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常规检查 2.心内膜心肌活检 无特异性病理变化,价值有限,可作为与特异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参考,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DCM患者心肌活检时心肌细胞不同程度肥大、纤维化,而无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通过组织学或PCR方法可排除心肌炎,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及线粒体病,心肌活检多用于心脏移植的评价。 3.分子遗传学检查 可确诊家族性DCM的基因异常及线粒体遗传性心肌病。 4.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表现为心脏阴影中度至重度普遍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较明显,心搏减弱,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心力衰竭时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胸腔积液及左下肺不张。 5.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显示以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及心室肥大为主要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最为常见,并可有心房肥大,右室肥厚及异常Q波,心律失常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动态心电图监测约半数患者有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阅读全文

关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常规检查  2.心内膜心肌活检  无特异性病理变化,价值有限,可作为与特异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参考,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DCM患者心肌活检时心肌细胞不同程度肥大、纤维化,而无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通过组织学或PCR方法可排除心肌炎,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及线粒体病,心肌活检多用于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为突出表现,以左心室扩大主,伴以右心室扩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扩大。  2、心电图  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波,各导联低电压。  3、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

关于小儿限制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内膜心肌活检常可确定诊断,组织学特征主要为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可有心肌细胞变性。  2.胸部X线检查  X线表现为心影轻度至中度增大,以两心房增大为主。  3.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以心房肥大常见,可有QRS波群低电压,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一般血液检查  主要是筛查可引起心肌肥厚的代谢性疾病,如检查空腹血糖,血中肉碱,乳酸盐,丙酮酸,氨基酸浓度等;检查尿中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及其含量。  2.心内膜心肌活检  考虑手术治疗时应做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压力阶差,心室肥厚部位及程度,心腔变形,流出道狭窄及瓣膜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的介绍

  小儿DCM预后不良,病情迅速恶化,多数于发病半年至1年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少数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5年存活率约60%。DCM患儿结局可分3类:第1类,通常于发病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正常,预后好,此后不致发生猝死;第2类,心功能改善,但未恢复正常,仍有猝死的危险;第3类,心功能无改

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目前无特效治疗措施,更不能建立该病的一级预防;需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心衰、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室重构。长期正规抗心衰治疗,可能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1.一般处理  (1)预防和控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DCM心衰,一些学者建议在易感及高危DCM患儿中酌情使用人血丙种

预防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目前尚无确实的预防措施,但应积极防治病毒性心肌炎;平衡膳食,加强营养,特别防止硒的缺乏、亚油酸的缺乏、钾和镁的缺乏等,因这些缺乏均可造成心肌损伤。多饮开水,这样能使鼻腔和口腔内的黏膜保持湿润。

如何诊断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必要时对第一代亲属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发现家族性DCM,目前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仍为除外性诊断,临床上表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超声心动图示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及左室的后壁运动幅度减低而无其他病因解释时应考虑本病,DCM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及左室收缩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基本简介

  扩张型心肌病(DCM)又称充血型心肌病(CCM),是最常见的心肌病,有心脏扩大、收缩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表现,是指由原发性心肌疾病导致的一侧或双侧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多数病例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中毒,代谢(如肉毒碱缺乏)及营养障碍(如硒缺乏)等因素有关。

简述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并发症介绍

  可并发慢性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肺水肿、脑栓塞等。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2.心律失常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

关于扩张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为突出表现,以左心室扩大主,伴以右心室扩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扩大。  2.心电图  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波,各导联低电压。  3.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

关于小儿胃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急性胃炎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可确诊。胃电图或B超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慢性胃炎  (1)胃镜检查可直接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能同时取活体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此法安全可靠,诊断率高,为确诊慢性胃炎的首选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

关于小儿腹痛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大小便常规检查,有时可提供有诊断价值的资料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逐渐下降,须警惕内出血的存在。白细胞总数升高常提示炎症性病变。观察粪便性质有助于肠道感染和肠套叠的诊断。尿内有较多红细胞或脓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必要时需检测血和尿的胰淀粉酶等。  2.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

关于小儿气胸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胸部摄片  由于大多气胸因感染所致,故血白细胞计数多较高,脓气胸时更为显著,胸部摄片,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小量积气,若气量较多,则显示患侧肺被压缩,纵隔及心脏移向健侧,脓气胸可见有脓液平,体位变动时透视,变化更为明显。  2.X线检查  X线正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可见萎陷的肺边缘即气胸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简介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二尖瓣或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血压多正常,但晚期患者血压可下降,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心力衰竭时可出现交替脉,脉搏常减弱,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案的介绍

