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参的特征鉴别

芦 极大多数的山参均是圆芦,因年龄越久,上部芦碗逐渐消失,而形成圆柱状,因而称为圆芦,芦体节紧,上部四面密生天然长成的芦碗(珠结),碗的过缘扎楞,形如马牙,因名马牙芦,很少有生长竹芦和线芦,人工栽植的圆参多数无圆芦,大部是在芦的一面或两面生碗的亦少。 芋 山参之芋多为枣核形,顺生上垂,不向上伸,如生两枝以上者则互生,圆参的边芋多是上粗下细,状如参腿,不向下垂,而向上或旁伸。 体 山参之体多菱角状的短横体,即是顺长体亦多为上粗下细之灵体。但笨体极少。园参多顺长体,有短横体者亦显呆笨。 纹 册参之纹细而且深,尤在肩部更显密紧,而多呈螺旋状,园参纹一般疏而且浅,(多年老种参)则全多生粗横纹,但其纹多断而不续。 皮 山参皮而结,光而不粗,园参外皮粗松而嫩,池底的参的外皮更显粗糙。 腿 山参之腿仅生1-2条,三条者很少,其腿上粗下细,比较均匀,圆参生腿较多或粗或细,上下粗细不均匀,两腿并生一处,且大长腿或短粗腿。......阅读全文

园参的分类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 .)的干燥根及根茎 。野生者为“山参” , 栽培者为“园参” ,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  【生晒参】是园参经栽培六七年后,在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去芦头,洗净晒干而成的园参。生晒参药性平和,以补气作用为主,尤适合于

园参的概述

  园参是人工种植人参,大马牙品种。生长年限多为6年。主产区产量有大到小依次为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黑龙江省,辽宁省,朝鲜,韩国,(其他地区)。从生长环境划分为两大类:  一、在山上伐木、清根、修池床种植。  二、农田栽参,近几年引进韩国技术也叫平地栽参。

园参的植物形态

  芦头短粗,多不弯曲,芦碗疏生在芦头上。主根多为圆柱形,质地较疏松;横纹粗而浅,不连续,上下部均有。参腿多而短,参须多而短,交错散乱,质较脆,珍珠疙瘩不明显。有普通园参和边条园参之分,前者芦短、体粗、腿多,后者栽培时间八年以上,以芦长、体长、腿长为特征。

园参的特征鉴别

  芦  极大多数的山参均是圆芦,因年龄越久,上部芦碗逐渐消失,而形成圆柱状,因而称为圆芦,芦体节紧,上部四面密生天然长成的芦碗(珠结),碗的过缘扎楞,形如马牙,因名马牙芦,很少有生长竹芦和线芦,人工栽植的圆参多数无圆芦,大部是在芦的一面或两面生碗的亦少。  芋  山参之芋多为枣核形,顺生上垂,不向

园参的功效介绍

  人参属补气药。人参性味甘温,主要用于气虚,如体虚气弱、久病气弱或疲劳过度等。  1 益智作用  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 Rg1 和 Rb1 均可促进幼鼠身体发育, 并易化小鼠成年后跳台法和避暗法记忆获得过程, 可明显增加小鼠海马 CA3 区细胞突触数目 。 这是人参促进学习和记忆的组织形态学

园参的分类及功效

  分类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 .)的干燥根及根茎 。野生者为“山参” , 栽培者为“园参” ,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  【生晒参】是园参经栽培六七年后,在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去芦头,洗净晒干而成的园参。生晒参药性平和,以补气作用为主,

什么是错参?

中文名称错参英文名称misincorporation定  义特指一个错误的单体或类似物参入到一个多聚体的过程。尤其是DNA复制过程中,子链上形成错误的碱基。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仙茅参的用途

  【药材】根长圆锥形,肉质,鲜时横切面白色,并有乳汁流出。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纵横皱缩不平,有时呈剥裂状,顶端常有茎叶残基。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甘,性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久年哮喘,风湿痹痛,妇女倒经,跌打损伤,疔疮。  ①《贵州民间药物》:

鸡肉参的简介

  鸡肉参(拉丁学名:Incarvillea mairei)为多年生草本紫葳科植物,高30~40厘米。无茎,根粗壮、肥厚。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或生于高山草坡。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药用价值。[1]

鸡肉参的介绍

  鸡肉参(拉丁学名:Incarvillea mairei)为多年生草本紫葳科植物,高30~40厘米。无茎,根粗壮、肥厚。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或生于高山草坡。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药用价值。[1]

鸡肉参的概述

  鸡肉参(拉丁学名:Incarvillea mairei)为多年生草本紫葳科植物,高30~40厘米。无茎,根粗壮、肥厚。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或生于高山草坡。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药用价值。[1]

