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NA聚合酶I的基本介绍

DNA聚合酶I(DNA-pol I),分子量109kD,为单肽链组成,400分子数/细胞,是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由于发现最早命名为DNA聚合酶I,其他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Ⅴ。......阅读全文

关于DNA聚合酶I的基本介绍

  DNA聚合酶I(DNA-pol I),分子量109kD,为单肽链组成,400分子数/细胞,是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由于发现最早命名为DNA聚合酶I,其他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Ⅴ。

关于DNA聚合酶I的功能简介

  1)通过核苷酸聚合反应,使DNA链沿5’→3’方向延长(DNA聚合酶活性)  2)催化由3’端水解DNA链(3’→ 5’核酸外切酶活性,用于切除错配的碱基)  3)催化由5’端水解DNA链(5’→ 3’核酸外切酶活性,用于切除引物)  4)催化由3’端使DNA链发生焦磷酸解  5)催化无机焦磷酸

DNA聚合酶I的简介

  DNA聚合酶I的二级结构以螺旋为主,可划分为A至R共18个螺旋肽段。螺旋肽段之间由非螺旋结构连接。其中H区与I区之间的无规则结构较长,有50个氨基酸残基,I螺旋与O螺旋之间由较大的空隙,可以容纳DNA链,而50个氨基酸的无规结构,就像一个盖子那样与I、O螺旋区共同把DNA链包围起来,使其向一个方

什么是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的二级结构以螺旋为主,可划分为A至R共18个螺旋肽段。螺旋肽段之间由非螺旋结构连接。其中H区与I区之间的无规则结构较长,有50个氨基酸残基,I螺旋与O螺旋之间由较大的空隙,可以容纳DNA链,而50个氨基酸的无规结构,就像一个盖子那样与I、O螺旋区共同把DNA链包围起来,使其向一个方

DNA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DNA聚合酶,又称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NA pol),它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的一类酶。此酶最早是美国科学家Arthur Komberg于1957年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被称为DNA聚合酶Ⅰ(DNA

关于聚合酶链锁反应的基本介绍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1]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

关于聚合酶的基本信息介绍

  聚合酶(polymerase)又称多聚酶。是专门生物催化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一类酶的统称。1957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发现。  1957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聚

DNA聚合酶的相关介绍

  可分为以下几个类群:  (1)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2)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3)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4)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前两者是DNA聚合酶,它使DNA复制链按模板顺序延长。如在原核生物中仅就大肠杆菌中已被发现的就有三种(分别简称为P01Ⅰ,P01

关于辅酶I(NAD)的基本信息介绍

  化学名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或二磷酸烟苷,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氧化型(NAD+)和还原型(NADH)两种状态,是人体氧化还原反应中重要的辅酶。同时,它是NAD+依赖型ADP核糖基转移酶的唯一底物,这类酶在体内主要有三种:1.ADP核糖基转移酶或聚核糖基聚合酶(PARP);2.环ADP核糖合成酶(c

Mlu-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Mlu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Mlu DNA polymerase定  义来自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DNA聚合酶。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Pfu-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Pfu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Pfu DNA polymerase定  义存在于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 的耐热DNA聚合酶,兼具5′→3′DNA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Mlu-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Mlu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Mlu DNA polymerase定  义来自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DNA聚合酶。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Tth-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Tth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Tth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存在于嗜热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的耐热DNA聚合酶,有逆转录活性。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Tth-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Tth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Tth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存在于嗜热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的耐热DNA聚合酶,有逆转录活性。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Vent-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Vent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Vent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从极端嗜热细菌(Thermococcus litoralis)中提纯的耐热DNA聚合酶,有3′→5′外切酶活性。用此酶催化的PCR产物为平端。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

Vent-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Vent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Vent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从极端嗜热细菌(Thermococcus litoralis)中提纯的耐热DNA聚合酶,有3′→5′外切酶活性。用此酶催化的PCR产物为平端。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

