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二聚体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紫外线照射,DNA或RNA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构,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解酶的催化作用,吸收光后再恢复为单体。......阅读全文

嘧啶二聚体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紫外线照射,DNA或RNA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构,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解酶的催化作用,吸收光后再恢复为单体。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结构和作用

紫外线可以造成DNA的损伤,将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以环丁基环形成二聚体,称为胸腺嘧啶二聚体。这种变化在DNA链上相邻近的胸苷酸容易发生。二聚形成后,RNA引物的合成将停止在二聚体处,DNA的合成也受阻。

胞嘧啶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胞嘧啶,学名为4-氨基-2-羰基嘧啶,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5N3O。是核酸(DNA和RNA)中的主要碱基组成成分之一。胞嘧啶可由二巯基脲嘧啶、浓氨水和氯乙酸为原料合成制得。用作药物中间体。

胞嘧啶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

胞嘧啶,学名为4-氨基-2-羰基嘧啶,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5N3O。是核酸(DNA和RNA)中的主要碱基组成成分之一。胞嘧啶可由二巯基脲嘧啶、浓氨水和氯乙酸为原料合成制得。用作药物中间体。

尿嘧啶的概念和作用

尿嘧啶 (Uracil)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4N2O2,分子量为112.087,细灰白色结晶粉末。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相当于DNA中的胸腺嘧啶(T)。是组成RNA四种构成的碱基之一。在DNA的转录时取代 DNA 中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尿嘧啶甲基化即得胸腺嘧啶 (T)。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原因

紫外线照射形成了胸腺嘧啶二聚体是以UvrABC进行修复的(某些化学造成的损伤也是以此方式修复的)。DNA损伤时,局部有一膨胀的变型区,蛋白质UvrA及UvrB结合在此变性区,并促使DNA解链,ATP参与此过程。随之,Uvr C蛋白结合到损伤部位的复合物上。在损伤部位相邻的12个核苷酸间距的两端被切开

细胞化学词汇嘧啶二聚体

嘧啶二聚体 pyrimidine dimer,通常是指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通过紫外线照射,DNA或RNA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构,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解酶的催化作用,吸收光后再恢复为单体。

氟尿嘧啶的结构和应用

氟尿嘧啶,又名5-氟尿嘧啶,化学式为C4H3FN2O2,是一种嘧啶类似物,属于抗代谢药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

胸腺嘧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胸腺嘧啶 (Thymine) 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5H6N2O2,是自胸腺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嘧啶碱。易溶于热水。紫外线照射可使DNA分子中同一条链两相邻的胸腺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使其复制和转录功能均受到阻碍。

细胞化学词汇胸腺嘧啶二聚体

由来:紫外线可以造成DNA的损伤,将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以环丁基环形成二聚体,称为胸腺嘧啶二聚体。这种变化在DNA链上相邻近的胸苷酸容易发生。二聚形成后,RNA引物的合成将停止在二聚体处,DNA的合成也受阻。修复:紫外线照射形成了胸腺嘧啶二聚体是以UvrABC进行修复的(某些化学造成的损伤也是以此

嘧啶的结构特点

嘧啶也称作1,3-二氮杂苯,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化学式为C4H4N2。嘧啶(Pyrimidine)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碳形成,是一种二嗪。和吡啶一样,嘧啶保留了芳香性。

胸腺嘧啶的结构特点

胸腺嘧啶 (Thymine) 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5H6N2O2,是自胸腺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嘧啶碱。易溶于热水。紫外线照射可使DNA分子中同一条链两相邻的胸腺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使其复制和转录功能均受到阻碍。

端粒的结构和作用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人端粒是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稳定染色体的功能,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DNA,调节正常细胞生长。

胸腺嘧啶的分子结构

密度: 1.226g/cm3熔点: 316-317℃沸点: 403.8°C at 760 mmHg闪点: 198°C蒸汽压: 4.25E-7mmHg at 25°C安全术语: S24/25 

多体的结构和作用

寡聚体,是一种由数量较少的单体以共价键重复的连接而成的短多聚体,常是指氨基酸、糖、核苷酸的短多聚体。其单体的数目一般在20以下,常为2~10个。

亚油酸的结构和作用

亚油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为以甘油酯形态构成的亚麻仁油、棉籽油之类的干性油、半干性油的主要成分。若干种植物油中含量较高,占红花籽油的总脂肪酸的76%-83%,占核桃油,棉籽油、向日葵种子油、芝麻油的总脂肪酸的40—60%,占花生油、

