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暴发休克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1)抗菌治疗青霉素治疗。用法同前。 (2)抗休克治疗 ①扩充血容量; ②纠正酸中毒; ③给氧; ④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强心药物; ⑥肾上腺皮质激素; ⑦抗凝治疗。......阅读全文

暴发休克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1)抗菌治疗青霉素治疗。用法同前。  (2)抗休克治疗  ①扩充血容量;  ②纠正酸中毒;  ③给氧;  ④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强心药物;  ⑥肾上腺皮质激素;  ⑦抗凝治疗。

暴发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介绍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在6小时内即可危及生命,称为暴发型。  (1)暴发休克型 本型比较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亦非少见。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但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萎靡,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有时出现惊厥。常于短期(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淤点、淤斑

普通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1)一般疗法病室力求安静,空气流通。饮食以流质为宜,并给予适当的液体输入,急性期早期液体量应限制在1200~1500ml/d。必要时可鼻管饲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不清者应加强护理,如保护角膜以防溃疡形成,保持皮肤清洁及经常改换体位及拍背以防止褥疮和呼吸道感染。呕吐时防止吸入。惊厥时防止舌咬

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  以青霉素G为主,每日剂量为20万~40万u/kg,成人每日2000万u,分次静滴。  2、抗体克治疗  ⑴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参见51节“感染性休克”节。  ⑵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如休克仍未纠正,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凡病人面色苍灰,皮肤呈花斑及

非典型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介绍

  原发性脑膜炎球菌肺炎以Y群引起为主。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主要为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啰音等。X线检查可见节段性或大叶性炎症阴影,部分患者有少量胸腔积液,皮肤常无淤点,血培养亦常阴性。

普通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占全部脑膜炎球菌感染后发病的绝大多数。按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上难以划分。  (1)上呼吸道感染期 大多数患者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咽喉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此时采取鼻咽拭子作培养可以发现脑膜炎球菌,但即使培养阳性,亦不能肯定上呼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简介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有淤斑、淤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此外,脑膜炎球菌可不侵袭脑膜而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中重者可呈暴发型

如何诊断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在冬春季流行,患者主要为儿童,但在大流行时成人亦不少见,应予以注意。如本地区已有本病流行,尤应提高警惕。   2.临床资料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淤斑(尤其在病程中迅速扩大者,其他病少见)、颈项强直及其他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资料   

分析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

  脑膜炎球菌为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淤点中检出。在脑脊液涂片时病菌在中性粒细胞内外均可见到。

概述脑膜炎球菌的菌株分型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在1940年代发现了A、B、C、D 4个血清群。1960年代又发现了X、Y、Z、29E、W135等5个群。1983年又报告了L群。国外共有以上10个血清群;而中国大陆发现了H、I、K 3个新群。在全世界的流行中尚有1%一5%的菌株还无法分群,可见该菌至少

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的简介

  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即华-佛综合征,亦指暴发型休克型流脑,又称暴发型紫癜性脑膜炎球菌血症、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肾上腺危象等。  本综合征病因很多,可由于严重感染、出血、创伤、手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而骤停、皮质应激反应差等诱发。

治疗脑膜炎球菌血症的相关介绍

  (一)治疗  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可采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呋辛此外尚需注意酸碱平衡及预防电解质紊乱。  (二)预后  暴发型败血症 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

简述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一)抗菌治疗 可用青霉素、磺胺药物及氯霉素等。   (二)对症治疗 进行降温、镇静、纠正酸中毒、抗休克等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 以清热解毒为主,可用银花、连翘、生石膏、黄连、钩藤、板蓝根、龙胆草、知母、甘草等。

暴发型化脓性脑膜炎

  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休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

治疗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的相关介绍

  1.病原治疗  常用青霉素及氯霉素联合治疗,以大剂量由静脉注入。青霉素首剂量50万U/kg,全天量婴儿为100mg/(kg·d),学龄儿童70~80mg/(kg·d)。疗程7~10天。也可根据对病原菌敏感与否选用新一代抗生素。  2.抗休克治疗  休克根据其发展顺序,临床上可分早期休克即血流动力

关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检查方法介绍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高者可达40×10  /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或于短期内进入昏迷的患者,尤其疑为暴发脑膜脑炎型者,更需谨慎。对诊断尚不明确者,应于静脉推注甘露醇降低

简述暴发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如暴发休克型。治疗重点应为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  (1)脱水剂20%甘露醇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直至呼吸恢复正常,瞳孔两侧大小相等,血压恢复正常及其他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甘露醇亦可和高渗葡萄糖交替应用,后者为50%溶液。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时应用,以降低颅内压。  (2)

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的简介

  多见于儿童,通常为双眼性,潜伏期仅为数小时至1天,表现类似淋球菌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危急患者生命。淋球菌性结膜炎较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更为常见,但两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两者均可引起全身扩散,包括败血症。特异性诊断方法需要培养和糖发酵实验。近年来,奈瑟菌属出现青霉素奈药菌群,因

治疗休克型肺炎的相关介绍

  1.一般治疗  平卧、吸氧、注意保暧。  2.抗菌治疗  应以早期、广谱和有效为原则。病原菌未确定前,可选用派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替门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获得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再调整抗菌药物。  3.抗休克治疗  无

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概述

  脑膜炎球菌感染在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即脑膜炎、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此三种皆有典型的皮肤表现,且常为诊断的重要指征。

引起脑脊髓膜炎的原因分析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脊液中的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血清、渗出液及卵黄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般于5%~10%的二氧化碳环境下生长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及其致病机制(二)

【临床表现】  脑膜炎球菌主要引起隐性感染,据统计,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仅约1%为典型流脑病人。潜伏期为1~10d,一般为2~3d。  (一)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d,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

氢化可的松的适用症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腺垂体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行替代治疗。2. 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可

氢化可的松的适用症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腺垂体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行替代治疗。2. 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可

概述氢化可的松的适应症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腺垂体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行替代治疗。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氢化可的松的适用症的介绍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腺垂体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行替代治疗。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

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状体征

  (一)脑膜炎及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 初起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上呼吸道症状,进而谵妄和昏迷。急性脑膜炎者出现颈项强直、抬颈试验及抬腿试验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有脾脏肿大及皮疹。其皮损常为多形性,但主要是瘀点,且常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发生瘀点之前,可见有一过性细小的红斑。其瘀点很小,呈污秽

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理生理

  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的皮肤瘀点及瘀斑处真皮血管内有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所组成的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发生损伤,甚至坏死,在组织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此外,在真皮内可见有严重的血管炎,有很多中性粒细胞及核尘,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四周的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内外,皆可见到很多Gram阴性脑膜炎双球菌

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诊断检查

  脑膜炎及急性脑膜炎球菌菌血症:凡在流行季节有突然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有皮肤粘膜瘀点,脑膜刺激症状,临床诊断可初步成立,血液、脑脊液发现有脑膜炎球菌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皆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浑浊,呈米汤样或脓样,细胞数增多,多为中性粒细胞,糖和氯化物

简述脑膜炎球菌的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如经加热(80℃以上)的血液琼脂培养基(称为巧克力血液培养基)。本菌为专性需氧菌,但初次培养时,在5~10%co2低氧环境中生长最旺盛,最适ph7.0~7.4,最适温度37℃,培养24~72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