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光合作用的研究与发展

最早的光合作用1990年,一种红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被发现,这种红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种有性繁殖物种,也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现代动植物最古老祖先。对红藻化石的年龄此前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多数观点认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 为了确定这种红藻化石的年龄,研究人员专门到加拿大巴芬岛收集包含这种红藻化石的黑页岩并用铼锇同位素测年法分析,认为红藻化石有10.47亿年的历史。 在确认红藻化石年龄基础上,研究人员用一种名为“分子钟”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基于基因突变率的生物进化事件。他们的结论是,约12.5亿年前,真核生物开始进化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 主要研究进展17世纪以前,普遍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元素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17世纪中叶,荷兰科学家Van Helmont进行了柳树盆栽实验。连续5年只浇水,柳树重量增加了75 kg,土壤质量只减少了60 g。因此,他错误地认为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阅读全文

光合作用的研究与发展

最早的光合作用1990年,一种红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被发现,这种红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种有性繁殖物种,也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现代动植物最古老祖先。对红藻化石的年龄此前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多数观点认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 为了确定这种红藻化石的年龄,研究人员专门到加拿大巴芬岛收集包含这种红藻化石的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17世纪以前,普遍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元素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17世纪中叶,荷兰科学家Van Helmont进行了柳树盆栽实验。连续5年只浇水,柳树重量增加了75 kg,土壤质量只减少了60 g。因此,他错误地认为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灌溉土壤的水。 1771年,英国牧师、化

速激肽的研究与发展

属于速激肽家族广泛分布于脑内,在负责调节情绪的脑区(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下丘脑等)比较丰富,同时在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及神经纤维上有较高表达速激肽(主要指P物质)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痛觉信息——外周伤害性感觉经C型传入纤维传至脊髓背角或脑干,释放P物质及谷氨酸,激活二级伤害感受神经元,向脑内痛觉中枢

碱基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体中常见的碱基有5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 ,2019年又人工合成了4种碱基,美国科学家StevenA. Benner将这4个新成员分别命名为“Z”“P”“S”“B”(顾名思义,前5种碱基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属于嘌呤族(缩写作R),它们具有双

激光的研究与发展

激光的英文laser 这个词是由最初的首字母缩略词LASER演变而来,LASER的意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英文的单词的缩写简略。激光技术中的关键概念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时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激光这个词曾经饱受争议;Gordon Gould是记载中第一个使用这个词汇的人。1953年

钴胺素的研究与发展

Woodward最杰出的成就,维生素B12的合成1965年,伍德沃德因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后,他并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停止工作。而是向着更艰巨复杂的化学合成方向前进“。他组织了14个国家的110位化学家,协同攻关,探索维生素B12的人工合成问题。在他以前,这种极为重要的药物

质谱法的的研究与发展

1898年W.维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离子束发生偏转时发现,电荷相同时,质量小的离子偏转得多,质量大的离子偏转得少。1913年J.J.汤姆孙和F.W.阿斯顿用磁偏转仪证实氖有两种同位素[kg1]Ne和[kg1]Ne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一台能分辨一百分之一质量单位的质谱计,用来测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鉴定

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发展

核酸疫苗的发展史真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因疫苗的分子路线在过去的20世纪中,疫苗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继柯赫、巴斯德等人的科学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期盼”到“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过程。疫苗免疫接种所经过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是由Pasteur等研制开发的减毒或灭活的疫苗,第二

酵母多糖的研究与发展

2001年,哈特韦尔、纳斯、亨特因发现了控制细胞分裂的关键性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10月7日,诺贝尔医学奖又再次被授予发现了控制细胞程序化死亡基因的罗伯特·霍维茨等三位专家,从而开创了同一领域研究连续两年获同一诺贝尔奖项的先例,由此也引发了世界医学对靶向抑制病毒物质-

冈崎片段的研究与发展

冈崎片段是相对较短的DNA核苷酸序列(真核生物中大约有150到200个碱基对长),它们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并随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在一起,形成DNA复制过程中的滞后链。冈崎片段是20世纪60年代两位日本分子生物学家、名古屋大学的一对校友夫妇冈崎令治和冈崎恒子共同发现的。

脱敏疗法的研究与发展

1909年,Noon用自动免疫法治疗花粉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免疫治疗新纪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免疫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英国发生了数例由于注射免疫治疗制剂而死亡的病例,导致有关政府机构下令全面禁止免疫治疗。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次利用

植物病毒的研究与发展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与1898年M.W.拜耶林克证明,烟草花叶病为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所引起,可通过病叶汁液传染,20世纪初,已经知道昆虫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1930年,Н.Н.麦金尼和汤清香发现病毒可以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间有干扰作用。1935

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发展

核酸疫苗的发展史真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因疫苗的分子路线在过去的20世纪中,疫苗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继柯赫、巴斯德等人的科学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期盼”到“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过程。疫苗免疫接种所经过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是由Pasteur等研制开发的减毒或灭活的疫苗,第二

