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实现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

2022年举办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计划在2026年第28届CGPM大会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并在2030年第29届CGPM大会做出最终决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担负着“北京时间”的产生和发播任务。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锶光钟研制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授时中心成功研制了频率不确定度5.1×10-17、频率稳定度6.6×10-16 (τ/s)-0.5的锶光钟NTSC-Sr1,并通过守时氢钟溯源至国际原子时(TAI),实现了在现行时间单位“秒”定义下的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测量值不确定度4.1×10-16。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计量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Metrologia)上。卢晓同特别研究助理为文章第一作者,常宏研究员和武文俊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阅读全文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实现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

2022年举办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计划在2026年第28届CGPM大会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并在2030年第29届CGPM大会做出最终决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担负着“北京时间”的产生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实现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

2022年举办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计划在2026年第28届CGPM大会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并在2030年第29届CGPM大会做出最终决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担负着“北京时间”的产生

光晶格冷原子锶光钟实现闭环运行

  近日,由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常宏团队研制的光晶格冷原子锶(87)光钟(以下简称锶光钟)成功实现闭环运行。自比对技术的初步测量评估显示,其输出频率稳定度为6×10-17@800s,单边极化钟跃迁谱线线宽为3.87赫兹。  锶光钟是目前世界上频率稳定度和频率不确定度性能最高的原子钟,实现的频率

国家授时中心锶光钟研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带领的量子频标研究团队在光频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锶光钟研究组在研究员常宏指导下,通过直接对光学频率梳(简称光梳)的模式进行选择和放大,成功通过光梳产生了单模窄线宽激光光源,并应用于锶光钟装置系统,实现了锶原子的窄线宽冷却和钟跃迁频率测量。研究成果以题

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探测中的程序控制(二)

3.2 磁场的时序控制磁场的控制涉及梯度磁场与诱导磁场的产生与控制两个方面。磁场与光场的时序控制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磁场梯度的控制。在二级宽带冷却中,为了压缩冷原子团的大小,要将磁场梯度线性增大,需用相同形状的时序信号来进行触发和控制;但磁场在关断时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自感电流,为了消耗该电流以保护磁场

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探测中的程序控制(一)

任洁1, 刘辉1, 2, 卢本全1, 2, 常宏1, 张首刚1    摘要: 为了实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锶原子光晶格钟钟跃迁的自动化探测,设计了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延迟精度与同步精度在μs 量级的时序控制系统和满足要求的激光频率扫描系统组成。两个控制系统均通过LabVI

锶原子光晶格钟:35亿年不差一秒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时间就是昼夜交替。对于今天的科学家而言,时间是原子的“跳动”。 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有一种特殊的计时设备——锶原子光晶格钟。它以锶原子的跃迁频率作为时间计量标准。而且,可以把时间测量的准确度提高到35亿年不差一秒。

我国首台“锶钟”数据被国际采纳

   9月14日,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频率标准联合工作组(CCL-CCTF WG FS)在巴黎召开会议,公布了最新的用于二级秒定义和米定义实际复现的标准波长(频率)推荐值列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研制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数据被采纳:其绝对频率测量值被用于锶87原子光晶格钟5

授时中心--用锶原子光晶格钟观测弗洛凯准粒子干涉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常宏带领的实验团队与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学锋带领的理论团队合作,利用光晶格锶原子光钟实验平台,首次观测到弗洛凯准粒子的干涉效应。  根据弗洛凯理论(Floquet),当一个量子系统被周期性驱动时,会出现弗洛凯准粒子激发。当其按两种模式同时驱动时,则相对相位有可

时间停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天初逝世

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消息,2022年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计量科学家、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天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以下为讣告正文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计量科学家、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

钟南山: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太绝对

  钟南山出席广医荔湾医院新病区揭牌 大谈对中医看法:  治急性病、重病是西医的特长,比如细菌感染发热,用西药退热快。但热退了之后,用中医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起到好作用,一些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如此。  “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只有中药还可验证,他可能讲得太绝对了。我认为中

我国锶原子光钟关键技术研究获进展

“高准确度原子光学频率标准仪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高准确度原子光学频率标准仪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建立了锶原子塞曼减速器和激光冷却囚禁装置,研制了宽带钛宝石飞秒光梳和铒光纤光梳,完善了多个

常宏等在锶原子光频标研制领域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常宏带领的锶原子光频标研究小组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武海斌联合发布有关锶原子四种天然同位素组间跃迁频率的精确测量值,以及利用光频测量实现的对原子束横向速度分布的精确测量结果。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物理联合会学术期刊AIP advances。   锶原子的组

新型多离散频率光声显微镜

  光声(声光)感应通常采用时域中纳秒光子脉冲实现的瞬态能量照射。然而,高能短光子脉冲的产生需要复杂的激光技术:其施加脉冲重复频率(PRF)低并限制同时可用于光谱成像的波长数量。为了规避在时域中受到的限制,本文开发了频域光声显微镜(FDOM),其中光强度受到多个离散频率的调制。本文将FDOM集成到具

光的频率与波矢什么有关系

光的波长和介质有关系。由波长的公式λ=v/f,其中v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f是的频率。而v是由介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而f则是由振源的振动频率所确定的。所以,光的波长和介质有关系。

光散射实验需要在绝对的“暗室”中进行吗?

