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肠膨出的主要症状介绍

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费力、肛门阻塞感,因不能排净大便,而有排空不畅感;少数患者有便血或肛门直肠疼痛;部分患者需在肛门周围加压才能排出大便,或将手指伸入阴道以阻挡直肠前壁突出,甚至用手指伸入直肠内抠出粪块。具有较大的直肠前突病人,有时会自己用手指从阴道将突出的直肠还纳至能够排便的位置。利用指压阴道后壁以助直肠排空,可作为一种重要诊断依据。据报道直肠前突病人中20%~75%需手法辅助排便,据这一主诉可以预测手术后排便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Khubchandani提出直肠膨出所致的便秘可有以下特点: ①不能排净大便; ②排便时肛门处有持续压力下降感; ③有肛门下坠感; ④排便多需灌肠协助; ⑤需在直肠周围加压才能排便; ⑥需用手指插入阴道或直肠内才能排便; ⑦将卫生纸卷或纸卷插入直肠诱导排便; ⑧肛门处有陷凹或疝的感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黏液血便、性交困难或疼痛。 中老年女性,曾有产伤史或有慢性便秘,排便时有便意......阅读全文

关于直肠膨出的主要症状介绍

  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费力、肛门阻塞感,因不能排净大便,而有排空不畅感;少数患者有便血或肛门直肠疼痛;部分患者需在肛门周围加压才能排出大便,或将手指伸入阴道以阻挡直肠前壁突出,甚至用手指伸入直肠内抠出粪块。具有较大的直肠前突病人,有时会自己用手指从阴道将突出的直肠还纳至能够排便的位置。利用指压阴道

关于直肠膨出的检查介绍

  1.直肠指诊 膝胸位,于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扪及易凹陷的薄弱区,嘱病人作用力排粪(摒便)动作时,该区向前下方突出或袋状更明显。  2.阴道指诊 阴道内可摸到软块。  3.排粪造影 是诊断直肠前突的可靠影像学依据。影像特点为:  ①排便时直肠前下壁呈囊袋状向前突出,相应部位的直肠阴道隔被推移变形。 

关于直肠膨出的概述

  出口性梗阻型便秘,又称功能性出口梗阻型梗阻,是指那些只有在排便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有明显的便意但粪便从肛管直肠内排出困难,有时需用手法帮助排便,患者多伴有整个盆底结构及其内脏的松弛和结构异常。

关于直肠膨出的鉴别介绍

  1.阴道后疝 高位直肠前突应与阴道后疝相鉴别。阴道后疝是指阴道和直肠间的腹膜疝囊,其内容物包括小肠、肠系膜、网膜等。病人多有盆腔的沉重感和下坠感,特别是在站立时。这是由于疝囊内容物中肠系膜的重力牵引所致。诊断方法:当病人站立且有下坠感时,应用瓦尔萨尔瓦手法同时作直肠和阴道检查,若觉拇指和示指间有

关于直肠膨出的基本信息介绍

  直肠膨出(rectocele)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因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间隔和阴道后壁薄弱,向前突入阴道穹隆,改变了排便时腹内压作用的方向,导致排便过程中出来直肠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等症状。

关于直肠膨出的并发症介绍

  80%以上的直肠膨出患者伴有痔、肛裂、肛门前壁溃疡。盆腔底部和直肠阴道间隔的薄弱造成排便困难,致直肠前突的扩大,但同时也可造成痔及直肠黏膜脱垂症状加重。女性易发生肛门前壁肛裂,可能与直肠前突有关,如直肠前突患者利用手法助排便可对肛门前壁造成反复创伤而致肛裂。  1.尿潴留 最常见,发生率15%~

外科治疗直肠膨出的相关介绍

  外科治疗 Murthy认为下列为手术指征:  ①阴道内有肿块感或膨隆感,以致需手助诱导排便;  ②排粪造影中直肠前突>3~4cm,且有钡剂滞留在前突内一半以上;  ③直肠前突巨大且伴有直肠前壁内脱垂。  手术原则是修补缺损,消灭薄弱区。  (1)术前准备:肠道准备与结肠手术相同。麻醉可采用腰麻、

关于直肠膨出的术后并发症的介绍

  ①尿潴留:最常见,发生率15%~44%。由于术后疼痛、麻醉药作用、膀胱无力、前列腺肥大等引起。术前及术后少饮水、缓慢补液,可避免在麻醉消失前膀胱过早充盈而引起尿潴留,其他防治方法有术后少用镇静剂,早期起床活动,到厕所排尿等。术后6~8h未能排出或膀胱充盈,应用其他办法无效时,应及时留置导尿。对经