狂犬疫苗的发展与研究

1882 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先生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之后经历了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21世纪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 Vero 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uman Diploid Cell Rabies

DNA测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70年代末,WalterGilbert发明化学法、FrederickSanger发明双脱氧终止法手动测序,同位素标记80年代中期,出现自动测序仪(应用双脱氧终止法原理)、荧光代替同位素,计算机图象识别90年代中期,测序仪重大改进、集束化的毛细管电泳代替凝胶电泳2001年完成人类基因组框架图

脑钠肽的研究与发展

BNP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同,BNP血浆浓度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正常BNP浓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否定存在心功能受损。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BNP同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引起的的LVD。但是,由于不同实验室条件不同,采取的测定方法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所得到的正常值均有差别,还需研究完善

纳米柱的研究与发展历史

2006年,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者发展了一种便宜和较高效率产生纳米柱的方法。他们用纳米球光刻和反应离子腐蚀相结合产生直径小于500nm的大群硅柱。后于2010年研究者制出锥形头的纳米柱。之前,纳米柱的头是平的,把射到的光反射了很多。锥形头的纳米柱允许光

水准仪的研究与发展

水准仪是在17~18世纪发明了望远镜和水准器后出现的。20世纪初,在制出内调焦望远镜和符合水准器的基础上生产出微倾水准仪。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自动安平水准仪;60年代研制出激光水准仪;90年代出现电子水准仪或数字水准仪。

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631年,意大利传教士萨鲁布里诺(AgostinoSalumbrino)从南美洲秘鲁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有效治疗热病的药物——金鸡纳树皮(cinchonabark)并将之带回欧洲用于热病治疗,不久人们发现该药对间歇热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与发展

应具有一些相似特征,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氧化合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随着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许多反应与经典定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类似特征,19世纪发展化合价的概念后,化合价升高的一类反应并入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一类反应并入还原反应。20世纪初,成键

手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情况

手性技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手性技术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有关基础的发展。这些基础首先是有机立体化学理论的建立,其次是消旋体拆分方法的完善,第三是手性合成的创新,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消旋体的拆分,是手性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由非手性物质合成手性物质时,往往得到的是由一对等量对映异构体组成

微折细胞研究与发展

尚未阐明促进M细胞分化的因素,但据认为它们是对正在发育的Peyer斑中发现的免疫细胞的信号产生反应的。B细胞与M细胞的发育有关,因为它们也大量位于滤泡相关上皮(FAE)中。缺乏B细胞种群的FAE导致Peyer斑块内衬的M细胞数量减少。类似地,还已知人淋巴瘤细胞系经历从腺癌细胞向M细胞的转变。尽管许多

叶绿素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之所以

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17世纪以前,普遍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元素是从土壤中获得的。17世纪中叶,荷兰科学家Van Helmont进行了柳树盆栽实验。连续5年只浇水,柳树重量增加了75 kg,土壤质量只减少了60 g。因此,他错误地认为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灌溉土壤的水。1771年,英国牧师、化学家

蛋白质组的研究与发展

2014年5月28日,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两组科研人员分别绘制的人类蛋白质组草图。这一成果有助于了解各个组织中存在何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哪些基因表达有关等,从而进一步揭开人体的奥秘。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成形时,有科学家提出了破译人类蛋白质组的想法。其目标是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

光谱分析的研究与发展

1802年,有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沃拉斯顿为了验证光的色散理论重做了牛顿的实验。这一次,他在三棱镜前加上了狭缝,使阳光先通过狭缝再经棱镜分解,他发现太阳光不仅被分解为牛顿所观测到的那种连续光谱,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暗线。可惜的是他的报告没引起人们注意,知道的人很少。1814年,德国光学家夫琅和费制成了第一台

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情况

促进剂的发展是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化。德国推出Deovulc BGl87和Rhencure AP系列混合型促进剂,促进效率高,不会产生亚硝胺。德国拜耳公司的Vulkacit CRV/LG(3-甲基噻唑烷-硫酮-2)新品,可以代替致癌嫌疑的NA-22,适用于氯丁橡胶。多功能促进剂兼有其他助剂的功能

染色体畸变的研究与发展

染色体结构畸变最早在黑腹果蝇中发现。美国遗传学家C.B.布里奇斯在1917年发现染色体缺失,1919年发现重复,1923年发现易位。美国遗传学家A.H.斯特蒂文特在1926年发现倒位。染色体数目畸变最早也在果蝇中发现。1916年布里奇斯在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多一个和少一个X染色体的现象。1920年美国遗

现代新型细菌疫苗的研究与发展

20世纪后期至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相关科学发展迅猛。以此为基础,细菌疫苗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组分疫苗、DNA疫苗等多种现代新型细菌疫苗,这为研发及生产更加安全、性质稳定、保护性好的细菌疫苗带来新的希望。现将这几种现代新型疫苗介绍如下。1、 组分疫苗经典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细菌疫

光学显微镜的研究与发展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