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洋红层”为研究深水环流演化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孙珍研究员团队在南海中新世海相红层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ondwana Research(《冈瓦纳研究》)上。张哲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大洋红层”是指深海远洋、半远洋环境下,形成的一套以棕红色-红褐色为主的沉积物,成因机制复杂,其中与深层环流有关的大洋红层对古海洋演化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大洋钻探(349,367/368/368X)航次在南海洋盆和洋-陆过渡带发现了广为发育的红色粘土层,形成时代主要介于早-中中新世。然而,这些海相红层的成因以及古海洋学意义尚不清楚。其中,U1503A站位位于南海北部最老的洋壳上,这里发育有最完整的同扩张和扩张后沉积地层,且红色粘土层中还发育有四套厚层绿色夹层,是揭示红层成因的理想代表。 研究人员运用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方法,对红层和绿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颜色变化主要与......阅读全文

南海“大洋红层”为研究深水环流演化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孙珍研究员团队在南海中新世海相红层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ondwana Research(《冈瓦纳研究》)上。张哲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大洋红层”是指深海远洋、半远洋环境下,形成的一套以棕红

南海中新世海相红层成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珍团队在南海中新世海相红层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张哲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孙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大洋红层”是指深海远洋、半远洋环境下,形成的一套以棕红色-

南海陆缘同裂陷期岩浆作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构造演化与模拟研究团队副研究员张翠梅、研究员孙珍,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Gianreto Manatschal 及中国海油勘探专家庞雄在南海北部陆缘同裂陷期岩浆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冈瓦纳研究》。 被动陆缘依据岩浆活动的表征

天津大学孙哲JACS:多重几何/电子构型碳纳米环

  具有可变的多重分子构型和电子构型是构筑刺激响应材料的重要分子基础。例如,当分子构型的改变伴随开壳/闭壳态或中性/离子态变化时,材料会表现出独特的对光照、电场、磁场的响应以及动态氧化还原行为(dyrex),从而可应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传感器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基于蒽醌二甲烷 (Anthraquin

432人次!2023年度化学所师生荣获各类教育奖项

2023年度国家、中国科学院、国科大及所级各类教育相关奖项的评选结果已陆续公布,化学所导师、研究生共432人次获评各类奖励及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一、导师获奖情况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白春礼   陈传峰   文  锐    于  萍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王德先   向俊锋 国科大魏桥国科校长

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研究迎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46.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综合利用三维海底地震仪(OBS)广角地震数据、多道反射地震数据、国际大洋钻探结果等,在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COT)研

中国天文最高奖项——张钰哲奖评选会举行

  10月14日至15日,我国天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张钰哲奖评选会暨中科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试验室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李惕琣、周又元、黄润乾、苏定强等参加了会议。   张钰哲奖是中国天文学会为纪念我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

南海所一项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日前,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海学会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评选出了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由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孙珍研究员、林间特聘研究员和徐敏研究员领衔的科技团队牵头实施的成果“国内最长最深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完成”入选。南

南海及邻域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受邀作大会报告。主办方 供图 9月25日至27日,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南海及邻域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研讨会在广州南沙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杨经绥

张哲泠女士归国加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中国团队

  在测试可靠的前提下,科学、严谨地表征粉体及多孔物质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全体同仁的目标。近年来,公司的应用科学家团队在物理吸附理论及应用方面不断探索,通过与世界各地知名学者的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客户、提高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

未来科学家张哲野:“90后”学术黑马如何炼成

  张哲野   22岁的张哲野坐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爱因斯坦广场上,一边晒着冬天温暖的太阳,打着呵欠,一边讲述自己的科研梦:“我要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这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大四本科生,自称“不做实验的时候总是没什么精神,呵欠连天”。2014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他时,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头

孙大伟:提炼经验-力求突破

孙大伟在天津考察实验室检测工作整顿活动时强调  提炼经验 力求突破  8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到天津考察质检工作。孙大伟在参加天津市检测实验室整顿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天津市质监局在实验室检测、管理、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该市出台的《天津市促进实验室发展办法》,在全国率先以

南海海洋所举办海洋地球电磁探测研讨会

  为促进我国海洋电磁探测领域的发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主办的“海洋地球电磁探测”研讨会在南海海洋所召开。受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珍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陈小斌等多位国内地球电磁探测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场交流探讨。研讨会现场。

