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

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科学探索,挑战极限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龚旗煌团队长期致力于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研究,助力人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我们就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追求极限。”龚旗煌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的支持下,该团队成功研制出高时空分辨光电子成像系统。它可让人们在纳米(10-9米)量级(空间)和飞秒(10-15秒)量级(时间)上看清纳米尺度结构及其时间演化,同时具备能量和动量分辨能力。该系统将推动等离激元光子学、量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革命性发展。从“零”起步当前,光信息处理、光显示、光探测传感等领域的技术迭代更新,光电功能器件向超高密度、超快速度、超低功耗方向不断发展,研制基于新型材料的复合微纳器件成为一大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弄清微纳米尺度下的光电超快动力学过程。然而,长期以来......阅读全文

中国研究团队为药物穿“纳米战衣”

  记者3月10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健康所刘青松研究员、刘静研究员团队在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发一种新型的纳米递药系统,为药物穿上“纳米战衣”,有助提升药效。 当前,新药研发的成药性面临巨大挑战,统计显示90%的候选药存在水溶性问题,从而引发口服吸收差、疗效不佳等成药性问题

韩国研究团队发明纳米表面活性剂生物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韩国先进软性物质研究团组利用纳米粒子研制出表面活性剂。该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上。   表面活性剂是广泛用于肥皂、洗涤剂、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化学物质。在一个分子中存在易粘附于水和易粘附于油两个部分,使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油分离,呈现水滴形态。因此,

唐本忠团队等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团队与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团队合作,在“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中获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

上海微系统所团队揭示氧化锌纳米线的纳米尺度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昕欣课题组首次采用原位电镜(TEM)观测技术并结合热力学参数测量验证,从原子级层面揭示了氧化锌纳米线纳米尺度的构效关系机理。  该研究采用原位TEM技术实时观察了两种不用尺度ZnO纳米线在SO2气氛下的形貌演变,表明小尺度Z

纳米机电系统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机电系统(NEMS)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固态量子芯片组教授郭国平研究组与清华大学教授姜开利研究组等合作,成功实现了两个串联碳纳米管谐振器的强耦合、碳纳米管谐振器中两个模式的强耦合,并利

研究团队设计出电磁强化的沼气生产系统

  我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每年生产约800吨的玉米秸秆。然而,玉米秸秆使用效率较低,如现场燃烧或堆放,造成环境污染,并浪费这一资源。厌氧发酵技术可以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甲烷的有效技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玉义与东北电力大学副教授赵波等合作设计出一

我国研究团队在过氧化氢纳米酶研究获进展

  纳米酶(Nanozyme)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低成本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自2007年首次报道Fe3O4纳米酶以来,许多种类纳米酶被开发出来,并在生化检测、环境管理、疾病诊断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普遍具有多酶活性。虽然多酶活

哈佛华人团队:纳米探针加快老年痴呆症研究

  最近,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和哈佛大学罗兰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由哈佛大学/罗兰学院开发的一种专门纳米探针,直接测量活的培养细胞内的关键蛋白的水平。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Nano Letters》,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这种设备,来记录老年痴呆症相关蛋白——淀粉样β蛋白(A-β

纳米中心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疾病部位靶向给药系统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人体内非常复杂的环境因素明显影响了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肿瘤组织血管和生理特征的异常使得纳米载体携带抗肿瘤药物进入机体后,往往富集在肿瘤血管的周边或肿瘤细胞的间隙然后释放出药物,经常导致细胞内药物的浓度较低,治疗效果并不非常明显。  最

国家纳米中心DNA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DNA纳米生物技术用于核酸递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gineering Multifunctional DNA Hybrid Nanospheres through Coordination-Driven Self-Assembly”

湘潭大学研究团队提高能源系统“智能化”

  能源系统是巨复杂系统,智能运行、能源互联与多能协同是当前能源系统研究的重要前沿。  与常规能源系统各类能源独立运行相比,综合多能源系统包含气、电、冷、热、蓄、新能源等协调互济,梯级应用,系统的复杂性远高于常规能源系统,多能协同系统的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是公认的难题。  近日,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

我国纳米光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日前,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光刻技术与微光学实验室首次提出基于微结构边际的LSP超分辨光刻技术。该技术利用微纳结构边际作为掩模图形,对表面等离子体进行有效激发,其采用普通I-line、G-line光源获得了特征尺寸小于30纳米的超分辨光刻图形。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微光刻工艺采用尽可能

我国研究团队的“智能柔性旋转导向系统”研究新进展

  旋转导向系统可有效提高钻井速度、钻井安全性和井眼轨迹控制精度,是高效完成定向井和水平井的国之利器,也是提高常规和非常规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率的关键技术。因此,旋转导向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柔性旋转导向系统”在胜利油田营88-斜11井现场试验

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Precise fabrication of a 5nm graphene nanopore with a helium ion microscope forbiomo

