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吡哆醛的催化作用

众所周知,吡哆醛(维生素B6)经由Schiff碱及其互变异构式(3.106)能进行催化反应(Metzler等,1954)。依赖吡哆醛的一些酶能催化多种氨基酸反应,如脱羧反应、消除反应、转氨反应等。尽管研究了这些反应机理方面的问题,然而对有机化学的影响相当有限。例如Llor和Cortijo(1977)指出,(3.105)与(3.106)之间的互变异构可以用来测定溶剂的极性,这两个互变异构式最大吸收不同(分别是415,335nm),它们的相对强度随溶剂极性的大小而改变。他们证明平衡的△G与Kosower的z值有线性关系。这个模型成为测定吡哆醛一辅佐酶活性部位极性的特别有用的办法。另一个重要的吡哆醛传递的反应是脱羧作用,如前所述,这一反应高度地依赖于反应介质。因此,为了模拟脱羧酶的催化作用,必须考虑到羧基的溶剂化。曾报道H比哆醛传递的氨基酸的脱羧反应需要在相当激烈的条件(100oC ,4h)下才能发生(Kalyankar和Snell,......阅读全文

吡哆醛的催化作用

众所周知,吡哆醛(维生素B6)经由Schiff碱及其互变异构式(3.106)能进行催化反应(Metzler等,1954)。依赖吡哆醛的一些酶能催化多种氨基酸反应,如脱羧反应、消除反应、转氨反应等。尽管研究了这些反应机理方面的问题,然而对有机化学的影响相当有限。例如Llor和Cortijo(1977)

吡哆醛的催化作用

  众所周知,吡哆醛(维生素B6)经由Schiff碱及其互变异构式(3.106)能进行催化反应(Metzler等,1954)。依赖吡哆醛的一些酶能催化多种氨基酸反应,如脱羧反应、消除反应、转氨反应等。尽管研究了这些反应机理方面的问题,然而对有机化学的影响相当有限。例如Llor和Cortijo(197

吡哆醛→磷酸吡哆醛的过程介绍

ATP:吡哆醛5-磷酸转移酶(E.C.2.7.1.35),通常称为吡哆醛激酶。这是一个激酶反应,同时生成ADP。吡哆醇是吡哆醛的伯醇衍生物,它也可作为反应的底物。然后,醇基被氧化成醛而生成磷酸吡哆醛。吡哆胺也可以是反应的底物。

吡哆醛的食物来源

吡哆醛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中含量较高。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吡哆醛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在动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甜薯、蔬菜中。各种食物中

磷酸吡哆醛的简介

  磷酸吡哆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8H10NO6P,由维生素B6与磷酸结合形成,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中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以互相转变,皆为活性型。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能促进谷氨酸脱羧,增进γ-氨基丁酸的生成,后者是神经抑制

吡哆醛的结构功能

吡哆醛(pyridoxal,PL)是维生素B6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氧化吡哆醇所得到的醛。其化学式为3-羟基-5-羟甲基-2-甲基吡啶-4-甲醛。

吡哆醛的食物来源介绍

  吡哆醛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中含量较高。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吡哆醛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在动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甜薯、蔬菜中。  各

吡哆醛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吡哆醛中文别名:3-羟基-5-羟甲基-2-甲基吡啶-4-甲醛英文名称:Pyridoxal英文别名:isopyridoxal;3-Hydroxy-5-(hydroxymethyl)-2-methylisonicotinaldehyde;PYRIDOXALDEHYDE;3-(Hydroxyme

吡哆醛的发现与研究

在19世纪时,糙皮病(pellagra)除发现因烟碱酸缺乏引起外,在1926年又发现另一种维生素在饲料中缺乏时,也会引起小老鼠诱发糙皮病,后来此物质在1934年被定名为维生素B6,直到1938~193吡哆醛9年才被分离出来,并定性及能合成出维生素B6。

关于磷酸吡哆醛的简述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能促进谷氨酸脱羧,增进γ-氨基丁酸的生成,后者是抑制性神经抑制性递质。  磷酸吡哆醛是瓜氨酸的辅酶,又是鸟氨酸的辅酶。  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促进转氨酶进行转氨作用提高体内多巴胺的含量。  通常共价结合到转氨酶活性中心赖氨酸残基的ε

吡哆醛的性质和作用

在中性和碱性中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对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生长有影响,其效应较哆哆醇大数千倍,这种作为恢复酪氨酸脱羚酶作用的物质,是1942年从脏器的提取物中被发现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形成磷酸吡哆醛。具有很多酶的辅酶作用。

吡哆醛的物化性质

密度:1.36 g/cm3沸点:412.8ºC at 760 mmHg折射率:1.639

磷酸吡哆醛的主要性质

溶解度:Appreciable熔点:140-143°C 疏水性(logP):-1.2溶解性: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RTECS编号:UV1208000

磷酸吡哆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磷酸吡哆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8H10NO6P,由维生素B6与磷酸结合形成,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中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以互相转变,皆为活性型。

