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量子密钥分发这一国际标准即将发布

10月19日,记者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近日由中国主导的《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要求、测试和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提案进入发布阶段,预计于2023年正式发布。这是首个系统性规范量子密钥分发(QKD)安全检测技术的国际标准,由国盾量子、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合牵头发起。 该国际标准为QKD模块定义了一套严格和通用的安全规范,分为《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要求、测试和评估方法第1部分:要求》(ISO/IEC 23837-1)、《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要求、测试和评估方法 第2部分:测试和评估方法》(ISO/IEC 23837-2)。该标准将为量子密钥分发产品的设计和安全测评提供标准指导,助力量子通信领域产业化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完善商用密码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虽然QKD的信息论安全性已经得到证明,但在系统开发阶段仍会出现缺陷或与安全模型的偏差,危及实际QKD系统的安全性。同时QKD模块与其它的密码模块一样,也需要接受严格......阅读全文

中国主导!量子密钥分发这一国际标准即将发布

10月19日,记者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近日由中国主导的《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要求、测试和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提案进入发布阶段,预计于2023年正式发布。这是首个系统性规范量子密钥分发(QKD)安全检测技术的国际标准,由国盾量子、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合牵头发起。 该国际标准为QKD模

高维量子密钥分发方案获验证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获悉,郭光灿院士团队日前在高维量子密码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研究组利用量子态的不同自由度之间的映射方法,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种保真度和稳定性极佳的高维量子密钥分发方案。该研究成果已于2月27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p

中国科大实现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徐飞虎等,通过发展设备无关理论协议和构建高效率的光学量子纠缠系统,首次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DI-QKD)的原理性演示,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密钥分发(QKD)

中国科大实现全被动量子密钥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无需主动调制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方案,并完成了实验验证,为实现高现实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提供了新思路。9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北京经开区企业破解量子密钥难题

  近日,由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量子信息企业北京中科国光量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量子”)联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组成的科研合作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实用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团队提出一种基于量子态的新型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帧同步方案并进行了性能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用化

未来密钥安全- 后量子密码算法来保护

  早在量子计算时代到来前,互联网就已经进入了后量子时代。许多人对未来量子计算机破解现代生活所依赖的密钥的能力感到担忧,因为这些密钥保护着从智能手机银行应用到在线支付的一切流程。  据《自然》报道,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式公布了其认可的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机攻击的4项密码技术,即C

我国太空量子通信实现白天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基于卫星

科学家首次实现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装置 中国科大供图 量子密钥分发(QKD)相比于传统通信协议,能够使得两个远距离的用户之间共享信息理论安全性的密钥,结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以确保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传统QKD方案通常需要对使用的设备有一定了解和信任,然而在现实条件下,设备可能存在某些不完美特

中国科大合作实现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

   日前,中国科大科学家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他们在50公里的光纤链路、误码率达29%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安全密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 《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密钥分发,从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钥’在

中国科大量子密钥分发攻防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实际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发现了QKD发送端调制器件的一种潜在安全性漏洞;进一步利用该漏洞完成的量子黑客攻击实验表明,当QKD的发送端未对该漏洞进行严格防护时,攻击者有可能利用其获取全部的密钥信息。上述两

潘建伟等团队完成量子密钥分发与后量子算法实现融合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团队与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应用。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QKD的认证方案,为提高整个QKD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NPJ 量子信

量子密钥通过嘈杂光纤传输距离创新纪录

  据《自然》网站11月20日报道,英国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探测器,将一串量子密钥通过嘈杂的光纤传输了创纪录的距离——90公里。此举说明量子密码学终于进入主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X》上。   两个人可以将加密密钥编码为一串光子并共享,任何窃听者都会被量子系统警报拦截。但这样的系统还不能

中国科大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徐飞虎等与上海微系统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该成果于3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

我国科学家创造城际量子密钥率新纪录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 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以及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

我国科学家创造城际量子密钥率新纪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18.shtm

科学家首次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因此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MP-QKD)是由清华大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可实现高安全性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  当前,量子保密通

量子密钥分发的新纪录让量子通信网络又近一步

影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首要因素是信噪比。原则上只要充分抑制噪声就可以提升传输距离。但也不能说噪声为零,就可以传输无限远,这是因为线路除了噪声还存在衰减,衰减会使得密钥生成率降低,密钥率太低则无法满足任何实际应用需要,即使没有噪声,也失去了应用价值。 韩正甫

中科大等实现500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马雄峰合作,突破远距离独立激光相位干涉技术,分别实现了500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PM-QKD)。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

节点不必可信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已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知名期刊《光学》。测量设备无关量子网络的实施框图 课题组

科学家实现658公里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传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研制出一套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系统,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时,实现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传统光纤振动传感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相关成果5月2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科学家提出并实现误差容忍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

误差容忍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构图 信息安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以量子物理原理为基础,可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然而,这种理论安全性需要两个重要的假设,即用户拥有符合理论模型描述的理想设备,以及窃听者不能侵入系统的探测端和源端。 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

超过400公里的抗黑客攻击量子密钥分发首次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超过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ical Review

新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

  科学家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植根于集成光子学的量子密钥分配(QKD)系统,允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输安全的密钥。这些初步的概念验证实验是向这种高度安全的通信技术的实际部署迈出的重要一步。QKD是一种成熟的技术,用于创建远程实体之间受保护通信的保密密钥,利用光的量子属性来创建安全的随机密钥,这些密钥被用于

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日前,我国科学家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此项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

中国科大在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密码安全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王双、银振强、陈巍、韩正甫等人针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单光子探测器实际特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包含后脉冲效应的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雪崩过渡区非线性特性实现量子黑客攻击,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分析和测评提供了新思

科大成功融合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实现了一套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系统,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相关研

我国科学家实现千公里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而且提供

833公里!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近期实现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安

科学家实现200公里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继去年实现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解决单光子探测系统易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隐患之后,成功将该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