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割裂基因的发现历史

又称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由于内含子的存在,使真核生物基因成为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 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在上面排列的基因是连续的。Robert and Sharp彻底改变了这一观念。他们以腺病毒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它的排列序列同其他高等动物很接近,包括人。结果发现它们的基因在DNA上的排列由一些不相关的片段隔开,是不连续的。 他们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以往对进化的认识,对于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生物进化论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肿瘤以及 其他遗传性疾病的医学导向研究,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阅读全文

简述割裂基因的发现历史

  又称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由于内含子的存在,使真核生物基因成为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  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在上面排列的基因是连续的。Robert and Sharp彻底改变了这一观念。他们以腺病毒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它的排列序列同其他高等

概述割裂基因的由来

  现在割裂基因的原始形式是怎样的呢? 有两种模型,“内含子占先(Introns early)”模型支持内含子总是基因的整体部分。认为基因起始于割裂的结构,没有内含子的基因是在进化过程中丢失的。“内含子滞后(Introns late)”模型认为原始蛋白质编码单位由非割裂的DNA 序列组成,内含子是随

简述LAK细胞的发现历史

  1982年Grimm等首先报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加入IL-2体外培养4-6天,能诱导出一种非特异性的杀伤细胞,这类细胞可以杀伤多种对CTL、NK不敏感的肿瘤细胞。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许多实验表明,LAK细胞的前体细胞是NK细胞和T细胞。

简述血脑屏障的历史发现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组织没有它的踪迹。注射台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脑和脊髓则不着色。以后陆续发现很多药物和染料注入动物体后,都有类似的分布情况。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脑组织的“屏障”存在。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现谷

简述乙丙橡胶的发现历史

  19世纪50年代纳塔与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以乙烯、丙烯为原料,采用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体系(即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卤化物)进行配位共聚合,首先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优良抗臭氧和耐热等特性的一种完全饱和的二元乙丙橡胶。1961年美国Exxon公司建成世界第一座乙丙橡胶溶液聚合工业生产装

简述胆钙化醇的发现历史

  1936年,人们从鳕鱼中发现了维生素D3。以后发现了维生素D3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肠道钙吸收,诱导骨质钙磷沉着和防止佝偻病。维生素D3对钙代谢的调节是通过与胞核1,25-(OH)2D3受体的结合而达到的。不久人们又发现,在皮肤、肌肉、胰腺、脑、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发现均有这种受体。1981年有人首先

简述碳正离子的发现历史

  碳正离子(Carbenium ion)的历史可追溯到1891年,G. Merling说他将溴加到环庚三烯(cycloheptatriene)上,然后加热结晶化产物取得水溶性物质C7H7Br,产生一个他无法解释的结构.然而, Doering 跟Knox预测是符合Hückel's 规则的溴化

基因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

割裂基因的调控序列种类介绍

  ①在5′端转录起始点上游约20~30个核苷酸的地方,有TATA框(TATA box)。 TATA框是一个短的核苷酸序列,其碱基顺序为TATAATAAT。TATA框是启动子中的一个顺序,它是RNA聚合酶的重要的接触点,它能够使酶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当TATA框中的碱基顺序有所改变时,

割裂基因的基本信息介绍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十分复杂,DNA的含量也比原核生物的大得多。噬菌体由于基因组很小,但又要编码一些必不可少的蛋白,碱基显然不够用,这样不仅几乎所有的碱基都参加编码,而且在进化中还出现了“重叠基因”,以有限的基因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真核基因组正好相反,DNA十分富余,这样不仅无需“重叠基因”,而且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