专家称纳米技术和纳米安全性研究必须同步

纳米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在研究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纳米安全性研究是纳米科学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纳米技术和纳米安全性研究必须同步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纳米颗粒。 杨林静/摄 日前,英国《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科学家们虽然认同纳米研究

Nature:韩国研究团队成功研发量子电磁光技术

  据韩国媒体“亚洲经济”报道,韩国科信部发布了韩美联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可控量子物质电、磁、光传导性质技术的消息。研究成果发布在《Nature》上。  受到实验条件和设计思维限制,为避免强光(>109伏/米)引发发热或损伤,该领域研究普遍使用弱光(107伏/米)实验,而该研究项目首次尝试利用强光对具

研究团队在城市食物系统氮素的转型管理获进展

  人类活动给全球氮(N)循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累积在环境中的过量活性氮造成了一系列对生态与健康的不利影响。这其中,城市生态系统已成为影响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分,同时城市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氮污染问题。鉴于食物系统在氮循环中的主导地位,城市食物系统的氮流动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众多城市已

中英研究团队共同开发个性化疫苗系统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个性化疫苗系统,最终可能延迟胰腺癌的发生。该研究为在高风险人群中开发预防癌症的疫苗以及减慢患者的肿瘤生长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证明。该团队在使用小鼠的临床前模型研究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  对于由已知病原体引起的某些癌症,如引起子宫颈癌

欧盟软物质纳米技术研究动向

  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欧盟软物质纳米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化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其研发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提供780万欧元,总研发投入970万欧元,由德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芬兰、希腊、波兰和瑞士10个国家的科研机构联合工业界组成ESMI研发团队

欧盟软物质纳米技术研究动向

  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欧盟软物质纳米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化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其研发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提供780万欧元,总研发投入970万欧元,由德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芬兰、希腊、波兰和瑞士10个国家的科研机构联合工业界组成ESMI研发团队

DNA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DNA纳米生物技术用于核酸递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gineering Multifunctional DNA Hybrid Nanospheres through Coordination-Driven Self-Assembly”

纳米技术有望解决精子质量研究难题

  精子质量问题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精子体外存活时间短等特点,相关研究很难展开。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将纳米粒子作为精子的“外衣”,使其更易于进行研究。   英国牛津大学15日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这个研究团队集合了生殖生物学、纳米科学和工程学等多领域的专家,旨在解决困

上海微系统所等在纳米发电机制造技术研究方面获进展

  为了满足便携式、微小型无线电子器件的能源需求,从环境中获得能量转化为电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高效、结构简单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基于摩擦-电效应将机械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能量采集转换装置,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采集人体运动中产生的能量,以及风能

朱慧珑团队在铁电垂直环栅纳米器件研究获进展

  铁电晶体管(FeFET)具有非易失性数据存储、纳秒级的编程/擦除速度、低功耗操作、超长的数据保存时间以及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非易失存储器应用的候选器件。在5nm技术节点以下,由于器件栅长(小于18纳米)和铁电薄膜厚度(大约10纳米)相近,基于FinFET和水平环栅晶体管(GAA

挑战纳米马达 贺强教授团队研究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团队在光驱动纳米马达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光驱动炭基瓶状纳米马达的非连续超扩散动力学”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0)。  纳米马达是指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自身机械运动的纳米系统,亦称纳米机器

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纳米纤维素基载药包封结构

  由于化石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利用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的石油基材料已引起重视。纤维素作为世界上储量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可再生、环境友好、生物相容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纸基材料、食品药品、纺织化工、光电器件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在木质纤维精炼领域的

哈工大团队在《纳米快报》上发表碳基储能研究论文

  近日,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能源学院高继慧教授团队孙飞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题为“原位高含量氮掺杂碳纳米球体合成增强正负极电容储存活性构筑4.5 V高能量密度全碳锂离子电容器”的研究论文发表于纳米领域著名刊物《纳米快报》上。  该研究基于连续的气溶胶辅助喷雾合成技术获得了高浓度氮掺杂的纳米

日本团队用纤维素纳米纤维成功开发吸附内毒素技术

  内毒素是一种构成大肠菌及沙门氏菌细胞膜的脂多糖,一旦经注射等途径进入血液,则会引起发热、休克等生理反应。自来水、开水、蒸溜水中都存在微量的内毒素,在注射用蛋白质、疫苗溶液等的半成品中也会残留微量的内毒素。这些情况都被视为一种严重的问题。   内毒素的结构非常稳定,需经250摄氏度30分钟以上干热

Cell:张锋团队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新突破

  过去3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最热门研究,因为利用这种简单的手段,科学家可以方便地对感兴趣的基因进行编辑,使基因编辑从过去高大上的尖端技术变成科学家的常用武器,也给人类基因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利用这种技术,科学家已经先后成功对多种细胞,包括人类胚胎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由于这

上海微系统所团队在超导存储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垒、王镇提出了一种新型3D nano-SQUID超导存储器件,发现利用其特有的偏离正弦函数的电流-位相关系。研究结果以Miniaturization of the Superconducting Memory Cell via a Th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