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大脑可提高人工耳蜗功效

植入人工耳蜗的人,有的可以在植入后几小时内识别语音,有的则需要几个月或几年。图片来源:Michael Matthey/dpa/Alamy 研究人员发现,刺激与警觉性相关的神经元有助于植入人工耳蜗的大鼠学会快速识别曲调。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中蓝斑(LC)区域的活动可以改善失聪啮齿动物的听力。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大脑如何处理声音非常重要,但这种方法距离帮助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研究12月21日发表于《自然》。 人工耳蜗是在被称为耳蜗的内耳区域使用电极,该装置可将声音转换为刺激听觉神经的电信号,大脑学会处理这些信号,便可理解听觉世界。 一些植入人工耳蜗的人,在植入设备后数小时内就学会了识别语音,而还有一些人则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时间。“自人工耳蜗出现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并且没有任何解决的迹象。”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Gerald Loeb说,他帮助开发了第一代人工耳蜗。 研究人员表示......阅读全文

国产人工耳蜗优化项目启动

由卫生部资助2171万元的公益性专项“国产人工耳蜗优化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启动。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人工耳蜗被国外产品垄断,且价格昂贵,最低在15万元左右的市场价使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同时,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刺激大脑可提高人工耳蜗功效

植入人工耳蜗的人,有的可以在植入后几小时内识别语音,有的则需要几个月或几年。图片来源:Michael Matthey/dpa/Alamy   研究人员发现,刺激与警觉性相关的神经元有助于植入人工耳蜗的大鼠学会快速识别曲调。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中蓝斑(LC)区域的活动可以改善失聪啮齿动物的

国产人工耳蜗研发和临床验证进展迅速

  人工耳蜗是聋哑患者开启有声世界的钥匙,但其市场长期被昂贵的进口产品垄断。记者从4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人工听觉植入研讨会上获悉,国产人工耳蜗的研发和临床验证进展迅速,有望打破洋货垄断,让我国2780万名聋哑患者享受平价优质产品。   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全国

丢了人工耳蜗要开颅?专家告诉你,误会了

   近日,一则“外地小伙在京乘坐地铁丢失人工耳蜗”的新闻吓坏了大家。小伙子丢失了价值20万元的人工耳蜗,不仅价格吓人,更吓人的是,器械找不到的话,需要做开颅手术重新植入。  被吓坏了的大家一边在在朋友圈里全民“找耳蜗”,一边科普人工耳蜗知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事情却发生了反转——先是有专家出来澄清,

研究揭示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

科学家通过一项大鼠研究阐明了使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这项研究提供了途径,有助于改善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性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全聋患者恢复听力,但反应差异很大。有些接受植入的患者可以在植入物激活后数小时内理解谈话,但有些人即使在数月之后仍无太大起色。为理解原因

-院士的“学术造假”风波引发海南海药人工耳蜗“混战”

  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销量不佳   2009年海南海药增资上海力声特,涉足人工耳蜗项目   2010年8月17日海南海药公告定增预案,拟募资11.4亿元,其中1.67亿元增资上海力声特,扩建人工耳蜗产能,并取得力声特51%股权   2012年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产品上市,但销量并不理想,当年销

新技术将提高人工耳蜗激活神经元的效率

  耳蜗植入物(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聪的患者(聋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而是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耳蜗植入物被置于充满液体的鼓阶中,与螺旋神经节及其突起的距离较远,耳蜗植入物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

  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ICD-10:H90.3)。    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ICD-9-CM-3:20.96-20.9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

基因疗法与人工耳蜗结合-失聪者欣赏音乐有了希望

  过去40多年中,人工耳蜗帮助很多失聪人士重回有声世界,但除了基本的语言交流外,使用者仍然无法欣赏音乐,无法感受较为复杂的声音。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或许会改变这一局面。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23日在美国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报告说,他们新研发了一种“电—基因输送”疗法,即利用人工耳蜗

中国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十七届美国耳鼻咽喉科学年会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教授,就该院近20年来开展的1681例电子耳蜗植入以及中国人工听觉植入现状做了主题报告,并首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了由该院参与研发的中国产电子耳蜗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情况,引起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FDA批准Cochlear公司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支持MRI

  众所周知,在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前需要摘除任何金属性质的物品。如果检查对象植入过人工耳蜗,那就需要通过简单的门诊手术移除。1997年,Cochlear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家生产可接近的磁体的人工耳蜗制造商。如今,FDA本次批准的新型人工耳蜗突破局限,可以安全进行MRI扫描。  近日,美国食

人工耳蜗技术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目前,因耳聋致哑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大疾病。对耳聋患者而言,人工耳蜗开启了一扇通往有声世界的天窗。请关注——人工耳蜗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37届美国耳鼻咽喉科学学术研究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教授应邀在会上就该科近20年来开展的2000多例

美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研制无需外置硬件的人工耳蜗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站2月10日报道,该校科学家参与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无需外置硬件的新型人工耳蜗,有望改善失聪人士的听觉,为其生活带来更大便利。相关论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   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极刺激听觉神经的方式帮助聋人恢复或重建听觉的电

王正敏等研制成功我国首部数字化可编程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帮助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哑人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进口人工耳蜗昂贵的费用让很多有听障孩子的工薪阶层和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记者4月16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专家王正敏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数字化可编程人工耳蜗。这是继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之后