  1.治疗原则  (1)保持正常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心衰时低盐饮食;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疗;  (4)有多量胸腔积液者,作胸腔穿刺抽液;  (5)严重患者可考虑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可以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6)对症、支持治疗;  

简述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各年龄儿童均可受累,大多数起病隐缓,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偶有以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起病。较大儿童表现为乏力、纳差、不爱活动、腹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及明显心动过速,尿少、水肿。婴儿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吮奶时呼吸困难,多汗、烦躁不安,食量减少。约10%患儿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患

关于限制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心电图  P波常高尖,QRS可呈低电压,ST段和T波改变常见,可出现期前收缩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约50%的患者可发生心房颤动。  2.X线  病变易侵及右心室,约70%显示心胸比例增大,合并右心房扩大者心影可呈球形;左心室受累时常可见肺淤血;个别患者尚可见心内膜钙化影。  3.超声心动

关于血色病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增多(>32µ;mol/L或>180µ;g/dl)转铁蛋白饱和度>80%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161µ;mol/L或>900µ;g/ml)。  其它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有心功不全者常显示心脏球形增大症状不明显者心脏可以正常;  2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  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

关于小儿食管异物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并发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X线检查  是确诊食管异物的主要方法,不仅可以明确食管异物的性状、位置,也是诊断是否合并食管穿孔的重要手段。颈胸正侧位片可显示不透X线的异物影像,如疑为不显影的异物,可行食管造影检查,多数即可确定诊断。如同时合并食管穿孔者可

关于小儿戈谢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  可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见三系减少,或仅血小板减少。  2.骨髓涂片  在片尾可找到戈谢细胞,这种细胞体积大、直径20~80μm,有丰富胞浆,内充满交织成网状或洋葱皮样条纹结构,有一个或数个偏心核,糖原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的苷脂包涵体。此外,在肝、脾、淋巴结中也可见到。  3.酶

关于小儿急性胃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  感染因素引起者其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便常规  粪便检查有少量黏液、红、白细胞、潜血阳性。  3.呕吐物检测。  4.内镜检查  这项检查安全、可靠。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明显充血、水肿。黏膜表面覆盖厚的黏稠炎性渗出物,糜烂性胃炎则在上述病变基础上见到点、圆

关于小儿慢性胃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胃酸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胃内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咽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  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

关于小儿脑脓肿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通常无特殊意义。大约50%的脑脓肿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伴发脑膜炎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20×109/L),可有核左移(杆状核超过7%)。  2.血液检查  C-反应蛋白对于鉴别颅内化脓性疾病(如脑脓肿)和非感染性疾病

关于小儿烟雾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一、实验室检查:  发病时一般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脑脊液检查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外,个别患儿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细胞数及生化均正常。为明确病因,应常规做血及脑脊液病毒免疫学抗体等检查。  二、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改变系非特异性,可在病灶侧出现慢波,此点有助于确定病变侧。 

关于小儿iga肾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尿液检查  (1)血尿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患儿表现为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近半数的患儿表现为单纯镜下血尿或镜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肉眼血尿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转为持续性镜下血尿。  (2)蛋白尿 为轻度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量少于1g/24小时,少数患儿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

关于小儿支气管扩张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在正常范围继发感染时则可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个别可略呈贫血。血沉降率轻度增速,痰液检查尚无恒定的致病菌发现,临床上常见几种细菌混合存在。这些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感杆菌、产气杆菌等

关于小儿结核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X线检查能指出结核病的范围、性质、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重复检查有助于结核与非结核疾患的鉴别,也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判断指标。   2.结核杆菌素试验   结核杆菌感染后4~8周,身体对于结核蛋白产生过敏状态,此时如作结核杆菌素试验(结核杆菌素包括旧结核杆菌素OT

关于小儿军团病肾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一般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可在正常范围内或稍增高。血沉中度增快。低钠血症较为常见。  2.尿常规检查  本症尿常规检查有异常,可见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3.肾衰患者  可有氮质血症及其他肾功能减退指标,包括肌酐清除率减低,滤过钠排泄分数高于正常等。  4.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或气管内吸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