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动脉转位的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①由于主、肺动脉干常呈前后位排列,因此正位片见大动脉阴影狭小,肺动脉略凹陷,心蒂小而心影呈“蛋形”。②心影进行性增大。③大多数患者肺纹理增多,若合并肺动脉狭窄者肺纹理减少。 2.心电图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婴儿期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有时尚有右心房肥大。肺血流量明显增加时则可出现电轴正常或左偏,左右心室肥大等。合并房室通道型室间隔缺损时电轴左偏,双室肥大。 3.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常用方法。若二维超声显示房室连接正常,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则可建立诊断。主动脉常位于右前,发自右心室;肺动脉位于左后,发自左心室。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心内分流方向、大小的判定及合并畸形的检出。 4.心导管检查 导管可从右心室直接插入主动脉,右心室压力与主动脉相等。也有可能通过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到左心腔再人肺动脉,肺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主动脉。 5.心血管造影 选择性右心室造影......阅读全文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①由于主、肺动脉干常呈前后位排列,因此正位片见大动脉阴影狭小,肺动脉略凹陷,心蒂小而心影呈“蛋形”。②心影进行性增大。③大多数患者肺纹理增多,若合并肺动脉狭窄者肺纹理减少。  2.心电图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婴儿期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有时尚有右心房肥大。肺血流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治疗

  诊断明确后首先纠正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无适当大小的房间隔缺损,可保持动脉导管开放直到手术。对于有严重缺氧的婴儿应在转送至三级医院前即行静脉静滴前列腺素E1或前列腺素E2以扩张动脉导管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静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1.姑息性治疗方法  (1)球囊房隔成形术 缺氧严重而又不能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发病机制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中最常见者为右型转位,即升主动脉起自右室,位于右前方;肺动脉起自左室,位于左后方,这样形成两个截然分开的循环系统,其循环经过是:“右房→右室→主动脉→全身→体静脉→右房”;而“左房→左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房”,患儿出生后必须伴有两个大循环间的分流交通,始能维持生命,交通的部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临床表现  1.青紫  出现早,半数出生时即存在,绝大多数始于1个月内。随着年龄增长及活动量增加,青紫逐渐加重。青紫为全身性,若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则出现差异性发绀,上肢青紫较下肢重。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后3~4周婴儿出现喂养困难、多汗、气促、肝大和肺部细湿啰音等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检查及并发症

  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①由于主、肺动脉干常呈前后位排列,因此正位片见大动脉阴影狭小,肺动脉略凹陷,心蒂小而心影呈“蛋形”。②心影进行性增大。③大多数患者肺纹理增多,若合并肺动脉狭窄者肺纹理减少。  2.心电图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婴儿期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有时尚有右心房肥大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发病原因

    大血管错位的发生与胎生期心血管的扭转和动脉圆锥的发育分隔等密切相关,有关本病的发生与解剖分类相当复杂,各家提法不一,简述之,在胎生第5~6周心管扭转,正常时右向襻转(D-Loop),右心室位于右侧,左心室位于左侧,主动脉圆锥位于右后偏下,而肺动脉圆锥位于左前偏上,心管在发育过程中如左向襻转(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临床表现

  1.青紫  出现早,半数出生时即存在,绝大多数始于1个月内。随着年龄增长及活动量增加,青紫逐渐加重。青紫为全身性,若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则出现差异性发绀,上肢青紫较下肢重。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后3~4周婴儿出现喂养困难、多汗、气促、肝大和肺部细湿啰音等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患儿常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并发症及治疗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栓塞等。  治疗  诊断明确后首先纠正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无适当大小的房间隔缺损,可保持动脉导管开放直到手术。对于有严重缺氧的婴儿应在转送至三级医院前即行静脉静滴前列腺素E1或前列腺素E2以扩张动脉导管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静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1.姑息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大血管错位的发生与胎生期心血管的扭转和动脉圆锥的发育分隔等密切相关,有关本病的发生与解剖分类相当复杂,各家提法不一,简述之,在胎生第5~6周心管扭转,正常时右向襻转(D-Loop),右心室位于右侧,左心室位于左侧,主动脉圆锥位于右后偏下,而肺动脉圆锥位于左前偏上,心管在发育过程中如左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中最常见者为右型转位,即升主动脉起自右室,位于右前方;肺动脉起自左室,位于左后方,这样形成两个截然分开的循环系统,其循环经过是:“右房→右室→主动脉→全身→体静脉→右房”;而“左房→左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房”,患儿出生后必须伴有两个大循环间的分流交通,始能维持生

大动脉转位患儿肺大泡切除术麻醉分析

患儿,男,16岁,167 cm,42kg。术前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肺大泡,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既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史,分别在2岁及7岁时在北京阜外医院行心脏手术,主要行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口唇稍发绀,无杵状指(趾),左肺呼吸音弱、叩诊呈鼓音,胸骨左缘第3—5

小儿大动脉炎的心电图检查

  约半数患者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劳损或高电压,少数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改变,由于肺动脉狭窄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可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可能部分掩盖心电图右心室肥厚的特征。

病例分析:出生仅2小时患儿成功接受心脏大动脉转位...