作物冠层分析仪研究果类蔬菜冠层下秀珍菇的生长情况

    果类蔬菜植株相对高大,封垄后繁茂的枝叶会形成冠层,将上下空间隔离,减弱了直射光线进入、气体交换、水分蒸发,使冠层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这也为立体栽培创造了条件,通过间、套、复中等栽培放弃是,充分利用所创造的温、湿、光等环境因素,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告捷-我国跻身深海研究前沿

  6月11日,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圆满完成了2个航次、历时4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  12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国办公室、同济大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此次南海新一轮大洋

信息科学部2022年度国自然基金会评专家

2022年度信息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会评专家组成员艾渤、安建平、包志华、鲍长春、毕晓君、蔡成涛、蔡树军、蔡新霞、曹俊诚、曹先彬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下半场”

  这一次,要讲述的,是南海如何从陆地变成海洋的故事。故事的挖掘者,是正停在香港招商局码头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故事的解读者,则是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这是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它包括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和368两个航次,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66名科学

我国首次实施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43.shtm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的支持下,该所研究员孙珍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人员合作,于今年7月至8月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的地方,

马宇蒨研究员荣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11月1日,为期5天的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将第十届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09-2010年度)授予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马宇蒨研究员。  马宇蒨研究员长期从事粒子天体物理的观测研究,取得大量高显示度的成果,为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学的

洋红染色剂的功能介绍

又叫胭脂红或卡红(Carmine),是从一种热带昆虫胭脂虫雌虫体内提取的天然染料。单纯的洋红不能直接染色,要和铁、铝等金属盐类媒染剂一起使用。溶于钾明矾中带正电荷,因此成为碱性染色剂。

洋红染色剂的染色配方

通常的染色配方为:(1)醋酸洋红配方:冰醋酸1体积、蒸馏水1体积、洋红饱和量。配法:冰醋酸与蒸馏水混合煮沸,加入洋红再煮20分钟。(2)明矾洋红配方:洋红1g,铵明矾或钾明矾10g,蒸馏水100mL。配法:先将明矾溶于蒸馏水,再加入洋红煮沸,冷却后加入少量防腐剂(水杨酸钠、石炭酸等)。(3)硼砂洋红

洋红染色剂的发展简述

1859年,人们从煤焦油染料里得到了品红色染料。其后,1860年,品红色这个名字迅速变成另一个名字:洋红色。其名之变源于发生在意大利伦巴第的“Magenta战役”,因为当时“Magenta的大地被血染”;1860年,人们从煤焦油染料里得到洋红色;1890年代,根据“减法三原色”,印出洋红色,从那时起

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

2019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 #aabbccdd3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3{border:1px solid #666666}

国自然基金委公布信息科学部4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

  关于发布2021年度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现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2021年度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如下:  安爱民、白雪、柏连发、鲍虎军、

微观构造分析揭示南海海盆最新扩张历史

  南海中央海盆的残留扩张脊在哪里?为什么近南北走向的中南—礼乐转换断裂与西南次海盆和中央海盆扩张脊都是呈大角度斜交?针对这两个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等联合攻关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南海陆缘早白垩世至早新生代伸展事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构造与模拟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孙李恒,研究员孙珍、张运迎,副研究员赵中贤等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367/368航次1504站位采集到的基底绿片岩相糜棱岩开展了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U-Pb定年的研究,发现自早白垩世以来

揭示南海陆缘早白垩世至早新生代伸展事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构造与模拟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孙李恒,研究员孙珍、张运迎,副研究员赵中贤等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367/368航次1504站位采集到的基底绿片岩相糜棱岩开展了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U-Pb定年的研究,发现自早白垩世以来南海陆缘

南海陆缘早白垩世至早新生代伸展事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构造与模拟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孙李恒,研究员孙珍、张运迎,副研究员赵中贤等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367/368航次1504站位采集到的基底绿片岩相糜棱岩开展了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U-Pb定年的研究,发现自早白垩世以来

南海海洋所两项成果获2021海洋科学技术奖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获悉,近日,该所两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其中,林间牵头完成的成果“大洋板块俯冲动力学机制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获特等奖;喻子牛牵头完成的成果“牡蛎先天性免疫和环境响应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研究”获一等奖。研究大洋俯冲动力学过程与

靛洋红指示剂的功能介绍

中文名称靛洋红英文名称indigo carmine定  义从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加上亚硫酸钠而成的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