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新纪录!

10月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连市人民政府、鹏城实验室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科技局、大连市金普新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暨第六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及 2022 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大连闭幕。20支队伍“同海竞技”,近百名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出席活动。经过3天线下激烈比拼,大连理工大学OurEDA二队获得人机协同抓取组一等奖,并刷新大赛纪录。 颁奖现场 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本届大赛继续以在真实近海环境下抓取鲜活海产品(扇贝、海胆、海参)作为主要考量指标,大连理工大学参赛队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抓取了69个海产品,刷新大赛纪录。经过前五届大赛的迭代升级,赛事评测指标更加完善,比赛难度再度提升,更注重考量水下机器人高效作业和智能化水平。线上赛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925支队伍参与,较2021年参赛数量翻了一倍。各参赛队......阅读全文

长沙首创“水下立交”

南湖路湘江隧道方案图和营盘路湘江隧道鸟瞰图(左下)。     一条8.5公里水下“互通式立交桥”不仅连通着湘江两岸,更使湘江两岸的和谐协调与整体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在日前举行的“水下立交隧道修建技术交流会暨院士行”活动中,我国首个“水下立交”——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项目受到院士们的一致好评

助力水下化学污染监测,水下原位质谱仪的快速定量

  随着我国海洋科学的蓬勃发展,海洋物质分布和循环过程等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水下原位质谱(UMS)是一种将膜进样技术与质谱技术结合的水下溶解气体原位检测技术,相较于原位光谱仪和原位色谱仪,UMS可实现海水中多组分的同时连续分析,具有检测周期短、响应延迟低等独特优势,是原位检测水中溶解

俄罗斯将现独特水下房屋-打造舒适水下栖息地

  据俄罗斯“百事通”新闻网9月15日消息,俄罗斯圣彼得堡建筑师将在水下8米深处,建成一座奇特的水下房屋。   据报道,这座独特的水下房屋将配备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用品,并提供一个稳定的空气供应站,且会保证供电,还配备音频和视频设备。这座房屋是利用一辆废弃的油罐车改造而成。经过三年半的改

微小设备帮助提高水下听力

  虽然声波能很好地穿过地球大气层,但一旦进入水中,它们便很难被听到。 图片来源:iStock.com/ alexaranda   这是因为仅有约1/1000的声音能量成功穿过水和空气边界。如今,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被放置在水面上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能极大地减少能量损失,从而使声音被传送的效率

微小设备帮助提高水下听力

  虽然声波能很好地穿过地球大气层,但一旦进入水中,它们便很难被听到。这是因为仅有约1/1000的声音能量成功穿过水和空气边界。如今,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被放置在水面上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能极大地减少能量损失,从而使声音被传送的效率提高160多倍。研究人员将在本月底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这一成果

为水下无人潜航器“擦亮双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66.shtm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团队在“涉水视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以水下潜航器的智能视觉导引为目标,提出了能够高效提取光场信息的智能成像方法,在大衰减、强散射的

利用声波探测水下目标的装置

以海豚为师,研制出了利用水下声波探测水中目标的仪器------声呐,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

“章鱼手套”实现水下操纵物体

  受章鱼吸盘启发而设计的人造吸盘,可以让人们精细地抓取通常拿不起来的物体。这项技术在可穿戴手套上进行了演示。研究人员表示,类似的设备有朝一日可能会用于机器“肢体”。7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章鱼可以很好地控制8条腿上的大约2000个吸盘,从而灵活地抓取和操纵物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

三峡水下勘察机器人在澎溪河回水区首次完成水下底泥采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的三峡水下勘察机器人系统,在重庆市云阳县澎溪河回水区首次完成了水下底泥采样试验。采样试验累计3天,完成了水下机器人视频信息采集,水下底泥采样等试验内容,成功采集并保存水下底泥样品。  该系统主要由水下机器人本体、采样器、浮力调节器

船体残骸揭示水下泥石流之谜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弗吉尼亚”号油轮在美国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河口处抛锚,并且等待着将货物卸到附近的新奥尔良。不过,它并没有成功。3颗来自德国U-507潜艇的鱼雷导致这艘船只被大火吞没并且沉到海里。27名船员遇难。   过去近60年间,“弗吉尼亚”号一直被被遗忘在海底。空荡荡的

以开发出水下安全监测系统

  以色列DSIT公司研发了一种水下安全监测系统,可用于港口、海上钻井平台和油码头等设施的安全防范。   这种监测系统主要由声纳、摄像机和电子报警器等组成。其中,核心部分为监测距离远、反应敏锐的声纳探测装置,水下防卫屏障一旦被突破,监测系统即能探测到,并可自动跟踪和发出警报,使安全人

沉管水下铺设追求品质卓越

沉管水下铺设追求品质卓越爆破法开挖:适用于岩石河床;岸式索铲:适用于狭窄水系。铲斗用岸上卷扬机曳引。铲斗顺滑道往上拉,随着挖深增加而往下放滑道。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沟槽的平面位置和准直度。挖泥船和高压泵船:水系宽阔一般用抓斗式或多斗式挖泥船开挖水下沟槽的方法,土方卸在沟槽水流下游一侧,或由驳船