鸡头参的介绍

  鸡头参(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是王屋山的特产,因根块像鸡头,营养价值高,所以称鸡头参。  它的叶、花、茎、根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和补脾的功能。分布于河南、陕西及湖北等地,适宜在山的背阴处生长河南省太行山区500米以上山地广泛

三七参的简介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

泡参的介绍

  泡参(拉丁学名: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中文名为丝裂沙参,俗名龙胆草,菊目桔梗科沙参属植物。[1]泡参包括两个亚种,丝裂沙参(原亚种)和细萼沙参(亚种)壶花沙参。[2]  泡参形态为茎单生,高50厘米至1米余,无毛或有长硬毛,茎生叶常为卵形,卵状披针形,少为条

三七参的功能作用

  1、跌打损伤等各种出血症,直接用三七粉涂伤口即可,伤口较大的,涂三七粉后,再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可迅速止血。  2、三七粉、三七片,每天5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温米汤送服。可治疗各种体内出血,如胃出血、鼻血、吐血、便血、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皮下出血、眼出血及脑血管出血。  3、三七粉、三七片,

太子参的介绍

  太子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

太子参的功用

  块根含果糖、淀粉及皂甙。味苦、苦,性平。功能为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虚体倦、食俗不振、病后虚弱、心悸口干等症。

太子参的介绍

  太子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

芜菁还阳参的介绍

  芜菁还阳参(学名:Crepis napifera(Franch.)Babcock)是菊科还阳参属植物,茎直立,高40-150厘米,茎基粗厚,总苞圆柱状,长7-9毫米,冠毛污黄色,长4毫米,生长于海拔1400-3300米的山坡及河谷林下,分布于四川(汉源、木里、冕宁、泸定、昭觉)、贵州(贵阳、兴义

鸡头参的形态特征

  黄精(鸡头黄精、鸡头参、黄鸡菜、笔管菜)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无毛。根状茎黄白色,味稍甜,肥厚而横走,直径达3cm,由数个或多个形如鸡头的部分连接而成为大头小尾状,生茎的一端较肥大,且向一侧分叉,茎枯后留下圆形茎痕如鸡眼,节明显,节部生少数根。茎单一,不弯曲,圆柱形。叶通常5片(少

仙茅参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具细毛。根长圆锥形,深入土中可达20 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叶丛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5~10毫米,全缘,平行脉通常5条,叶柄有短鞘;茎生叶互生,无柄。头状花序大,2~6枚,有长梗;梗上有叶;总苞长简形,长3~4厘米,外列苞片三角状卵形

泡参的形态特征

  茎单生,高50厘米至1米余,无毛或有长硬毛。茎生叶常为卵形,卵状披针形,少为条形,顶端渐尖,全缘或有锯齿,无毛或有硬毛,长3-19厘米,宽0.5-4.5厘米。花序具长分枝,常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少为狭圆锥花序,更少仅数朵花集成假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常纤细如丝。花萼筒部球状,少为卵状,裂片毛

泡参的分布范围

  产湖北西部(鹤丰、巴东、神农架)、陕西(秦岭以南)、四川(西至康定、小金、平武、西南至布拖、越西)、贵州(纳雍、毕节)。

三七参的形态体征

  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鸡肉参的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部(理县、木里、宁蒗、道孚、乾宁)、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永胜、鹤庆、洱源、罗平、盐丰)、西藏东部(加查、左贡、芒康、比如、朗县、江达)

什么是竹节参

  竹节参(拉丁学名:Panaxjaponicus(T.Nees) C.A.Mey.),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云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北纬31°附近的高山地区。  其喜肥趋湿,忌强光直射,耐寒而惧高温,适宜中性或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竹节参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

什么是太子参

  太子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生津润肺 (补充津液以滋润肺脏)的功效。又名孩儿参、米参、童参、四叶参。  太子参药性甘、平、微苦。归脾经、肺经。主要功效为生津 (补充津液),润肺(滋润肺脏),健脾益气(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临床上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脾虚体虚

鸡头参的分布范围

  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及北方各省,如河北承德、迁安、遵化;北京的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内蒙古武川、卓资、凉城;山西应县、阳高等地。

鸡肉参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茎,高30~40厘米。叶基生,为1回羽状复叶;侧生小叶2~3对,卵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2~3倍,阔卵圆形,项端钝,基部微心形,长达11厘米,宽达9厘米,边缘具钝齿,侧生小叶近无柄。总状花序有2~4朵花,着生花序近顶端;花葶长达22厘米;花梗长1~3厘米;小苞片2,线形,长约1厘

太子参的栽培

  宜温和湿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及强光曝晒,耐寒性强,在疏松且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根系分布较浅。具有低温发芽、发根和越冬的特性。  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主要用块根繁殖。宜选向北、向东的丘陵坡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前作物以甘薯和蔬菜等为好。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施