关于直肠膨出的术后处理和预后介绍

  一、术后处理:  ①饮食:手术后禁食2~3天,术后第3天进少渣软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②控制排便:术后控制排便3~4天,第4天晚口服液体石蜡等缓泻剂协助次天排便,以后保持排便1次/d。  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预防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按时排便习惯,如早上起床后或

关于直肠膨出的发病原因分析

  直肠膨出多见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女性、曾经阴道分娩的中老年妇女、排便习惯不良者及老年女性会阴松弛等。  1.分娩 胎儿经阴道分娩,对阴道后壁的压迫和扩张作用可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如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得薄弱。但组织薄弱的程度与阴道分娩的次数关系不大,而与胎儿的大小、产程

非手术治疗直肠膨出的相关介绍

   主要是饮食治疗,每天摄入20~30g不溶性纤维,如粗制主食或麸皮;每天饮水2000~3000ml,特别是早上饮水1000ml;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增加体育活动等。必要时服缓泻剂。以上常可控制病人的症状。值得重视的是,应恒定或逐渐增加高质量纤维的饮食和清晨口服足量的液体是治疗的关键,必

概述直肠膨出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直肠下端由于耻骨直肠肌的收缩形成凸向前方的夹角,称为肛直角,静息状态下,肛直角维持在80°~90°的折曲角度,维持大便的自制;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松弛,肛直角增大,直肠变直,使粪便得以顺利排出。在男性,直肠前壁肛直角顶端的前方为前列腺,当直肠近端内容物下降至此时,可以产生足够的反作用

关于脑膨出的检查方式介绍

  1. CT检查  不仅可显示颅骨缺损的形态,亦能显示膨出的软组织中是否含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如合并脑膜脑膨出则可见与脑同样密度的表现,可见脑室的大小、移位、变形等。对颅顶前半部脑膨出者,CT检查,特别是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决定是否需要颅面重建以及选择重建方法很有帮助,对颅底脑膨出者,冠状CT扫描

关于脑膨出的鉴别诊断介绍

  1、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肿物的部位、性质、外观,透光试验阳性,一般做出正确诊断。  2、鉴别诊断  顶枕部脑膜脑膨出主要与头皮良性肿块和颅周窦鉴别。颅底脑膜脑膨出应与鼻息肉和鼻咽部肿瘤鉴别,尤其是儿童患者在行鼻咽部穿刺活检前,应考虑到脑膜脑膨出存在的可能性,以避免发生脑脊液漏及并发颅内感

关于脐膨出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腹部中央有半球形肿物,包裹透明囊膜,脐带位于囊膜的顶端,透过囊膜可以见到囊内的器官。  术前应做X线胸部透视及其他检查,了解有无伴发畸形,以便手术中一同处理。母孕期定期腹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脐膨出,以便产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二、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可诊断,孕期定期腹部超声检查,

关于脐膨出的鉴别诊断介绍

  脐膨出需与腹裂相鉴别,两者鉴别的要点在于脐膨出无正常脐部结构,在肠曲或内脏之间可找到破裂残存的囊膜。而腹裂,脐、脐带的位置和形态均正常,只是在脐旁腹壁有一裂缝,肠管由此突出腹外。  脐膨出与脐疝不同,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

关于脑膨出的预防和预后介绍

  1、预防  随着胎儿超声检查及母血中α-胎蛋白检测的常规应用,脑膨出在宫内即可获得诊断,这对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有重要作用。  2、预后  单纯的脑膜脑膨出,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效果较好,可降低死亡率,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减少或缓解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而脑膜脑室膨出、脑膜脑膨出一般均合并有神经功能障

关于脑膨出的基本信息介绍

  组织从颅骨缺损口向外膨出犹如蕈状,故又称脑蕈。男性好发颅前部脑膨出,女性多见颅后部脑膨出。神经系统症状轻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重者与发生的部位及受损的程度有关,可表现智力低下,抽搐及不同程度的瘫痪,腱反射亢进,不恒定的病理反射。

关于眼眶脑膜脑膨出的检查介绍

  1.X线  眶外壁和眶顶大面积骨缺失时,眼眶正位X线显示眶腔为低密度或称“空腔征”。  2.超声波  超声一般由于硬脑膜对声能的衰减,无法显示颅内情况,B超只能显示眶内软组织受压变形和A超可显示球后单高反射,实时扫描可显示球后组织搏动。由于脑组织对声能的明显衰减,超声可显示球后多个反复波。  3

