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艾滋病毒的来源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是到后来才被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全球至今只有两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1]......阅读全文

艾滋病毒的来源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是到后来才被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

艾滋病毒的来源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是到后来才被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

艾滋病毒的结构

艾滋病毒的结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呈20面体,立体对称,表面有糖蛋白刺突状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约为100-120nm。典型的HIV-1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病毒外膜是脂蛋白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嵌有病毒的糖蛋白gp120和gp41,gp120是病毒表面抗原,为外膜糖蛋白。gp41是跨膜糖

艾滋病毒的形态特征

  形态结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

艾滋病毒的病毒特点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感

艾滋病毒的形态结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

艾滋病毒的检测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体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应用,其中抗体检测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测定,在HIV感染检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血清中HIV抗体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根据其主要的适用范围,可将现有HIV抗体检测方法分为筛检试验和确证试验。 

艾滋病毒的病毒发展

  首次发现  艾滋病最早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被识别,并受到当时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视。但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有识的医生与科学家的持续工作下,累积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艾滋病有一定的传染性致因(etiology),同时,因药瘾者共用针具以及输血而感染的病例逐渐增多,许多科学家开始

艾滋病毒的现状介绍

  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在2004年,全球估计有3590

艾滋病毒的培养方法

  常用方法为共培养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PHA刺激并培养后,加入病人单个核细胞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小时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

Science:激活潜伏的艾滋病毒

  来自Gladstone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找到了一种让潜伏的HIV暴露自身的新方法,这或可帮助克服寻求治愈HIV感染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他们发现,无需提高HIV基因表达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与HIV基因表达相关的随机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潜伏HIV。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6日的《科学

PNAS:引蛇出洞智胜艾滋病毒

  如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点像一个密封的罐头,那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开它,最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CHUM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方法,使用一种“开罐器”分子迫使病毒开放,暴露出其脆弱的部分,从而使免疫系统细胞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延伸阅读:PNAS:诱使HIV突变而亡的变形分子。  这一研

艾滋病毒是怎么致病的?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这种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其RNA转录为DNA。HIV属RNA病毒,多呈圆或椭圆形,直径100~120nm的病毒颗粒,对热敏感,在56℃时30分钟可被杀死。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如乙醇、漂白粉、0.2%~0.5%次氯酸钠、甲醛溶液等,均对

Science:激活潜伏的艾滋病毒

  来自Gladstone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找到了一种让潜伏的HIV暴露自身的新方法,这或可帮助克服寻求治愈HIV感染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他们发现,无需提高HIV基因表达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与HIV基因表达相关的随机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潜伏HIV。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6日的《科学

艾滋病毒的形态结构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

艾滋病毒的致病机制介绍

  HIV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gp120构像改变使gp41暴露,同时gp120-CD4与靶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CXCR4或CXCR5结合形成CD4-gp120-

JAMA:预防艾滋病毒新方案

  跨学科组织的专家们首次为临床医生实现“无艾滋病时代”的目标设计了最新的改进方案,方案融合了尖端的生物医学技术以及基础的行为干预方法。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   这项方案是由国际抗病毒组织IAS-USA召集的专家志愿者小组提出的,为临床医生实施新型HIV预防方法提供了指导方针

简述艾滋病毒的病毒的特点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感

Science:艾滋病毒为何难以攻克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某个细胞时,其干扰宿主基因组的位置十分重要,这对于艾滋病毒保持其持久力,以及在之后的时间里,继续感染细胞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7日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艾滋病药物抗性研究项目组Stephen H.

美国院士:抗艾滋病毒的miRNA

   艾滋病影响全球约35万人,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最近,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Laurie H. Glimcher院士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方法,可在感染刚刚开始发展的关键时刻,限制一种最常见形式艾滋病病毒(HIV-1)的复制。这一研究突破,发表在六月二十五日的《自然通讯》(N

Science医学:击中艾滋病毒易变靶标

  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HIV病毒表面蛋白上的一个位点向人类免疫系统呈送了多样的靶标,而用一种疫苗或其他的治疗来瞄准这一位点理论上可以中和几乎所有的HIV病毒株,这一研究发现将有可能影响未来的HIV疫苗及抗体疗法设计。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15日的《科学转化医学》

PNAS展示艾滋病毒成熟的关键

  IMIM(Hospital del Ma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和Pompeu Fabra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使用分子模拟技术揭示了HIV病毒成熟的关键步骤,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新生惰性病毒发展成为传染性病毒的过程,这对于病毒复制来说至关重要。该研究发表在最近一

艾滋病毒“生日”自白:现在有“烦恼”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也是我的“生日”。虽然人类又将聚光灯集中投向我,但我却不那么开心。  忘了介绍,我是一个小小的艾滋病毒,职业是一名“杀手”。英文名是AIDS,身份证名字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小名叫艾滋病。在过去的40年里,我凭借独门“绝技”,“杀死”了3500万人,目前正潜伏在

《细胞》:利用RNA干扰抵御艾滋病毒

这种策略可能被开发成对人类的临床应用 美国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抗体将短链RNA(siRNAs)直接送至免疫细胞的方法,并通过RNA干扰极大地帮助抑制HIV病毒对小鼠的感染。相关论文8月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 进行此次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Priti Kumar和同事。

Nature封面:艾滋病毒研究重要成果

  由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描述了HIV病毒衣壳的400万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5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有可能为对抗这一经常发生改变,且极难攻克的病毒开辟出新的途径。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副教授张培军(Peijun

艾滋病毒的存活条件是什么

  体外生存  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存活数小时。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故日常生活接触中不会感染。  灭活方法  不加稳定剂时,病毒在-70℃冰冻下失去活性;而添加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在-70℃时冰冻3个

血液干细胞可杀死艾滋病毒

  据“中央社”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人类血液干细胞具有杀死艾滋病病毒能力,对于其它慢性病毒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这份公布在今天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的研究显示,人类干细胞可以设计成相等的基因疫苗。   研究小组领导人吉钦(Scott G. Kitche

Cell子刊揪出艾滋病毒的软肋

  由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与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IAVI)合作,发现了HIV病毒的一个新脆弱点。利用人类抗体攻击这一新发现的位点可以中和各种HIV病毒株的感染力。   TSRI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系教授、IAVI中和抗体中心(NAC)及国立卫生研究院HIV/AI

揭示艾滋病毒菌株抗体作用机理

艾滋病令人望而生畏,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显示,我国艾滋病历年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当年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达2.8万人。来自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著名旅美中国学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

Nature子刊揭示艾滋病毒的要害

  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九月七日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细胞检测逆转录病毒的重要机制,以及艾滋病毒HIV-1的应对之策。  先天免疫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这种防御体系依赖受体来检测外源结构,比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或者病毒的遗传学物质。cGAS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