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度的发现历史

自从1889年F.W.克拉克发表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资料以来,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陨石、太阳、恒星、星云等各种天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分布的资料。1937年,戈尔德施米特首次绘制出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曲线。1956年,修斯和尤里根据地球、陨石和太阳的资料绘制出更详细、更准确的元素丰度曲线。1957年,伯比奇夫妇、福勒和霍伊尔就是以该丰度曲线为基础,提出他们的核合成假说的。四十年代,人们只知道大多数恒星的化学组成与太阳相似,因而就认为分布在整个宇宙的元素丰度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恒星上,元素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有关元素丰度的资料,主要是太阳系内的天体的,但也有一些其他天体的。1973年,卡梅伦综合了许多人的工作,绘制了一个更广泛的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分布图。......阅读全文

丰度的发现历史

自从1889年F.W.克拉克发表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资料以来,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陨石、太阳、恒星、星云等各种天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分布的资料。1937年,戈尔德施米特首次绘制出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曲线。1956年,修斯和尤里根据地球、陨石和太阳的资料绘制出更详细、更准确的元素丰度曲线。1957年,

丰度的表示法

重量丰度重量丰度  :以重量单位表示的元素丰度。重量百分数(wt%)用于常量元素克/吨(g/t)或ppm用于微量元素毫克/吨(mg/t)或ppb常用于超微量元素微克/吨(μg/t)或pptPPm:(partsper million,10-6);PPb:(partsper billion,10-9);

元素丰度组成

(1)克拉克值:是地壳中元素的重量百分数的丰度单位。(2)区域克拉克值:是指地壳不同构造单元中元素的丰度值,如克拉通地壳元素丰度值。(3)丰度系数 [1]  :是指某一自然体的元素丰度与另一个可作为背景的自然体的元素丰度的比值。例:以地球丰度为背境,则地壳中该元素的丰度系数定义为:K=地壳丰度/地球

丰度怎么算

丰度,是指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丰度表示方法主要分为重量丰度、原子丰度和相对丰度。绝对丰度:指某一种同位素在所有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1H(取1H=1012)或28Si(28Si=106)的比值表示。这种丰度一般是由太阳光谱和陨

我国科学家发现锂元素丰度最高的巨星

日前,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首的科研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奇特天体,它“居住”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蛇夫座,距离地球约4500光年。它的质量不足太阳的1.5倍,锂元素含量却是太阳的3000倍。更重要的是,它是目前已知的锂元素丰度最高的巨星。锂元素为何备受关注

国家天文台等发现锂丰度最高恒星

  宇宙大爆炸核合成产生了氢、氦、锂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的丰度是探知大爆炸之后几秒内宇宙物理状况的最可靠途径。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丰度研究团队与日本天文学家合作,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数据及其后续观测,发现了一批锂元素含量异常高的贫金属星。该研究对经典小质量恒星演化模型提出了

我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恒星

我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恒星 距地球约4500光年 图为LAMOST发现富锂巨星示意图(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中巨大火球是这颗恒星的示意图,它从白色圆形区域的星场中被发现。左下角展示这颗恒星由LAMOST所拍摄的光谱。背景是这颗恒星附近区域的真实银河照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

丰度的概念和表示方式

丰度,是指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丰度表示方法主要分为重量丰度、原子丰度和相对丰度。

同位素丰度的规律

同位素丰度有以下规律:①原子序数在27号以前的元素中,往往有一种同位素的丰度占绝对优势。如N为99.64%,N为0.36%。大于27号的元素同位素的丰度趋向于平均,如锡的10种天然同位素中丰度最大的是Sn,为32.4%。②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中,往往是偶数中子数同位素的丰度大。如硫的天然同位素中,呥

相对丰度计算公式

相对丰度又称同位素丰度比(isotopic abundance ratio),指气体中轻组分的丰度C与其余组分丰度之和的比值。 在生态中相对丰度: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度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南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度逐渐减少。物种丰度(species richness)越大,其结构就越复

乙烯的发现历史

中国古代就发现将果实放在燃烧香烛的房子里可以促进采摘果实的成熟。19世纪德国人发现在泄露的煤气管道旁的树叶容易脱落。第一个发现植物材料能产生一种气体,并对邻近植物能产生影响的是卡曾斯,他发现橘子产生的气体能催熟与其混装在一起的香蕉。直到1934年甘恩(Gane)才首先证明植物组织确实能产生乙烯。随着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和他的同事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了与酶(enzyme)区分,Cech将它命名为ribozyme,其中文译名"核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

核酸的发现历史

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称为Nuclein  。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德国生物化学学家,191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科塞尔进一步纯化获得核酸,发现了它的强酸性。他后来也确定了核碱基。1889年,德国病理学家Richard Altmann创造了核酸这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67年,Carl Woese,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1978年,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可以将前体tRNA

