566个氨基酸的 HA蛋白前

北京生科院发表流感病毒宿主跳跃的结构基础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和施一副研究员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探讨了流感病毒的“宿主跳跃”机制。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比如2013年春天,我国东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从

终于知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怎样跨种传播了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个有囊膜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的RNA病毒。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在历史上曾引起多次流感大流行事件以及散发性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人事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

什么是G-蛋白偶联受体?

中文名称G 蛋白偶联受体英文名称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定  义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甲型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病毒呈球形或丝状,有包膜,病毒核酸为单负链RNA,分节段,甲型流感病毒有8个节段(RNA1~RNA8)。  病毒结构分三层:  ①核心称为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由核蛋白(NP)和RNA多聚酶复合体(PB1、PB2和PA)与7-8个节段的单负链RNA结合而成。  ②中层为基质

正粘病毒化学组成及其功能(二)

(6) 正粘病毒脂质层 由内、外两层构成,紧靠于内膜蛋白之外。脂质占病毒粒子总重量的20%~25%,使病毒对乙醚和其它脂溶剂敏感。HA和NA亚单位的疏水性末端即植入于这个脂质层内。流感病毒的脂质与副粘病毒相似,主要来自宿主细胞,由磷脂、胆固醇和三甘油脂组成,其中磷脂和胆固醇占95%以上。 (7)

什么是G蛋白耦联型受体?

G蛋白耦联型受体是指受体和酶或离子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种结合GTP的调节蛋白介导完成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间接作用于酶或离子通道,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Science重大突破!终身流感疫苗研发出现新进展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在美国季节性流感平均每年会导致超过20万的人住院和36000人死亡。虽然每年注射流感疫苗会提供一些保护,但是超出疫苗防御范围之外的新亚型病毒的迅速蔓延常常会让普通民众短时间内素手无策。2009年的H1N1流感(甲流)的肆意传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151700到57

高福院士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优先结合禽类受体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以病毒表面突起的两种蛋白质,即血凝素

关于麻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介绍

  麻疹病毒为球形或丝形,直径约120nm~250nm,核心为单负链RNA,不分节段,基因组全长约16kb,基因组有N、P、M、F、H、L 6个基因,分别编码6个结构和功能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P)、M蛋白(membrane pr

概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0纳米。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1、核心  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简写为ss-R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1930年Duke和Wallace发现,被补体调理的结合到灵长类红细胞膜上的 锥虫可产生免疫粘附现象。其后Nelson(1953)报道,与红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粘附只需要激活C3,而不需要激活具有溶解活性的补体末端成分,并将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结构称为CR1。以后又相继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