病例分析:出生仅2小时患儿成功接受心脏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    一名出生仅2小时的重症先心病患儿,在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接受心脏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4月18日,患儿康复出院。此例手术创下我国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最小年龄纪录。    这例手术不仅改写了我国小儿心脏病外科治疗历史,而且这

小儿大动脉炎的肺功能检查介绍

  肺功能改变与肺动脉狭窄和肺血流受损有一定关系,通气功能下降以双侧肺血流受损为多,而弥散功能障碍则少见,由于长期肺血流受损使肺顺应性降低,或肺动脉高压引起心肺功能改变所致。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CT检查介绍

  血管造影(包括DsA)仍是确诊大动脉炎的主要方法,主要显示动脉管腔的改变,但不能观察管壁的改变为其缺点,CT可以观察动脉管壁的变化,对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及病变活动具有较大的价值,可见管壁增厚及钙化,增强CT扫描,发现管壁强化和环状低密度影提示为病变活动期,血管造影正常,但可有管壁异常者,有助于大

右位心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二尖瓣下移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男,56岁,因“咳嗽、喘累1d,突发呼吸困难1h”就诊。患者多年前体检发现室间隔缺损未行治疗,无明显不适,Ⅱ型糖尿病史约10年,无支气管哮喘病史。体格检查:患者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唇稍紫绀。胸骨右缘二三肋间闻及收缩期3~4级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脑钠肽(静脉血)3804.28pg/nL,心肌

一例7d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麻醉管理

足月剖宫产男患儿,出生后2d,体质量3kg,以发现口周紫绀2d于2014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心率126次/min,血压62/24mmHg(1mmHg=0.133kPa),呼吸60次/min,未闻及心脏杂音。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DD型)、室问隔缺损(双向分流)、动脉导管开放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眼底检查的介绍

  无脉病眼底为本病的一种特异性改变,发生率约为14%,可分为3期:第1期(血管扩张期),视神经盘发红,动静脉扩张,淤血,静脉管腔不均,毛细血管新生,小出血,小血管瘤,虹膜玻璃体正常;第2期(吻合期),瞳孔散大,反应消失,虹膜萎缩,视网膜动静脉吻合形成,周边血管消失;第3期(并发症期),表现为白内障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基本检查方式介绍

  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血沉是反映本病病变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约43%的患者血沉快,可快至130mm/h,其中发病10年以内者,多数血沉增快,大于10年者则病情趋于稳定,血沉大多恢复正常。  2.“C”反应蛋白  其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阳性率与血沉相似,均为本病病变活动的一项指标。  3.抗链球

小儿大动脉炎的胸部X线检查介绍

  (1)心脏改变 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多为轻度左心室扩大,重度扩大较少见,其原因主要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后负荷增加;其次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损害所致。  (2)胸主动脉的改变 常为升主动脉或弓降部的膨隆,凸出,扩张,甚至瘤样扩张,可能系高血压的影响或大动脉炎的表现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检查的介绍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它是一种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由静脉注入76%泛影葡胺进行造影,为一种较好的筛选方法,操作较简便,病人负担小,反差分辨力高,对低反差区病变也可显示,考虑大动脉炎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的病因,故造影时应对头臂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肺动脉进行全面检查,一

小儿大动脉炎的核磁共振(MRI)检查介绍

  本法属无创性检查,具有多体位,多层面成像的能力,应用MRI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快速成像序列,可以检测大动脉炎管腔和管壁形态学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判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法可以显示完整的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形态学的改变。

一例产前诊断胎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巨大室间隔缺...

一例产前诊断胎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病例分析 孕妇,31岁,孕1产0,孕27周,既往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史。因外院诊断胎儿心脏单心室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胎儿超声检查示内脏/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尖指向左前,十字交叉结构存在,左、右房室大小基本对称,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链接一致

一例右旋心伴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罕见冠状动脉畸形...

一例右旋心伴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罕见冠状动脉畸形病例分析 患者男,58岁。主因活动后或饭后胸闷、心慌9年就诊。查体:血压145/85mmHg,心率67次/min,律齐,口唇无紫绀;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侧第五肋间,胸骨右缘4~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心电轴右偏,ST—T异常改变

“梦天”完成转位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 转位期间,梦天实验舱先完成相关状态设置,再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之后采用平面转位方式经约一小时完成转位,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侧向端口再次对接。今天下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梦天实验舱。

如何诊断小儿大动脉炎?

  高血压,无脉或脉弱及血管杂音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原因不明高血压儿童出现发热,关节痛及血沉加快,就应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凡10岁左右的女孩,发生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应检查各部位大动脉搏动,测量四肢血压及听诊血管杂音,病变部位的血管杂音对本病的诊断颇有帮助,常在腹部,锁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锁乳突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放射性核素检查介绍

  用99mTc-DTPA肾照相及巯甲丙脯酸激发试验,当肾动脉发生狭窄时,由于肾缺血引起肾素系统活性增强,血管紧张素Ⅱ使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压增高,代偿性来维持适当肾小球滤过率,服用巯甲丙脯酸25mg,1h后复查肾照相,若有肾动脉狭窄存在,由于巯甲丙脯酸消除了血管紧张素Ⅱ对出球小动脉的收

核转位筛选实验(二)

利用交互式的灵活的软件分析数据MetaXpress® 软件中的Translocation-Enhanced 应用模块可以被用来鉴定核中以及定量与细胞核相关的其余部分中ß-catenin-EGFP 的量(图3)。对细胞核区间的划分来源于被Hoechst 核染料染色的区域。然后用第二种波长的光(

核转位筛选实验(一)

优点· 可重复性表型检测· 既高通量又不牺牲质量的图像获取· 应用交互式预览,大大减少分析设置时间· 统一的统计方法使结果更准确  躁郁症(BD)是一种高度遗传性的心理疾病,它影响到全球大概1%的人口。1949 年锂被第一次应用于躁郁症,到目前为止锂仍是治疗BD 的主要药物。然而在一半的病例中,锂并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病因分析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与梅毒、动脉硬化、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病)、先天性异常、巨细胞动脉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