病毒的历史发现

  关于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188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 Chamberland)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

核磁共振丰度和灵敏度的概念

天然丰富的12C的I值为零,没有核磁共振信号。13C的I值为1/2,有核磁共振信号。通常 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但13C核的γ值仅约为1H核的1/4,而检出灵敏度正比于γ3,因此即使是丰度100%的13C核,其检出灵敏度也

同位素的丰度怎么算

设丰度之比为x:1,(aY的丰度为x,bY的为1。) 则M = (ax +b) / (x+1 ),M×(x+1)=ax +b Mx+M=ax +b (M-a)x=b-M 则x=(b-M)/(M-a)=(M-b)/(a-M)。同位素丰度有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之分。绝对丰度:指某一种同位素在所有稳定同位素

什么是同位素丰度?

一种元素的同位素混合物中,某特定同位素的原子数与该元素的总原子数之比值。常以原子百分数表示。例如,水中氢由氘和氢两种原子组成,天然水中的氘同位素浓度为0.015%,表示氘原子数在整个氢中占0.015%,氢原子数则占99.985%。某元素的同位素丰度一般是固定的,可是用非常准确的同位素分析法发现,元素

探索低丰度蛋白质

生物样品中由于高丰度蛋白质(例如,血清或血浆中的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而会使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变得极具挑战性。ProteoMiner  低丰度蛋白富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制备手段,它能极为有效地减少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浓度的动态范围。ProteoMiner 系统: • 采用了组合的六肽文库方法,

核磁共振术语丰度和灵敏度

天然丰富的12C的I值为零,没有核磁共振信号。13C的I值为1/2,有核磁共振信号。通常 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但13C核的γ值仅约为1H核的1/4,而检出灵敏度正比于γ3,因此即使是丰度100%的13C核,其检出灵敏度也

溶出度的历史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指出,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常常由溶解的快慢而决定,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如果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或药物的溶解速度极为缓慢,则该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或程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某些药理作用剧烈,安全指数小,吸收迅速的药物如果溶出

关于核磁共振丰度和灵敏度的介绍

  天然丰富的12C的I值为零,没有核磁共振信号。13C的I值为1/2,有核磁共振信号。通常 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但13C核的γ值仅约为1H核的1/4,而检出灵敏度正比于γ3,因此即使是丰度100%的13C核,其检出灵敏

摆动法则的发现历史

1965年,Nirenberg发现苯丙氨酰-tRNA既可以结合UUU,还可以结合UUC,这说明同一个反密码子既能识别UUU,还能识别UUC。同年,Holley显示,他分离到的酵母丙氨酰-tRNA能结合三个密码子-----GCU,GCC,GCA。Crick考虑到这些结果,通过模型建立测试了其他碱基配对

香港巴豆的发现历史

  在1850年代(19世纪50年代),汉斯(H. F. Hance)于 香港岛发现香港巴豆,经鉴定为香港首次发现的物种。之后 植物学家乔治·班逊姆( George Bentham)于1861年在他的《香港植物志》( Flora Hongkongensis)记下了这个新的物种,但此后再无纵影。  1

X射线的发现历史

  最早发现X射线是特斯拉,特斯拉制定了许多实验来产生X射线。特斯拉认为用他的电路,“我的仪器可以产生的爱克斯光(即X射线)的能量比一般仪器可以产生的要大的多。”  他还谈到用他的电路和单节点X射线产生设备在工作时的危害。在他许多调查这种现象的记录中,他归结了导致皮肤损伤的许多原因。他认为早期的皮肤

光反应的发现历史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DNA指纹的发现历史

  1984年10月星期一,上午9:05分,英国莱斯特大学年轻的生物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在做实验时出现了灵光一现的时刻。他发现了每个人的DNA是不同的。尽管人与人之间的DNA的空间结构差异不大,但在DNA序列的某些区域,存在一些会重复的序列,而每个人重复的次数是不同的。

核黄素的发现历史

1879年英国著名化学家布鲁斯发现牛奶的上层乳清中存在一种黄绿色的荧光色素,他们用各种方法提取,试图发现其化学本质,都没有成功。几十年中,尽管世界许多科学家从不同来源的动植物都发现这种黄色物质,但都无法识别。1933年,美国科学家哥尔倍格等从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这种物质,后来人们因为其分

半导体的发现历史

半导体的发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

遗传密码的发现历史

遗传密码的发现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奇妙想象和严密论证的伟大结晶。mRNA由四种含有不同碱基腺嘌呤(简称A)、尿嘧啶(简称U)、胞嘧啶(简称C)、鸟嘌呤(简称G)的核苷酸组成。最初科学家猜想,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那就只能决定四种氨基酸,显然不够决定生物体内的二十种氨基酸。那么二个碱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