-人工耳蜗上市两年市场低迷-十家投资机构一日浮亏2.61亿

  日前有报道称,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多项研究经费。而海南海药正是购买这一ZL技术的乙方,一时间被卷入“学术造假”漩涡。无论海南海药以公告形式或带患者方式澄清产品质量无问题,但除了打压下去了进口品牌价格外,人工耳蜗产品上市两年市场一直低迷是事实。  

科学家成功从动物耳蜗内获得电能

  据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获取了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内耳中的电化学梯度并用其为一台小型无线发射器充电。通过进一步优化,该项发现或可应用于药物投递车、分子传感器或其他植入人耳附近的设备如助听器。   内耳中的“耳蜗内电位”是动物体内唯一生长在较大解剖结构中的电化学势能。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  如果佩戴者身处一家繁忙的餐厅,它会改变毛细胞对旁人发出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58.shtm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耳蜗电图介绍

耳蜗电图介绍: 耳蜗电图利用蜗神经动作电位(AP)反应阈接近听阈的特点客观估价难以合作者的听阈,是目前鉴别耳聋病变部位(传导性、耳蜗或蜗后)最准确方法。耳蜗电图正常值: SP不增高,SP/AP比值0.4),-SP呈多峰形,SP-AP复合波波形增宽,AP幅度减低或消失。(SP为总和电位,AP为听神经复

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耳聋的治疗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目前在我国开展的耳聋基因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状况。  (1)积极防治因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耳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治疗工作,增强机体(尤其是儿童)的抵抗力。  (2)对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扫描电镜如何促进生物医学研究

揭示人类耳蜗的变化Rask-Andersen 等人 [1] 的图像证明,人类耳蜗似乎存在变化 。 这些扫描电镜图像揭示了耳蜗在解剖学上的变化,以提高他们的对人工耳蜗植入的认识。[1]研究人员指出,关于人类耳蜗的精细结构的研究,可能会提供对插入和电刺激期间与电极相互作用的耳蜗内组织更好的理解。为了能够

Science医学突破:基因治疗恢复听力

  尽管人工耳蜗让许多重度听力丧失的人得到了帮助,但他们的听力却远未恢复正常。他们往往很难区分不同的音乐音高,或在喧闹的房间中听清人们的谈话。现在,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利用人工耳蜗将一些新基因传送到豚鼠的耳朵中,这一治疗方法大大改善了豚鼠的听力。   耳蜗内微小毛细胞丧失是耳聋最常见的病

王正敏院士为老中青三代开防聋“药方”

  人工耳蜗,给了先天失聪儿童一线“声机”。   可进口耳蜗,售价动辄20多万元,让多数患者望而兴叹。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在院士风采馆举办的第十一期“走近院士”讲座上,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透露好消息。   国产人工耳蜗已完成所有临床验证,其上市价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   神经

双耳聆听较单耳的优势及处理方案

目前听力障碍人群越来越多,部分双侧听力不一致,那么存在怎样的问题? 一、单耳聆听的问题 1.另一侧耳和听觉通路退化。 2.头影效应负面影响(需要侧耳倾听)。 3.声源无法定位。 4.无法享受立体声,环绕声及3D音效。 5.细微声音听不到,听不清楚。 6.嘈杂环

用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敏传感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4.3亿人因耳蜗受损而遭受听力损失,改善听力主要靠人工耳蜗。然而,传统的人工耳蜗语音识别能力较低,而且刚性电极与软组织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耳鸣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柔性自供电人工耳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

脑干植入电极可恢复听力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年仅23岁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听觉有障碍的人只要是由于内耳功能缺损引起耳聋,但听觉神经没有被破坏,就可以借助安装人工耳蜗得到改善。但这位患者由于听觉神经被肿瘤破坏而完全失聪,通过人工耳蜗对其内耳进行电刺激也已经无法使其获得听力。   于是,奥地利的医学专家们对其实施了听觉脑干植

找到进入耳蜗的“后门”,药物输送新法恢复聋鼠听力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将药物输送到内耳的新方法。这一发现是通过利用大脑中液体的自然流动和使用鲜为人知的进入耳蜗的“后门”来实现的。当结合使用修复内耳毛细胞的基因疗法时,研究人员能够恢复聋鼠的听力。相关研究发表在28日《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耳蜗管的细小程度还不如一缕头发丝。有新研究表明

找到进入耳蜗的“后门”-药物输送新法恢复聋鼠听力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将药物输送到内耳的新方法。这一发现是通过利用大脑中液体的自然流动和使用鲜为人知的进入耳蜗的“后门”来实现的。当结合使用修复内耳毛细胞的基因疗法时,研究人员能够恢复聋鼠的听力。相关研究发表在6月28日《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耳蜗管的细小程度还不如一缕头发丝。有新研究

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相关介绍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例如目前在我国开展的耳聋基因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状况。  1.积极防治因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耳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治疗工作,增强机体(尤其是儿童)的抵抗力。  2.对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复旦将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重启调查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学术抄袭、学历及院士申报材料造假一事,相关涉事方复旦大学在1月3日下午举行通报会表示,去年已开始调查相关问题,认为王正敏不存在抄袭,而现在会启动复查,并尽快拿出结论。王正敏则否认学术造假,而受牵连方——将“人工耳蜗”产业化的上海力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