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基本介绍

纤维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体表黄色纤维瘤是生长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以黄色瘤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的纤维瘤。本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阅读全文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基本介绍

  纤维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体表黄色纤维瘤是生长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以黄色瘤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的纤维瘤。本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体格检查  检查体表黄色纤维瘤的发生部位、质地、大小、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肿块有无炎症、出血或坏死等变化,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病理检查  镜下见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病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将周围组织包裹在病变中,核分裂罕见,毛细血管及脂肪细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1.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  本病发生于真皮纤维组织,有假包膜,低度恶性。初期为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外突生长,常侵犯皮肤,但少向深层组织浸润。肿块硬韧,结节分叶状,表面皮肤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向四周侵犯破溃。切除后局部复发率极高,少见血道及淋巴道转移。故切除该瘤时应有足够的皮肤边界和深度。  2.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诊断依据介绍

  肿瘤位于真皮层及皮下,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故可见褐黄色素、呈深咖啡色,肿块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其长径与受累肌纤维方向一致,肿瘤质硬韧,切面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不清,呈浸润感,易误为恶性。直径多在lcm内,如有增大应疑有纤维肉瘤变,多见于躯干、上臂近端。患者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

关于体表黄色纤维瘤的治疗和预后介绍

  1、治疗  黄色纤维瘤可做单纯瘤体摘除术。放射治疗和应用激素在个别病例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一般认为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作为无法手术者的姑息治疗。  2、预后  纤维瘤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

体表黄色纤维瘤的病因分析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挠抓伤、划痕、尖锐物的刺伤、割伤等)、激素(内服或外用含激素的药物,精神、神经或疾病引起的激素改变等)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简述体表黄色纤维瘤的临床表现

  黄色纤维瘤常起自外伤或瘙痒后的小丘疹,多位于皮下组织内,单发或多发,肿瘤体积小,质地硬,边界不清,瘤体生长缓慢,瘤灶若超过1 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好发于躯干,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无疼痛和压痛,与皮下及基底组织不粘连。

关于体表血管瘤的基本介绍

  血管瘤为一种先天性疾患,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多在婴幼儿时发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增长速度不一,并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根据肿瘤的类型、形态、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于乳腺纤维瘤的基本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对本病的认识还有腺纤维瘤、腺瘤之称,是由于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若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

关于黄色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黄色瘤是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疾病之一,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遗传性脂质沉积病,不是肿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其中常见于3~5岁的男性儿童,偶发于成年人,发病原因未明,一般累及颅骨,其他骨骼发病甚少。典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地图样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尿崩症三大症状,尚可有低热、贫血、肌肉

关于纤维瘤的基本内容介绍

  根据发病年龄和部位的不同主要包括幼年性纤维瘤病、颈纤维瘤病、婴幼儿纤维瘤病、婴幼儿肌纤维瘤病、脂肪纤维瘤病等。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

关于腹壁纤维瘤病的基本介绍

  腹壁纤维瘤病(desmoid tumor of abdominal wall)是好发于腹壁肌层和筋膜鞘的纤维瘤,故又称腹壁韧带样纤维瘤、带状瘤、纤维瘤病。因该瘤生长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性和局部破坏性,亦称侵袭性纤维瘤病、纤维组织瘤样增生、腹壁复发性纤维样瘤和腹壁成纤维瘤等。

关于体表毛细血管瘤的基本介绍

  体表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或眼睑部肿瘤,是由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腔构成的体表良性血管性肿瘤。肿瘤缺乏包膜,呈浸润性发展。发病率占新生儿1%~2%,可侵及眼眶、面部和口腔等位置。大约30%的血管瘤于患者出生时明显可见,但大多数血管瘤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

关于神经纤维瘤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198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了I型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标准::  (1) 6个或以上的牛奶咖啡斑,青春期前最大直径5mm以上,青春期后15mm以上;  (2) 2个或以上任意类型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3) 腋窝或腹股沟褐色雀斑;  (4) 视神经胶质瘤;  (5) 2个或以上Li

神经纤维瘤的基本介绍

  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神经纤维瘤病I型(NFI)和Ⅱ型(NFⅡ)。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外显率高,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2。患病率为3/10万;NFⅡ又称中枢神经纤维瘤或双侧听神

黄色短杆菌的基本信息介绍

  短杆菌属,放线菌目中的一属专性好氧、过氧化氢酶阳性、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细菌。菌落自黄色至橙色均有。生长温度20~25℃。氧化性代谢。在含4%NaCl的胰蛋白胨-黄豆胨琼脂上生长良好。分布在某些干酪上。G+C%(摩尔)值为60~64。模式种为扩展短杆菌(B.linens)。本属中的黄色短杆菌

