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与染色

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常呈双排列,直径约为0.8μm的双球菌。单个菌体呈肾形。成双排列时,两个凹面相对。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阅读全文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与染色

  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常呈双排列,直径约为0.8μm的双球菌。单个菌体呈肾形。成双排列时,两个凹面相对。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

脑膜炎奈瑟氏菌

一、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脑膜炎奈瑟氏菌(N.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双球菌,是致流行性脑膜脊髓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唯一宿主。.脑膜炎奈瑟氏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腔黏膜中,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均可以引起较高的

脑膜炎奈瑟菌特征

生物学性状(1)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凹面相对。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白细胞内,形态典型。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2)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在5%CO2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形成似露滴状菌落。细菌培养超过48h易裂解自溶。(3)抗原结构与分类1)荚膜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将

脑膜炎奈瑟菌介绍

奈瑟菌脑膜炎因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几乎每年有50多万奈瑟菌脑膜炎病例,其中有6万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四肢瘫痪、智力发育迟缓、听力丧失等,病死率约为10%。经评估,在发展中国家,有2%的儿童在5岁前死于脑膜炎,即使有先进的抗菌疗法和护理技术,发达国家的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与青霉素

你说的是脑膜炎奈瑟球菌吧。根据有关文献表明,细菌的细胞膜上有特殊的蛋白分子,能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相结合,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后,引起细菌形态的变化,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中隔膨胀等,最后导致细菌生长停止,通过细菌直溶酶使细菌溶解死亡。脑膜炎奈瑟球菌刚好有pbp,然后就有效了。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结构

  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什么是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简称为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菌。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径0.6~0.8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状,排列较不规则,单个、成双或4个相联等。在孵育24h后的培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病因

  脑膜炎[1]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diplococcusintracellularis),为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通常采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细菌在5%~10%CO2,温度为35~37℃,湿度为5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选择性培养基有利于痰标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