Taq-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Taq DNA 聚合酶英文名称Taq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存在于水生嗜热菌(Thermus aquaticus)的嗜热DNA聚合酶,可在74℃复制DNA,在95℃仍具有酶活力。该酶可在离体条件下,以DNA为模板,延伸引物,合成双链DNA。这个酶只有

Taq-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Taq DNA 聚合酶英文名称Taq DNA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存在于水生嗜热菌(Thermus aquaticus)的嗜热DNA聚合酶,可在74℃复制DNA,在95℃仍具有酶活力。该酶可在离体条件下,以DNA为模板,延伸引物,合成双链DNA。这个酶只有

Pfu-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Pfu DNA聚合酶英文名称Pfu DNA polymerase定  义存在于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 的耐热DNA聚合酶,兼具5′→3′DNA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关于DNA聚合酶的历史简介

  在50年代的中期,A. Kornberg和他的同事们就想到DNA的复制必然是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于是决心分离出这种酶并研究其结构和作用机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分离的蛋白,然后加到体外合成系统中即 同位素标记的dNTP、Mg2+及模板DNA,经过大量的工作,于1956年终于发现了DNA聚合酶Ⅰ(

关于DNA聚合酶的聚合作用的介绍

  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由DNApolⅠ逐个将核苷酸加上去,就是DNApolⅠ的聚合作用。 酶的专一性主要表现为新进入的脱氧核苷酸必须与模板DNA配对时才有 催化作用。dNTP进入结合位点后,可能使酶的 构象发生变化,促进3'-OH与5&#

关于互补DNA的基本介绍

  cDNA 是指互补(有时称拷贝)DNA。特指在体外经过逆转录后与RNA互补的DNA链。与平常我们所称谓的基因组DNA不同,cDNA没有内含子而只有外显子的序列  。真核生物的mRNA或其他RNA的cDNA,在遗传工程方面广为应用。

关于反义DNA的基本介绍

  反义DNA又称反义链。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献上常把作为转录模板的那条链称为有义链或称有义DNA,而另一条单链就称为反义DNA或称反义链,而较近期的文献则相反,把不作模板转录的链称为有义DNA或称编码链,作为模板转录的链称为反义链或反义DNA,或模板链。

关于DNA疫苗的基本介绍

  DNA疫苗被称为继完整病原体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即将插入并表达目的抗原基因之质粒DNA经各种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的表达加工合成抗原分子。1992年,Tang 等首先经鼠皮肤直接接种编码外源蛋白的质粒DNA,发现这种免疫方式也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应答,证实“裸”D

关于DNA损伤的基本介绍

  DNA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  1、点突变(point mutation)  指DNA上单一碱基的

关于DNA修复的基本介绍

  DNA修复(DNA repairing)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

关于R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介绍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是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因为在细胞内与基因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

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及单链-DNA-模板进行...

用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Klenow 片段及单链 DNA 模板进行双脱氧测序实验试剂、试剂盒 dATP去离子蒸馏水EDTA延伸 终止混合液和示踪混合液甲酰胺上样缓冲液Tris-Cl酶和缓冲液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ⅠKienow 片段核酸和寡聚核苷酸寡核苷酸引物单链 DNA 模板放射性化合物

关于I超家族的基本信息介绍

  已发现了几十个I-超家族芋螺毒素(I-CTX),该家族毒素比一般的芋螺毒素要大,并且成熟肽超变异。I-超家族芋螺毒素通常由33~46个氨基酸组成,含有4对二硫键。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每个芋螺毒素均有单一的mRNA编码,原始翻译产物是它们的蛋白前体。前体通常由N-端的信号肽,中间的Pro区和C-端

关于HTLVI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的第一个人类逆转录病毒,有Ⅰ型(HTLV-Ⅰ)和Ⅱ型(HTLV-Ⅱ)之分,分别是引起T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属逆转录病毒科的RNA肿瘤病毒亚科。HTLV-Ⅰ可通过输血、注射或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可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