关于脑膨出的注意事项介绍

  (1)手术中患儿的体温应保持在36℃~37℃,低体温患儿很难耐受手术。  (2)术中对患儿进行全面监护。通常包括:血压、脉搏、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在病人胸口放置多普勒超声探头,以便在手术操作到静脉窦部位时监视循环系统内有无气体存在。  (3)正确估计失血量:患儿的耐受性很差,所以必须密切

关于脑膨出的并发症介绍

  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局部积液  如果脑脊液吸收障碍,液体会积聚在修补部位,影响切口愈合。可以通过间歇性抽液、加压包扎来控制。  2.脑积水  表现为患儿头围增大、前囟饱满,经颅超声检查可见脑室进行性扩大,此时可以放置脑室腹腔分流进行治疗。如果在脑脊液通路上发生感染,必须

关于眼眶脑膜脑膨出的基本介绍

  眼眶脑膜-脑膨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眶骨缺损致颅腔内容物(脑膜、脑及脑脊液)突入眼眶,引起一系列眼部症状和体征。单纯的脑膜疝出内含脑脊液,形成囊性肿物。又称脑膜膨出。脑膜伴有脑组织疝出的称脑膜-脑膨出。根据骨孔的位置又把脑膜-脑膨出分为前部和后部两种临床类型,对诊断和治疗有较大意义。

关于脐膨出的病因分析

  脐膨出(omphalocele)又称脐突出、胚胎性脐带疝,为先天性腹壁畸形。指出生时肠的一部分通过脐部腹壁上一缺损而突出;突出的肠只覆盖着一层由羊膜和腹膜组成的透明薄膜。新生儿发生率为1/3,200~10,000,男孩较多见。  因为胎儿期脐及腹壁组织发育障碍而使腹腔脏器疝入脐带的外膜造成。与染

关于颅裂及脑膜脑膨出的基本介绍

  颅裂系先天性颅骨发育异常,表现为颅缝闭合不全而遗留一个缺口。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不良有关。颅裂一般发生在颅骨中线部位,少数可偏于一侧,颅穹窿部、颅底部均可发生。

关于颅裂及脑膜脑膨出的辅助检查介绍

  (l)头颅CT:可显示颅骨缺损及由此向外膨出具有与脑脊液相同密度的囊性肿物,可见脑室大小,移位变形等。  (2)头颅MRI:可从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观察缺损的范围、大小、膨出物的性质及颅内其他结构改变和畸形表现。

关于颅裂及脑膜脑膨出的鉴别诊断介绍

  1.鼻咽部脑膜膨出应与该部位的肿瘤鉴别。  2.眶内脑膜膨出应与眶内肿瘤鉴别。  3.头皮及颅骨外生性肿物。  以上行头颅平片及CT、MRI检查即可鉴别。

关于胸腔内脊膜膨出的简介

  胸腔内脊膜膨出是一种内科疾病。  胸腔内脊膜膨出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中胚层发生障碍,引起神经管闭合不全,若椎管向腹侧开放和一侧椎板缺如产生半椎体、椎板裂,使脊膜向胸腔突出。病变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椎体。发生在椎体腹侧的脊膜膨出并向胸腔突出者,称胸腔内脊膜膨出,属罕见的先天性畸型,内容为脑脊液,多

关于眼眶脑膜脑膨出的病因分析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眶骨缺损均可引起眼眶脑膜-脑膨出,是胚胎时期眶壁骨形成失败的一种先天畸形。对于骨缺损形成原因,Pollock综合为五种假说:  1.嗅神经周围筛板闭合失败;  3.胚胎时期脑室压力增加,驱使脑组织膨出;  3.神经外胚叶分离不全;  4.颅咽管残存,蝶骨发育不全;  5.蝶骨骨化

关于脊髓脊膜膨出的临床分类

  按病理与形态以及合并的畸形组织可分为三类。  1、脊膜膨出  于背部中线发生一囊性包块。大小不等,基底宽窄不一,表面皮肤多为正常。皮下层之深面薄膜即为硬脊膜,形成膨出囊之内衬。囊内充满脑脊液,无神经组织,或仅见一条细纤维带连至脊髓表面。囊颈通常较细。椎管内脊髓为正常结构。少数病例,膨出囊外表皮有

治疗脑膨出的基本原则介绍

  (1)新生儿的脑膜膨出应该修补,手术效果常较为理想。  (2对那些有脑膜脑膨出的患儿,除了要考虑病变的大小、神经组织的多寡及小头畸形的程度外,其他畸形的严重程度也要考虑。如果膨出囊内发育不良的脑组织超过颅内,患儿将来智力发育的可能性为零,可以不考虑手术修补。  (3)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的囊、回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