磷酸吡哆醛的主要生理功能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能促进谷氨酸脱羧,增进γ-氨基丁酸的生成,后者是抑制性神经抑制性递质。磷酸吡哆醛是瓜氨酸的辅酶,又是鸟氨酸的辅酶。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促进转氨酶进行转氨作用提高体内多巴胺的含量。通常共价结合到转氨酶活性中心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上。

关于吡哆醛的体内转化的介绍

  维生素B6以吡哆醛、吡哆醇和吡哆胺等三种同效维生素存在于食物中,它们都由哺乳动物的肝脏转化为其活化形式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存在于许多食物中,但是,维生素B6的缺乏比人们所想像的要广泛得多。没有任何疾病与维生素B6的缺乏有关,但是,在那些喂养含维生素B6量不足的食物的婴儿中,曾经观察到惊厥的症状

吡哆醛及其衍生物的相关介绍

  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总称为维生素B6(图3[维生素的结构式]的结构式" class=image>)。维生素B6参与形成两种辅酶,即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  需要吡哆醛磷酸或吡哆胺磷酸作为辅酶的酶在氨基酸代谢中特别重要,催化转氨、脱羧以及消旋作用等。

关于磷酸吡哆醛的基本信息介绍

  磷酸吡哆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8H10NO6P,由维生素B6与磷酸结合形成,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中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以互相转变,皆为活性型。+  溶解度:Appreciable  熔点:140-143°C  疏水性(logP):-1.2  溶解性:

蛋白激酶A的催化作用

  PKA激活后,释放的催化亚基可以催化ATP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底物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这种磷酸化通常导致底物活性的变化。由于PKA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作用于不同的底物,PKA调节和cAMP调节涉及许多不同的通路。  进一步作用的机制可分为直接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质合成:  在蛋白质直接磷酸化过

相转移催化作用的定义

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它是指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相中的反应物与另一相(水相或固体相)中的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PTC)反应。例如:PhOH + C4H9Br— → PhOC4H9 + HBr其中苯酚PhOH是固态的,溶于水中。而溴丁

关于相转移催化作用的简介

  相转移催化反应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多应用于非均相反应体系,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加快反应速率,简化操作过程,提高产品收率,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相转移催化最初只是应用于烷基化等几类典型的反应中,现已迅速发展到许多化学化工领域。除了应用于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反应外,还进入了分析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

金属氧化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地位很重要,它作为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被广泛使用。就主催化剂而言,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主族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后者主要为固体酸碱催化剂(见酸碱催化作用)。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及氧化铝、氧化硅等主族元素氧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酸碱性,对离子型(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金属氧化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地位很重要,它作为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被广泛使用。就主催化剂而言,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主族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后者主要为固体酸碱催化剂(见酸碱催化作用)。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及氧化铝、氧化硅等主族元素氧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酸碱性,对

关于蛋白质的催化作用

   细胞中,酶是最被广泛了解和研究最多的蛋白质,它的特点是催化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极高的催化效率。酶在大多数与代谢和异化作用以及DNA的复制、修复和RNA合成等相关的反应中发挥作用。在翻译后修饰作用中,一些酶(如激酶和磷酸酶)可以在其底物蛋白质上增加或去除特定化学基

什么是相转移催化作用?

相转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实体(如负离子)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

配位化学在催化作用

过渡金属化合物能与烯烃、炔烃和一氧化碳等各种不饱和分子配位形成配合物,使这些分子活化,生成新的化合物。例如烯烃的氢甲醛化反应中,烯烃与氢和一氧化碳按照与钴催化剂形成配合物的机理,最终生成醛(R为烷基):RCH=CH2+CO+H2─→RCH2CH2CHO有些金属催化剂可把烯烃转变为多聚体。例如,将氯化

ELISA试剂盒物的催化作用

ELISA试剂盒技术原理:以免疫学反响为根底,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响与酶对底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符号。2. 结合在固相载体外表的抗原或抗体仍坚持其免疫学活性。3. 酶符号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4. 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外表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响。再参加酶符号的抗原

简述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

  在化学工业中,利用ADH的催化特性生产许多原材料及中间反应物。在二氧化碳转化合成甲醇的过程中,ADH就发挥了酶的催化作用。为实现CO2向甲醇的转化,研究者曾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酶催化法以其高效、专一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在CO2的固定和还原反应中已有应用。许松伟等采用甲酸脱氢酶

叶绿体ATP酶的催化作用过程

催化在叶绿体中合成ATP的酶与线粒体中的ATP酶十分相似。叶绿体中ATP酶也像门把位于类囊膜外侧。存在于不垛叠的类囊膜中。ATP酶可分为CF1和CF0两部分。CF0插在膜中,起质子通道作用,CF1由α3、β3、γ、δ、ε亚基组成,α、β亚基有结合ADP的功能,γ亚基控制质子流动,δ亚基与CF0结合,

酶的催化作用和活性部位

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即中间产物)降低反应能阈来实现的。酶是一个大分子蛋白质,而底物往往是小分子化合物,现已证实,酶分子表面不是任何部位都能与底物相结合的。只有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才能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作用。酶的活性部位:有些必需基团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形成空间结构时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