    光散射实验需要在绝对的“暗室”中进行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样品、测量类型以及周边环境,最好是隔断激光光束在实验室照明条件下测量一下散射光强,通常来说,黑暗的或者光线很暗的房间,检测器会产生<250Hz的“暗”信号,而非常明亮的房间可能会产生多达15千赫的“暗”信号。    通常情况下,你要

光学时钟“升天”助力精准导航

   科学家们对于精准时间的追求从未停止,目前世界上最准的时钟当属光学时钟。虽然早有研究人员提出将光学时钟应用到卫星上,以提升卫星定位的准确程度,但如何保持光学时钟在太空中与地球上一样稳定发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1小时由60分钟组成,1分钟由60秒组成,那么1秒钟有多长?它是时钟上秒针的一格,也

中国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荣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奖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颁奖大会并致辞。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作工作报告。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乙晓光等出席并为获奖人颁奖。此次共有47位科学

中国计量院李天初院士荣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奖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47位科学家获奖,其中中国计量院李天初院士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颁奖大会并致辞,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作工作报告,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

我国开展光频原子钟研究

  今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获悉,该所已开始从事光频原子钟研究。  光频原子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相对于传统微波原子钟,它利用原子(离子)在光学波段的跃迁辐射,稳定度、不确定度明显提升,可以预期光频基准钟和守时钟的发展将对下一代导航定位、时间保持等应用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将整体提升

日本高精度光晶格钟成功测定海拔差

  日本研究人员16日宣布,成功利用160亿年误差只有1秒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测定了相距约15公里的两个地点的海拔差,今后这一技术可以用于监视火山活动等。   2015年2月,东京大学教授香取秀俊等人发明了精确度极高的锶原子光晶格钟,160亿年才产生1秒误差。这是在实验中确认的迄今世界最高精确度的光

我国钙离子光频标测量结果成为国际秒定义“候选者”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网站日前更新了国际秒定义候选跃迁频率的推荐值,精密测量院研究员高克林团队研发的钙离子光频标所测得的跃迁频率首次入选。  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基于铯原子跃迁的新的秒定义,但随着光频

研究首次对比3个顶级原子钟精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5.shtm 原子钟的心脏      图片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 三维量子气体原子钟     图片来源:G.E. Marti/JILA  用原子钟寻找暗物质     图

我国首台“光钟”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员领导的囚禁离子研究组,经过10年努力,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单个囚禁钙离子的“光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时间频率标准是人类生产和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高克林介绍说,每一次时频精度的提高,都使人们在更深的

日本开发出60万年仅误差一秒的计时器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镱原子开发出光晶格钟,这种光晶格钟运转60万年仅误差一秒。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前发布新闻公报介绍说,所谓原子钟就是以原子中电子的振动为振子的时钟,其中以电子振动非常迅速的光波段振动为振子的时钟称为光钟。光晶格钟是光钟的一种。

中国计量院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

  1月30日,中国计量院2017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和平里院区召开。三类14项院科技成果奖,科技创新团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大会上受到表彰。让我们跟随表彰奖项和中国计量院2017年度工作总结,看看中国计量院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吧!  “超痕量物质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7年国

华人物理学家叶军:做出世界上最准的钟

叶军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建立的实验天体物理实验室(JILA)研究员。2006~2007年,他的研究小组做成一台世界上最准确——每7000万年仅误差1秒——的锶原子光钟 (optical atomic clock) ,精度超过了目前存放于美国

溶液中锶的测定

  锶只能用火焰法。沾点锶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看是否为红色,如果是红色证明是锶离子

原子钟可模拟研究磁体内部电子的量子行为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络版近日报道,世界上最精准的计时器原子钟又添了一个新功能:科学家可将它用作量子模拟器,来研究磁体内部电子的量子行为,以更深入地了解量子世界的奥秘。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物理学中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基本行为受错综复杂的量子力学规则支配,比如

全球最准确时钟美国问世 两亿年误差不足一秒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华裔科学家叶军领导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准确的时钟,两亿年误差不足一秒。 它是一个锶(strontium)原子钟,比铯(caesium)原子喷泉钟更要准确得多,估计将可大大促进不同的电讯网络的发展,以及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导航变得更为准确。 此钟时针根据数千颗存于雷射栅极的锶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