我国水下隧道技术应用世界最多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在南京举行的“长江中下游大盾构技术峰会”上表示,我国水下隧道技术应用世界最多,特别是在水下盾构隧道设计、装备制造、安全建造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何华武表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盾构隧道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快速发展,从山岭到城市,从陆上到水

两栖“机器蟑螂”可探索水下环境

据美国哈佛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水陆两栖”的“移动微型机器人”(Ambulatory Microrobot,HAMR),外形就像“机器蟑螂”,可在陆地上行走,在水面游泳,必要时还能在水下行走。这种设计为小型机器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研究人员解释,HAMR使用“多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

汤加火山爆发后存在水下连环“炸”

1月15日,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爆发,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大气爆炸,在世界各地产生了震荡,一股火山灰柱直冲向高层大气层。    如今,两组研究人员对这场汤加水下火山爆发为何如此强的爆炸性,以及随后发生了什么进行了分析。相关证据表明,当火山中心坍塌时喷射出了大量岩浆,并与水发生了剧烈反应,引发

章鱼仿生手套可牢牢抓住水下物体

科技日报北京7月1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迈克尔·巴特利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受章鱼的启发,开发出一种章鱼仿生手套,能够牢牢抓住水下物体。他们的研究被选为13日《科学进展》的封面。 任何曾试图在水中抓住游动的鱼的人都知道,人类在陆地上游刃有余的手指很难抓住水下物体。机械工程系

美研制仿真机械水母-可用于水下侦查

  这种机器人不仅仅外观极像水母,而且也可以和水母一样在水中自由、优雅地游动。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近日研制出一种神奇的机械水母。这种机器人不仅仅外观极像水母,而且也可以和水母一样在水中自由、优雅地游动。据介绍,这种机械水母是根据美国海军研究办

“Deep-Ocean-”水下项目恳谈会在京举办

近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成果转化分会、北京创业投资协会联合主办,北科建集团、36氪创投平台支持的“Deep Ocean ”水下项目恳谈会在北京举办。据悉,“Deep Ocean”是主办方打造的专注高质量科创项目投融资对接服务的闭门恳谈式路演活动,以发掘并扶持优质水下硬科技创业项目成长为目标,旨在

国内首个水下光学战略平台将启动

   今年5月底,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机所)侯洵院士、副所长李学龙等一行人来到碧波环抱的青岛,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签订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要将双方在光学和海洋学领域的研究优势结合在一起。  经过6月底到7月的一系列建设方案、运行预算等研讨会,“海洋光学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冬眠熊蜂可在水下存活一周

实验室研究用的熊蜂被水淹没疑似死亡?熊峰说“别慌,我还可以抢救一下”。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研究人员Sabrina Rondeau在检查实验室冰箱里装满土壤的“冬眠管”里的蜂后时,发现水淹没了冬眠管,有4只熊蜂浸在水中。“我确信蜂后们已经死了。”Rondeau回忆道,但当她把水排干净后,这些蜂又毫发无伤地

国内首台多功能水下检查机器人问世

  日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多功能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该机器人是在中科院“西部之光”资金及相关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由光电所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完成。   与其他水下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此智能检查机器人可以在水下高辐射环境中,从事核电水下探测、堤坝检查、管

“海洋皮肤”可穿戴技术可追踪水下生物

  研究人员正在扩大可穿戴设备,用新的可穿戴传感器覆盖水下生物,以帮助追踪鲸鲨和海豚。您在这里看到的螃蟹是新型轻量级传感器的第一个测试生物之一,可以跟踪深海环境中的动物运动。   该传感器被称为“海洋皮肤”,并被设计为粘在动物的外壳或皮肤上。据称,在水中时,传感器的重量约等于回形针。轻巧的设计可以

量子激光雷达水下获取3D图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59.shtm

水下考古“潜”向深海:中国深海考古零突破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布放入水 ▲提取水下文物标本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30多年来,我国的水下考古基本集中在40米以内的浅海。今天,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联姻”,终于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

量子激光雷达水下获取3D图像

  英国科学家首次展示了一种新型激光雷达系统,其使用量子探测技术在水下获取3D图像。该系统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即便在水下极低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捕获详细信息,可用于检查水下风电场电缆和涡轮机等设备的水下结构,也可用于监测或勘测水下考古遗址,以及用于安全和防御等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4日出版的《光学快报》

纳米防水涂层技术助智能手机水下使用

展示采用新型纳米涂层技术智能手机        据报道,近期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科技展会上展示了一款采用新型“纳米涂层技术”的智能手机,用户可以在水底下使用该手机,同时它还能正常接听电话。   研制出此技术的美国公司CEO向世人展示了该款手机的功能,拨打了一台浸泡在水中的三星

我国首个水下观测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问世

  此时此刻某个水源的水质情况如何?可以不需要原来的取样、化验、分析滞后的书面报告了,有关部门和关注水质情况的人们只要登录电脑,或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得到有效数据。4月16日,国内第一个水下观测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鉴定。据悉,这项新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介绍,提供这项高新技

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等植入式电子设备的患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由电子材料研究中心宋宪哲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人体植入物的超声波无线能量传输充电技术,该技术也可为监测海

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等植入式电子设备的患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由电子材料研究中心宋宪哲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人体植入物的超声波无线能量传输充电技术,该技术也可为监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