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NSTEACS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介绍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它作用于血小板内环氧化酶-1(COX-1),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花生四烯酸的降解,减少TXA2的产生,抑制GpIIb/IIIa受体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ACCP7对阿司匹林的推荐如下: 对于所有没有明确阿司匹林过敏的 NSTE ACS患者,推荐立即口服阿司匹林75 到325mg,随后每日口服75到162mg (Grade 1A)。 Walletin等人的研究证实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的死亡和心梗机率,而且这一优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另一项荟萃分析提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发生的ACS意味着较差的临床预后。......阅读全文

抗血小板治疗的监测有哪几种方法?

1、噻氯吡啶治疗检测 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噻氯吡啶。口服剂量250~500mg/d时,在开始用药的1~8周内,需每周检测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出血时间(BT)和血小板计数各1次,使PAgT抑制率维持在参考值的30%~50%,BT(国际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延长是参考值(6.9±2.5mi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处理原则

  CKD合并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依据    中国ACS-PCI患者肾功能状态调查协作组在39个中心入选3589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其中62.6%合并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美国NCDR ACTION研究显示,慢性肾病(CKD)使ACS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近乎翻倍。MERLIN-TI

美国NSTEACS管理指南十大要点

  以下是新指南十大要点:    1. 在美国,每年逾62.5万例患者遭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困扰,患病率几乎占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3/4.    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在病理生理上是连续过程,发病时可能很难区分。   

如何正确认识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

    内皮损伤基础上的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HPR)”一直是影响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和安全

抗凝、抗血小板、溶栓的区别

“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blah,blah, blah”,这句话貌似已经成了最热门的开篇语。当然,这也是事实。然而,有些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究竟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有什么区别?人体正常止血过程要说明上述三者间的差别,让我们先从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开始。人生在世,难免磕磕碰碰,止血对我们的生存

关于抗血小板药的基本信息介绍

  抗血小板药,是用来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生长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血栓素A2 ( TXA2 )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包括噻吩吡啶(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非噻吩吡啶类(替格瑞洛)以及糖蛋白(glycoprotein,GP)lI b/Ⅲa受体抑制剂(阿西单抗和替罗非班)。以及磷酸二

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应性仍增加

  一项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增加,即使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下。    佛罗里达大学的Dominick J. Angiolillo 博士说,由于血小板反应性增加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所有允许对这种高危患者使用较高剂量的抗血小板药或对糖尿病血小板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NSTE-ACS的处理旨在根据危险分层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冠脉血运重建策略(表1)。可使用TIMI或GRACE积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的缺血风险进行危险分层。使用CRUSADE出血积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危险评估。  (1)抗栓治疗与STEMI相似。  (2)抗心肌缺血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一 )阿司匹林 :当脑缺血引起细胞代谢异常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 ,能有效降低氧化效应 ,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还可抑制氨基酸代谢而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研究显示 ,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早期使用阿司匹林 (160毫克 /天 )能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二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并发症的治疗

  NSTE-ACS的处理旨在根据危险分层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冠脉血运重建策略(表1)。可使用TIMI或GRACE积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的缺血风险进行危险分层。使用CRUSADE出血积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危险评估。  表1NSTE-ACS早期危险分层  (1)抗栓治疗与

治疗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的相关介绍

  1.保守治疗  (1)对鼻息肉和哮喘发作者,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和食用有色素添加剂或防腐剂的食品。  (2)口服或局部用糖皮质激素。  (3)使用白三烯拮抗剂或合成抑制剂。  (4)乙酰水杨酸脱敏治疗。  2.手术治疗  鼻息肉体积较大造成鼻塞明显,经上述治疗仍不见改善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功能性内

关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原则介绍

  (一)西医治疗: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为病因处理,例如对于ITP,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脾切除治疗;对于AA可采用免疫抑制方案等治疗。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抗血小板抗体(APA)的概述

  抗血小板是与血小板结合的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指标。结合抗体的血小板,或易被单核-巨噬系统捕获而破坏,或结合补体而溶解,使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 临床常用ELISA法测定。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

简述抗血小板药的作用

  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产生,在初期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的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以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策略,针对血小板激活过程中不同环节展开抗血小板治疗,随着对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对更多信号

茜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试管内,大叶茜草素对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约为86.6mmol/L,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性。2-甲基-1,3,6-三羟基蒽醌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根强抑制作用,对凝血酶。 AA和PAF诱导的作用虽较弱,但仍有显着性

关于抗血小板抗体的简介

  抗血小板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自身抗体由于对自身的组织器官识别,所以会攻击自身的组织器官,从而造成损害。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  PA  抗血小板抗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由沈阳军区总医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2011BAI11B07)”取得重大进展,其研究成果在著名医学杂志《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IF:30.072)。该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国产新型抗凝药“比伐卢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围术

治疗抗卵巢抗体的方法介绍

  抗卵巢抗体通常所采用的是中医治疗,中医对抗卵巢抗体的认识也达到一定的深度,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生殖道炎症或出血时,生殖道黏膜渗透性加强,若此时性交,精子便成为抗原被吸收。  其次,局部的湿热血瘀原因,又有整体的肝肾阴阳气血失调的因素,但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尤为重要,阴虚火旺和夹有湿热占有主要地位。  

介入性心脏病学相关研究

  TCTMD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体现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不断进步。这些文章不仅介绍了新设备的应用结果,也详细讲述了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最佳临床实践和心脏瓣膜疾病、药物治疗及辐射安全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下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受欢迎的十大新闻事件。    1.CvLPRIT:STEM

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这16个问题你一定想知道!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是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被誉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神药”。尽管该药应用广泛而且使用历史悠久,我们在临床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1.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根据《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若无禁忌证

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监测的影响

  某患者,男性,100岁,在我院住院治疗,该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史,平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d)抗血小板聚集。2018年2月27日患者出现返胃酸、烧心、饮食不佳等不良症状,为避免患者感染加重引起溃疡出血,为其服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d),连续口服五天。于

抗血小板治疗可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

  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加。系统炎症与COPD患者短期和长期转归差有关。英国学者对血小板增多症是否与AECOPD转归差具有***相关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校正混淆因素后,血小板增多与COPD加重后1年死亡率增加具有相关性。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

危及生命的胸痛的诊断与处理

  胸痛是指胸部的不适感,包括胸部紧缩感、闷胀不适、窒息感、压榨或压迫感、沉重、烧心、堵塞及颈部发紧等感觉。胸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纵隔疾病与食管病变均可引起胸痛,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与张力性气胸引发的胸痛可危及生命,曲涛教授对前三种疾病进行了着重介绍。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抗血小板抗体(APA)介绍

抗血小板抗体(APA)介绍:  抗血小板是与血小板结合的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哟啊指标。结合抗体的血小板,或易被单核-巨噬系统捕获而破坏,或结合补体而溶解,使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  临床常用ELISA法测定: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

阿司匹林哮喘的方法介绍

部分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发生机制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使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关于阿司匹林的基本介绍

  阿司匹林〔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98] 〕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

关于阿司匹林的用途介绍

  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和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主要治疗之一。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胃肠道出血率很低,但是双联及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较单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两倍多;2009年一项研究(NationalCardiovascularDataRegistry)显示,PCI术后出血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冠脉搭桥术(CABG),是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效的方法,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冠脉狭窄达到75%或以上时就会明显影响血流流动而产生心绞痛症状。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行介入支架手术或是外科搭桥手术治疗。对于左主干伴(或)多支冠状动脉的弥漫性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介绍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3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