关于黄色瘤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1.血象  呈嗜酸细胞增多,血脂增高。  2.X线检查  颅骨平片可见典型的地图样缺损,单发或多发,范围大小不等,边缘清楚,锐利而无硬化带。  二、诊断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诊断。  三、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多行综合疗法。其中考虑放射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及必要的

关于黄色短杆菌的用途介绍

  黄色短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合成赖氨酸、苏氨酸等。赖氨酸是一种人和高等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在食品、医药和畜牧业上的需要量很大。在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当黄色短杆菌细胞内的赖氨酸和苏氨酸都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使赖氨酸的合成停止。科学家通过人工诱变,选育出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关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介绍

  鼻咽纤维血管瘤为鼻咽部各种良性肿瘤中之较常见者,常发生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男女之比为19:1。瘤中含有丰富血管,容易出血,故又有“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之称,可说明本病的特性。据多数学者意见,一般在25岁以后可能停止生长,亦有术后复发未再处理,随访中发现肿瘤自然消失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本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存在量,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关于体表血管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CT平扫  一般呈均匀低密度,肿块内偶尔可显示钙化的静脉石,它对海绵状血管瘤来说是一种特征性的征象。增强扫描肿瘤早期强化不均匀,延迟期呈明显均匀的强化,或强化的肿瘤间见不强化的纤维间隔。毛细血管瘤一般弥漫性生长,边界欠清。  2.MRI  T1加权像上呈等低信号,其间可夹杂高信号的脂肪组织,

关于乳腺纤维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彩超  能显示乳房各层次结构及肿块形态、大小及回声状况。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多为圆形、卵圆形均匀低回声肿物,多可见光滑清晰的包膜回声,肿块后方回声正常或轻微增强,可见侧方声影,肿块内可见伴声影的粗大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多无血流信号或见少量血流信号,RI

关于纤维瘤的检查和治疗介绍

  检查  组织病理学:形态具有介于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特点。其增生的细胞间具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存在,缺乏恶性细胞的特征,核分裂象极少或缺如,呈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在病变边缘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可诊断。  治疗  治疗方案应选择及时而彻底的手术切除,其

关于体表毛细血管瘤的检查介绍

  1.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显示低回声实体性占位病变。  2.CT扫描  显示形状不规则的高密度占位,有时呈分叶状。  3.MR扫描  毛细血管瘤显示病变呈异常信号,T1WI中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较为清楚。

关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预后的介绍

  多因肿瘤基底较广,在切除肿瘤时,出血凶猛,留有残体;或肿瘤绕过翼板后,或经由翼板、翼颌裂达颞下窝、翼腭窝亦不易彻底切除,在术后继续增长所致。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复发率是相当高的,据统计约有1/6~1/2。对于复发肿瘤可酌情再行手术、注射硬化剂、放疗或冷冻等治疗。至于术后肿瘤复发自行消失问题,目前对

黄色瘤的介绍

  黄色瘤是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疾病之一,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遗传性脂质沉积病,不是肿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其中常见于3~5岁的男性儿童,偶发于成年人,发病原因未明,一般累及颅骨,其他骨骼发病甚少。典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地图样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尿崩症三大症状,尚可有低热、贫血、肌肉

关于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依据介绍

  乳房位于体表,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容易诊断。青少年女性,无意中或体检中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1~3cm,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无粘连,活动度大,触诊有滑脱感;生长缓慢,与月经周期无关;临床可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但对于妊娠后,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关于腹壁纤维瘤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腹壁纤维瘤病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有腹壁质硬、边缘不太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的病人,结合如下几点即可确诊。  1.既往有妊娠生育史、腹部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  2.有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家族史或有Gardner综合征。  3.无转移征象,但有局部切除后多次复发史。  4.腹壁,尤其是下腹壁有缓慢生长的无

关于腹壁纤维瘤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B超  声像表现为形态相对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有变性坏死时回声增强。瘤体一般无血流。此检查能确定肿瘤在腹壁组织内的位置和浸润范围,有助于排除腹内肿块。  2、CT扫描  硬纤维瘤在CT上大部分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但病变小时往往边界不清晰,病变大时一组肌肉

关于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检查介绍

  1.血液常规检查  了解血细胞数量,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根据其结果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2.病理组织学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表现为泡沫细胞、Touton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呈肉芽肿性浸润,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许的嗜酸性细胞。该病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Touton多核巨细胞,多核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