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胸部X线检查 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无升主动脉扩大或瓣叶钙化征象。晚期病例则左心房、右心室亦可增大,肺野血管郁血。 2.心电图检查 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呈现异常Q波。有的病例呈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3.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可显示肺动脉压力升高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征象。左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升高,左心室腔与流出道之间存在收缩期压力阶差。主动脉或周围动脉压力波形显示上升支快速升高,呈现双峰,然后缓慢下降。心室期外收缩后主动脉脉压减少。 4.选择性左心室造影 可显示流出道前上方肥厚隆起的心室间隔和流出道后壁的二尖瓣前瓣叶,左心室腔弯曲,收缩末期左心室容量小和粗大的乳头肌。 左心室造影尚可判明有无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年患者宜作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5.超声心动图检查 显示左心室壁显著增厚,心室间隔较心室后壁更为肥厚,......阅读全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胸部X线检查  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无升主动脉扩大或瓣叶钙化征象。晚期病例则左心房、右心室亦可增大,肺野血管郁血。  2.心电图检查  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呈现异常Q波。有的病例呈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3.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  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一般血液检查  主要是筛查可引起心肌肥厚的代谢性疾病,如检查空腹血糖,血中肉碱,乳酸盐,丙酮酸,氨基酸浓度等;检查尿中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及其含量。  2.心内膜心肌活检  考虑手术治疗时应做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压力阶差,心室肥厚部位及程度,心腔变形,流出道狭窄及瓣膜

药物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绍

  解除症状和控制心律失常。  (1)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且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  (2)钙拮抗剂既有负性肌力作用以减弱心肌收缩,又改善心肌顺应性而有利于舒张功能。β受体阻滞剂与钙拮抗剂合用可以减少副作用而提高疗效。  (3)抗心律失常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绍

  (1)常用的手术方法经主动脉和左心室联合切口心肌切除术、经主动脉切口心室间隔心肌切除及切开术。  (2)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约为10%。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和左心室切口出血。术后约5%的病例并发完全性传导阻滞,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更高。  临床症状明显,内科药物治疗未能奏效,静息时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简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因素有: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Matsumori发现本病HLADRW4检出

关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心室造影对诊断也有价值。临床上在胸骨下段

关于梗阻性肥大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胸部X线检查  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无升主动脉扩大或瓣叶钙化征象。晚期病例则左心房、右心室亦可增大,肺野血管郁血。  2、心电图检查  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呈现异常Q波。有的病例呈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3、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

概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约1/3有家族史。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男女同样罹患。  1.症状  (1)呼吸困难多在劳累后出现,是由于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期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肺淤血之故。与室间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加重肺淤血。  (2)心前区痛多在劳累后出现,似心绞痛,但可不典型,是由于肥

心脏磁共振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41岁。主因间断胸痛、胸闷3年,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80/110mmHg,平日不规律口服“尼群地平、美托洛尔”,未监测血压水平;否认糖尿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患者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痛、胸闷,呈闷胀感,无明显放射痛,无气短,症状多于劳累及饱餐后发作,持续数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介绍

  1.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是,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最厚处可达20~35mm,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实时下观察,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此外在左室右前斜位观也可见到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异常肥厚;心尖四腔位

简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般治疗方法

  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如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应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介绍

  小儿HCM临床表现多样化,预后不一。婴儿患者多于1岁内死亡,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一般认为估计病死率约为1%或更低。猝死常发生在年龄15~35岁,青少年及年轻成人HCM患者。猝死前大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于运动后发生。

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主动脉瓣狭窄  本病收缩期杂音位置高,向颈部传导,改变心肌收缩力及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影响不大,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主动脉瓣病变。  2、高血压性心肌肥厚  目前认为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2.5cm时,才可以诊断高血压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否则,应考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但是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包括一组不同病因的疾病,其特征是具有异常的不能解释的心室肥厚而心腔不扩大,以左心受累为主,

治疗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1.药物治疗  应限制患儿参加紧张或剧烈活动,避免运动后发生猝死。洋地黄、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及强效利尿药应避免应用。正性肌力药可增加左室压力阶差,使临床症状加重,并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强效利尿药减轻心室前负荷,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该病收缩功能正常,因舒张功能障碍引起肺淤血,用利尿

预防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重视做好遗传学咨询工作,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就诊。对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

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流出道狭窄,无需手术,以保守治疗为主,有临床症状者可用异搏定治疗。  1.本病治疗原则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同轻症无自觉症状,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家族中也无猝死者,则可不必治疗,但应作定期随访。  2.有临床症状但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征象者可首选β受体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本病应与心绞痛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鉴别。  1.心绞痛型冠心病  鉴别要点:  ①冠心病发病年龄多数在中年以上;  ②出现心前区疼痛多有典型的特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胸痛时间较冠心病心绞痛长,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  ③多伴血脂增高、血压增高和血糖增高等。必要时作左室造影明确诊断。建议对

关于扩张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为突出表现,以左心室扩大主,伴以右心室扩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扩大。  2.心电图  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波,各导联低电压。  3.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

心电图知识: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一、背景知识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室间隔和心室壁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心室腔缩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具体病因不清楚,是以心肌肌小节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是运动员猝死的常见病因之一,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性。根据左心室流出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常见体征有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抬举性冲动或心尖双搏动;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予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

关于限制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心电图  P波常高尖,QRS可呈低电压,ST段和T波改变常见,可出现期前收缩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约50%的患者可发生心房颤动。  2.X线  病变易侵及右心室,约70%显示心胸比例增大,合并右心房扩大者心影可呈球形;左心室受累时常可见肺淤血;个别患者尚可见心内膜钙化影。  3.超声心动

关于血色病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增多(>32µ;mol/L或>180µ;g/dl)转铁蛋白饱和度>80%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161µ;mol/L或>900µ;g/ml)。  其它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有心功不全者常显示心脏球形增大症状不明显者心脏可以正常;  2

关于梗阻性肥大性心肌病的病理介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梗阻病变的程度轻重不一。典型的病变以心室间隔上部肥厚最为显著,纵向切开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即向左、右心室腔膨出。心室间隔最厚部位处于二尖瓣前瓣叶游离缘的下方,心室间隔在该处因与前瓣叶互相冲撞而呈现局限性纤维化内膜增厚。肥厚的心室间隔心肌的厚度向上(主动脉瓣环),向下(心尖

手术治疗梗阻性肥大性心肌病的介绍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一)经主动脉和左心室联合切口心肌切除术 胸骨正中切口,应用体外循环结合低温,左心房内放入减压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在其根部加压注入冷心脏停搏液并局部降低心肌温度,横向切开升主动脉根部,用拉钩将右冠瓣向前牵引,用圆刃小刀从心室间隔前方切除U型心肌,切口从右冠瓣下方开始并向左

联拓生物宣布Mavacamten在中国获得“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

  联拓生物(纳斯达克:LIAN)是一家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为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市场的广大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药物。联拓生物于2022年2月15日正式宣布,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mavacamten在中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   此

关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临床同样表现为左心衰症状,查体可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心电图有左室劳损表现,但心超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