JUN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该基因是禽肉瘤病毒17的假定转化基因。它编码一种与病毒蛋白高度相似的蛋白质,并与特定靶DNA序列直接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表达。这个基因是无内含子的,被定位到1P32-P31,一个涉及人类恶性肿瘤易位和缺失的染色体区域。

HGF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一种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的蛋白质,在许多细胞和组织类型中调节细胞生长、细胞运动和形态发生。选择性剪接产生多个转录变体,其中至少一个编码蛋白前体,蛋白水解后生成α和β链,形成成熟异二聚体。这种蛋白由间充质细胞分泌,在主要来源于上皮细胞的细胞上起多功能细胞因子的作用。这种蛋白也在血管生成、

FGF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FGF家族成员结合肝素,具有广泛的促有丝分裂和血管生成活性。这种蛋白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有关,如肢体和神经系统发育、伤口愈合和肿瘤生长。该基因的mRNA包含多个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并且可以从非AUG(CUG)和AUG起始密码子中选择性地翻译,从而产生五种具有

线粒体DNA的结构和作用

线粒体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能为细胞产生能量(ATP),是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现的脱氧核糖核酸特殊形态。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ATP)的细胞器。一个线粒体中一般有多个DNA分子。它们携带着自己的DNA——mtDNA,而这些基因的突变能引起线粒体疾病。虽然疾病症状是多变的,但大脑、肌肉和心脏

结构基因的定义和作用

结构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细菌的结构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多个结构基因受单一启动子共同控制,使整套基因或都表达或者都不表达。结构基因编码大量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其中有组成细胞和组织器官基本成分的结构蛋白、有催化活性的酶和各种调节蛋白等。

精胺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精胺是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亚氨基的多胺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由腐胺(丁二胺)和S-腺苷蛋氨酸经多种酶催化后生成。它与亚精胺都存在于细菌和大多数动物细胞中,是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它呈现出多阳离子多胺类特性,并能与病毒与细菌中DNA结合。使DNA分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与柔韧性,也是细胞培养液中

GNAS蛋白的结构和作用

GNAS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主要功能是在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导致cAMP水平的升高,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甘氨酸的结构和作用

甘氨酸(Glycine,缩写Gly),又名氨基乙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2H5NO2。甘氨酸是内源性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组成氨基酸,机体发生严重应激时常外源补充,有时也称为半必需氨基酸。甘氨酸是一种最简单的氨基酸。

微管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微管形成的有些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是由于 微管结合蛋白的作用和酶修饰的原因。如神经细胞轴突、 纤毛和鞭毛中的微管纤维。大多数微管纤维处于动态的聚合和灾变(一种突然的,迅速的,一般不可逆转的分解)状态,这是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性质(如 纺锤体)。与 秋水仙素(colchicine)结合的微管蛋白可加合到微

组氨酸的结构和作用

组氨酸(His)组氨酸(C6H7NO2)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的必需氨基酸。

DCC基因的结构和作用

这个基因编码一个netrin 1受体。跨膜蛋白是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介导神经元生长锥轴突向netrin 1配体来源的引导。胞质尾与酪氨酸激酶SRC和局灶性粘附激酶(FAK,也称为PTK2)相互作用,介导轴突的吸引。该蛋白部分定位于脂质筏,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诱导细胞凋亡。这种蛋白作为肿

阿糖胞苷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阿糖胞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3N3O5,临床上主要作为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

净化车间的作用和结构

净化车间主要的作用是控制产品所接触的大气的洁净度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净化车间大部分以工业铝材做为框架,采用风机虑网机组送风,顶部盖着密缝盲板、四周采用防静的电垂帘,形成一个密缝区。内部净化级别可达到100级-10万级,适用于车间内局部对洁净度和严格要求的区域(如

PBK基因的结构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双特异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K)家族有关。有证据表明,有丝分裂磷酸化是必需的催化活性。编码蛋白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支持睾丸功能,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选择性剪接导致多个转录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